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用芍药甘草汤诊治过程及心得

 经方传灯 2021-05-17

2021-05-15 自身经历,回忆十年前情景,历历在目。

        男,36岁,脚心经常性抽筋多年。

        舌诊:舌淡苔白。

        脉诊:72次/分,浮细紧。(当时未参透脉之阴阳虚实辩证) 

        方剂:芍药甘草汤 白芍10 炙甘草10 一剂水煎服

        辨证思路:四末属太阴地界,抽筋病标为阴虚兼阳胜热证,脉缓病标为太阴病。

        疗效反馈:当时是夏季傍晚,一煎后汗止,躺下准备睡觉即感尿频,差不多10分钟一次,每次小便10-20ml。没办法睡觉了,只能辩证:尿频病标为阳胜热证,尿量少病标为阴虚,脉缓病标为太阴病,思虑多时,再次起身抓药、煎药。

        方剂: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10白芍20炙甘草6生姜15 大枣12个切  一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一煎后尿频消,夜半小便一次,安眠至天亮。后服小建中汤加减,脚心抽筋愈。

        经方条文依据:

       《伤寒论》第29条文: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伤寒论》第279条文:本太病,反下之,因滿時痛者,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反省心得:

       1、经方效如桴鼓,前提是用对了,若用错了危害也大。中医治则为损有余补不足,纠偏求平,一旦虚实弄反了,立变坏证。

       2、同一标证,其本有阴阳虚实之别。有雷同之证有雷同之脉,舍证从脉舌脉从证皆失之偏不可从。证虽然很典型,但也有多个方子需要鉴别,芍药甘草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二方证病机皆有太阴阴虚,其标证几无差别,脉诊大同小异。当时未参透脉之阴阳虚实辩证,也没有参透二方的差异。

       芍药甘草汤证脉浮缓细短紧,左右皆短。

       桂枝加芍药汤证脉浮缓细紧,左短右长。

       3、一个典型的经方方证,其脉浮沉迟数长短滑涩等皆有一定之规,这也是阴阳虚实之理的具体体现。迟数是相反的、长短是相反的......,迟数不明、长短不分......,出手即错。

       4、条文要熟,熟能生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