分享

徐大椿注道德经:有物混成第二十五

 春夏秋花开花落 2021-05-14
上一章讲,圣王应该如何立道与行道。本章接着讲,“道”到底是什么,以及人与天地、大道的关系。
 
有不少人说,道德经这本书太过玄妙难懂,其实,他们不过是被很多庸俗化解读道德经的书和文章,带歪了视角和思路,以至于沉溺于各种流散无穷的解读中,变得更加迷惑。
 
如果我们能跨越文言转白话这个最简单的文字阅读障碍,直接去读道德经的原文,就会发现,道德经这本书本身的前后各章节,就能互相解释清楚很多问题。
 
比如,“道”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行文结构和说理逻辑上看,老子会隔几章就描述一下道的“样子”,以及如何才能体会大道,并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如何以道治国、以道修身、以道齐家,还会正反对比说明,有道之人怎么样,无道之人怎么样,以天道治世怎么样,以人道治世又会怎么样,等等等等。
 
本章描述“道”到底是什么,可以结合前面的视之不见第十四孔德之容第二十一 综合起来研读,直接读原文,就足以理解了。
 

【原文】有物混成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混成,不凿而自成体】

【白话】混成,指不用外力挖掘就能自成一体。

先天地生【其生在天地之先】

【白话】指“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存在了。

寂兮寥兮【寂,安静也。寥,虚也】

【白话】寂,安静的意思。寥(liáo),虚空的意思。

独立而不改【久而不易,此言其体】

【白话】恒久存在而永不变易,这是指道之“体”。

周行而不殆【健而不穷,此言其用】

【白话】运行刚健而没有穷尽,这是指道的“功用”。

可以为天下母【天下万物皆从此生】

【白话】天下万物都是从“道”中创生出来的。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无名天地之始,道在天地之先,岂得有名?然无名则难以指称,故姑字之曰道,道又不足以尽其形容,故又强名之曰大,曰道曰大皆非道之本名,乃不得已而强加之者也】

【白话】天地被创生之始是“无名”的,“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存在了,哪里会有名字呢?但是,不取名字又难以指代和称呼“道”,于是就暂且取名为“道”。然而,“道”这个词还是不足以形容清楚,因此又勉强称呼为“大”,称“道”称“大”都不是因为“道”本来就应该叫这个名字,而是为了要用人言来描述“道”,不得已才把这些名字强加给“道”。

【注释】①然无名则难以指称,故姑字之曰道。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徐大椿《道德经注》:序言,来加深理解。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又不足以尽之,又名曰逝,逝者,发散在外也。逝又不足以尽之,又名曰远,远者,无不至也。然有往必有复,故又曰反,反者,纭纭各归其根也。溥遍而循环,道体尽矣】

【白话】“大”也还不足以描述清楚“道”,于是又称之“逝”,“逝”是发散在外的意思。“逝”也还不足以描述清楚“道”,于是又称之“远”,“远”是无所不至的意思。然而有往必有复,因此又称之“反”,“反”的意思是说,道创生的万物纷纭繁杂,都要返回它们出生的根源之地。这样普遍而循环地描述,就基本能形容清楚道之“体”的内涵了。

【注释】①溥[ pǔ ] :广大,普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人即王也】

【白话】人,就是指“四大”中的“王”。

地法天,天法道【地载人,天包地,道统天,其大有等,故转相法也】

【白话】地承载人,天包裹地,道统御天,有大小的等级和层级之分,因此接连效法和遵循。

道法自然【道则无有更大者,惟自然而不勉强,则道所为师法者也】

【白话】到了“道”这个层级,就没有更大的存在了,只有自然而然而无需外力勉强,才是“道”所效法和遵循的。

【注释】①自然,不是现代语境所讲的“自然界”,而是指自己效法自己、自己推动自己的意思。现代所讲的“自然界”,其实是指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的层级在“道”之下。
 
【道德经原文】有物混成第二十五
 
【白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话】“道”混然自成,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安静而虚空,恒久存在而永不变易,运行刚健而没有穷尽,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本该叫什么名字,于是取名为“道”,又勉强称之为“大”。“道”广大无边而发散无穷,发散无穷而无所不至,触及万物而万物又重返于道。由此看来,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能够通天彻地的人中之“王”,也身居其一。而“四大”的关系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作者简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朝名医。他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因家人多病,便博览医书,自学医术,成为一代名医。他十四岁研习《道德经》,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而后刻印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