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幸福在于心态的转换,感恩是其中的关键,而正念冥想则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如今,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都与感官享受密切相关,尤其是那些新奇的体验。想象一下,相比于每周五晚和朋友的酒吧小聚,或许像疫情之前那样去国外旅行更能激发我们的新鲜感和幸福感。去一个不同的国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待上一段时间,认识一些新鲜面孔,想想就觉得有趣。但是感官享受真的是我们幸福感的全部来源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考虑到我们大多数人在20岁时就已经开始感官享受,在十多年的充分体验后,我们完全可以在30岁时平静地走向死亡。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外界刺激中收获狂喜、兴奋并体验到心流的快感。这时的世界是未开发的、迷人的、未知的。这时候的外部刺激,诸如吃喝、工作晋升、买一辆好车、寻找到一位心仪的伴侣等都会让我们产生愉悦的体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这些刺激不再敏感。我们会发现,尽管外界刺激的质量有所增加,但想达到原来的兴奋水平却越来越难。尽管如此,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们都依旧渴望一生都能一直体验到那些欣喜若狂的精神状态。享乐主义,从根本上代表了我们追求快乐回避痛苦的人类本能。但当外界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不能满足享乐的需求时,我们该如何寻找幸福?自从身体上的享乐不再能带给我这些状态后,我就一直在寻找一种更高的、超越感官的享受。很快我就发现了一种不同的快乐,它来自认知的努力、思想的进化和灵魂的追寻。接下来,我将从三方面向大家介绍我是如何找到它的。1971年,菲利普·布里克曼(PhilipBrickman)和唐纳德·T·坎贝尔(Donald T. Campbell)提出了“享乐跑步机”(hedonictreadmill)理论,也被称作“快乐适应”(hedonicadaptation)理论。这一理论指的是,尽管生活起伏不定,但人们最终仍然会回到最初的幸福水平上的一种趋势。例如,你的梦想是拥有一座大房子,努力工作,赚很多钱,然后搬到你的“梦中豪宅”里。达成这个梦想会让你获得一段时间的满足,但迟早你会开始想要一个更大的房子。实际上,你一直被困在欲望的恶性循环中。循环从上到下依次是:欲望—努力—获得—享受—适应—更多的欲望 根据“享乐跑步机”理论,你所期望的总是比你所拥有的要高一些。人类的欲望就是想要更多、更好的。因此,无论你拥有什么,你都会注定回到那个最初的幸福感水平。享乐设定点是指你总是重新回到的那个固定的幸福感水平。我们可以假设你的享乐设定点是70/100。当你搬进梦想中的大房子时,你的幸福感水平会达到了90甚至100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幸福感水平最终还是会回到70分的设定点上。在这一理论中,幸福感水平与外界刺激息息相关。新鲜的刺激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刺激在你三十岁之前就已经能经历得差不多了。因此,我们很难再找到不同于往日的新鲜刺激。你可以回忆下你在人生中第一次深夜外出时的心跳,再对比下多年后成为派对老手时的心情。听起来很可怕,对吧?我们都注定会栽倒在周五聚会上,聊着乏善可陈的话题。但其实不然,接下来我就要告诉大家如何打破这一趋势。根据芭芭拉·弗莱德里克森(BarbaraFredrickson)的研究,我们可以利用冥想来逃出“享乐跑步机”。有规律的冥想练习就可以提高你的专注力,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等积极情绪。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其实我们也能感到幸福。我们可以由内产生喜悦:只需要简单地坐下来,花几分钟时间在当下。倾听微风拂过耳廓,感受空气在皮肤上的温度,感受我们的身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做几次深呼吸。这些简单的事情就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活在当下,并学会欣赏它的美,会让我们为那些原以为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感恩。与其毫无知觉地行走在种种新奇事物中,不如通过每天短暂的冥想来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激。用感激的心态面对世界,并感谢世界中各种微小事物对我们的支持。感恩是世界上最高的享受,会让我们达到与感官享乐同样的欣喜状态。如果心智足够成熟,感恩所带来的喜悦甚至会超过肤浅的感官愉悦。这是因为满足和感恩来自于我们无限的内在世界,而由感官引起的愉悦是无法脱离有限的外在世界的。当我们能看到在感官刺激之外,还有世界在等待我们时,我们就能找到一种永恒的幸福。尽管我们需要稳定的收入来维持我们的基本需求,但我们不该把幸福感寄托在财富积累上。终生幸福在于心态的转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拥有了真正的幸福。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引领出来。感恩是其中的关键,而正念冥想则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Davidson, T. (2021). TaylorDavidson (@tdavidson) | Unsplash Photo Community. Unsplash.com. Retrieved 5April 2021, from https:///@tdavidson?utm_source=unsplash&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reditCopyText 2.Fredrickson,B. L., Cohn, M. A., Coffey, K. A., Pek, J., & Finkel, S. M. (2008). Openhearts build lives: positive emotions, induced through loving-kindnessmeditation, build consequential personal resour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 95(5), 1045–1062. https:///10.1037/a0013262 3.HedonicAdaptation — On Optimizing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Mind, dismantled. (2020).Retrieved 5 April 2021, from https:///hedonic-adaptation-why-happiness-is-elusive/ 4.Hedonic treadmill -Wikipedia. En.. (2021). Retrieved 5 April 2021,from https://en./wiki/Hedonic_treadmill#:~:text=The%20hedonic%20treadmill%2C%20also%20known,negative%20events%20or%20life%20chan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