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有控制力的人,往往会更快乐,更有成就

 新用户6485T8fx 2021-05-18

图片来自网络

先来说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朋友的堂弟去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某市电台工作,是一名阳光帅气的主持人。

如果说很多男性都对年轻美貌的姑娘没有抵抗力的话,那这位堂弟却只钟意姐姐类型的。

24岁的他,喜欢了一位大他14岁的女士。关系确定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交往3个月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朋友告诉我,她叔叔婶婶知道后,简直就奔溃了。用两位长辈的话说,他们其实已经作出让步,渐渐接受了儿子只爱慕大姑娘的事实,因为儿子3任女友都比他大,老人家也想开了,觉得只要儿子过得开心就好。

可那次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其一,女方带着一个十岁的男孩。

最后,叔叔婶婶实在拗不过,甚至觉得这一点也都无所谓了。

其二,女方高中都没念完,离婚后,一直在酒吧工作。

对这一点,老两口打死也接受不了。于是动用所有资源,百般阻挠。婶婶甚至采用自杀的方式逼儿子就范。

可结果适得其反。堂弟和女友的关系反而更好了。最后,堂弟直接搬到了女朋友那里,家都不回了。

老两口实在没辙,最终选择放手不管,就当没了这个儿子。

朋友说,叔叔婶婶都是老师,寒假老两口报了个团,去国外转了一个多月。这期间,连一条信息都没给儿子发过,

可从国外旅游回来,却发现儿子竟然自己搬回来了。

后来侧面打听,堂弟觉得女友社会关系太过复杂,两人为此常常吵架,他最终实在无法忍受,便主动放弃了。

听完朋友的故事,突然想到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控制力

在这里所谈论的控制力,并不是指控制别人的那种能力,而是指你所拥有的、能够控制你自己生活和时间的个人力量。

这种力量与对能力和个人力量的自我感觉以及在各种情形下个人选择的有效性有关。

因此,心理学上的控制力,是内向性,是指向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去控制别人。

一旦觉得自己的控制力受到了威胁,人就会出现负面情绪,比如生气、狂怒等,自我防御心理机制立即启动,并会以某种行为去反抗,以此去恢复个性自由。

就以朋友的堂弟为例。

在那种情况下,家人越是限制他去与女友交往,他对个人自由的渴望就越强烈,就越想誓死去捍卫个人的控制力。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禁止某人做某些事,他们反倒会觉得被禁止的活动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这种反对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被看做阻抗。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对他人构成了某种阻抗,破坏了他人的控制力,让对方不舒服了。

要记得,我们对个人环境控制的需要与人类的本性同样重要。

面对各种压力事件,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对它们能有所控制,能掌握局面,我们便会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而如果在生活中丧失了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往往会引起其一系列负面情绪,并危害他的身体健康。

因此,提高人的控制力,便会拥有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一点,已为美国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所证实。两人在一个叫阿登屋的养老院对两个楼层的老年人分别进行了试验。

两组老人分别被叫做“责任感提升组”和“控制组”。

实验人员告诉“责任感提升”的老人,他们有照顾自己的责任,可以自己决定房间设施的布置,自己决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告诉“控制组”的老人,他们的起居会有专门的护士悉心照顾,他们不必担心,各种活动也由养老院统一安排。

可以看出,“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在生活中有进行选择的机会,可以用多种方法调节自己的生活,而控制组的老人呢,他们的生活基本由养老院来大部分决策,缺乏主动权。

几个月后,心理学家用量表等手段对两组老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责任感提升组老人比对照组老人感到更快乐,更富有活力,也更加机敏。

以上关于控制力的分享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启示实在是很多。

第一,就像文章开篇的例子,我们应该知道,拥有个人控制力,是人原始的欲望与需求。所以,与人相处,想要拥有和谐的关系,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这种控制力。

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矛盾产生,阻挠无用,聪明的家长不妨选择先放一放。

越是禁止,越想控制,越会遭到反抗。

第二,拥有强大的个人控制力,会让我们变得更安全,更快乐,更积极,最终,也可能让我们更有成就感。

因此,生活中,独立自主,比起依赖犹豫,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要学会选择,要勇于为自己的人生负全部责任,扎扎实实地打理好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个人控制力,便会让我们收获更充实成功的人生。

第三,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量,连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最简单的选择也似乎没有了能力,这标志着你进入了“老年”。

所以,年轻与否,完全由年龄大小来决定,实在不是科学的事儿。

年纪轻轻,便放弃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不敢不能决策自己的生活,那只能说明你少年早衰,提前进入了老年。

而另一方面,纵然对于真正步入老年阶段的人,他们真是因为生理状况,而不得不被迫放弃控制力与自我决策权。

但如果作为子女,我们能敢于放手,给他们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反而会提高,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呢。

就怕,我们将他们当成了“老人”,就怕我们把他们当做了“病人”。结果,他们就真成了无用之人了。

这也就是很多绝症患者,到医院去反倒病情会加重的原因,因为他们被当成了病人,被剥夺了控制自己生活的控制力。

以上,就是听完朋友的故事后,我的一些思考。

我虽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却是个心理学爱好者,也越发觉得每个人实在都该学一点心理学呢。

小屋今后会不定期地分享一些心理学知识,如果你有什么困惑,也欢迎积极留言。

我会与你们分享我的经验,因为你们的苦恼,纵使我还没经历过,但我是个遇到问题愿意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解决的姑娘。

愿我们都能收获快乐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