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宋朝的吴潜,再不能混淆视听了(之六)

 梅溪吴氏 2021-05-19

作者:吴业申

《吴潜家族先祖世系的分析考证》——

四、吴潜家族世系与吴少微家族世系有无关联

有一种说法:吴潜家族的前几代,是吴少微的后人先迁平江府,再回迁到宣城,吴潜是左台吴氏吴少微的后代。

吴少微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左右,即公元663年左右,吴潜生于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这是学界公认的。两人生年相差532年。以上说法不排除合理性,但核对传世代数时,问题就来了——532年传了36代,不到15年传一代,令人啼笑皆非。

左台吴氏是江南大族,各个分支的宗谱较为完整,尤其是明朝之后,散播的各支脉络清晰,其中记载宰相吴潜入谱的也有不少。甚至列为“宛陵派”,但“宛陵派”始祖是来苏吴佐?云梯吴竦?还是宛北吴希圣?一直纠缠不清。

宁国《宛陵云梯谱》的重要记载有:“迁居云梯者,仁寿公也。迁居水东者,孟修公也。复归平江者,即姑苏季侃公也。”又记“晋高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昆弟三人孟修、仲俨、季侃各负其子,踰浙来奔”。

对比上文吴孟修,其父亲水际支度转运使吴仁寿公元938年出生,不是同一人,因为6岁的吴仁寿,他不可能有三个儿子、孙子奔这里。谱中对其祖吴竦、吴琳、吴敬忠、吴景程等有简单记载,说明这一世系是真实的,只是,以吴仁寿为迁云梯始祖,其子吴孟修是不是来苏吴氏的吴孟修值得探讨。不少宗谱把两个吴孟修“合体”了。在古代,由于资料来源有限,所以不容易找出错误所在。

史载,唐朝时吴敬忠父子引军来到宁国新西庄,即云梯,这个吴孟修是其曾孙,后来一直就居住在这里,有明确的世系指向左台吴氏。

以具有代表性的《云梯吴氏宗谱》作为宣城谱标本,属左台吴氏莲塘派,堂号为至德堂,记载吴潜父亲吴柔胜为族叔,修谱者认为他们无疑是同宗。世系为:少微全(王旁全字)叔溱道隆深之第五景元第十二第十三周泽宗立大方嵩(兄吴琳)敬忠景和君宠仁寿。再接入上文的世系,直至吴潜。

《云梯谱》中规中矩,可信度高,以吴仁寿为一世祖,而宣城谱从中所抄的7代,其中吴琳、吴嵩是兄弟,其实只有6代,该谱多记一代。

从以上内容看,吴潜家族世系与吴少微家族世系的关联,来源于后世修谱人的人为“撮合”,其记载,可能是对无法寻找到先祖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战争对宗族的伤痕无法愈合的意外结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吴少微的后代与宰相吴潜居住地在一起,都曾被称作“宛陵吴氏”,元朝、明朝初年的战乱,导致宣城一带直接记载的谱牒丢失,无法厘清两支的关系,而相对完整的云梯世系,成了一条连接的丝线。

“谱牒之作伪,古今通病。” 从谬误的来源分析,修谱人(吴士明等)为了让“转运使吴仁寿”对接为“来苏吴家的吴孟修之父”,再找此支的先祖,直至“吴竦” “吴琳” “吴敬忠” ,又将吴高列为吴奭之父,结果是世系链太长了,形成上文所述14岁一代的世系。这种以名人为链的世系,令后人即使有怀疑,也无法查证。

(一支左台《宛陵吴氏宗谱》中的柔胜、源、渊、涧、潜)

吴仁寿、吴孟修之外,吴晴、吴佐,在左台吴氏中有同名者,且上下不过两百年,又生活在同一地区,极易造成错接世系。这一时期及以后,叠加了宁国、宣城作为行政中心交替变动,“宣城郡”“宣州”“宁国路”“宁国府”“宣城府”多个住址莫衷一是,人员在宁国、宣城两地迁徙,许多地方都有称吴佐、吴孟修的后代,左台吴氏重名最多,令当时的修谱人十分困惑。

而那个“结点”式的人物左台吴氏的吴竦,字叔敬,由休宁迁歙西分居澄塘,属左台“莲塘派”。其后9代也有一个吴仁寿,没有迁入宣城史。另有葬在江西富饶的吴仁寿。这都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我们认为,吴少微家族世系与吴潜家族世系,在迁入宣城地区后,应无关联,引起后来家谱的关联,来源于接入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