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碧波:临《何如帖》,需强化两种用笔

 攸州刀郎 2021-05-21
察之尚精 拟之贵似
——王羲之《何如帖》临创札记
■夏碧波

王羲之行书《何如帖》又名《不审尊体帖》。此帖与《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纸,纵24.7cm,横46.8cm,为行书,硬黄纸本。

图片
图1 (传)王羲之《何如帖》

王羲之此帖工稳秀美,牵丝细腻,凌空取势,一拓而下,是王羲之书风成熟期的代表作。全篇27字,整体气息静气十足却变化万千。帖中有三个“白”字、三个“羲之”、三个“复”字,均以不同姿态呈现,彰显王羲之高超的处理方法。

此帖入笔以尖入为主,如“之”“不”“尊”,横画的变化较多;如“如”“中”的“口”部形状各异。所以在读帖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最好的方法是在临摹前分别作统计,做到胸有成竹。另,方折、圆转的用笔在此帖中也可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从而在临习中强化两种用笔技巧。

图片
图2 夏碧波临《何如帖》

此帖通篇结字紧密,字法森严,长方形字较多,可见王羲之当时的书写是比较谨慎的。最后一行“赖,寻复白。羲之白”,字形活泼,字势倾斜,这是作者手上感觉轻松后,无意中生发的自然书写,可以视为通篇的亮点和难点,临习时要重点观照。

从整体章法看,开篇第一行的章法有明显的行轴摆动,第二行垂直,第三行摆动更加明显。通篇结字大小对比明显,如“之”“比复”“白”“中”,大多是上部疏朗,下部紧密,横向不平行,可见王羲之书写时的深思熟虑、布局奇巧。最后一行的“赖寻复白”4字,加大上下字的间距,最后的“羲之白”3字,字距密集,在整个章法中显得险绝而高妙。

图片
图3 夏碧波以《何如帖》笔意创作的作品

《何如帖》整体风格不激不厉,注重单笔到位,临习时要严守这个规则,切不可随意发挥,要力求简静。在章法布局上不可率性而为,而是要以朝圣的心态,客观分析看似无意却又深思熟虑的巧妙章法布局安排,但又是自然流露。梳理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可谓一帖一样、帖帖不同,如《丧乱帖》厚重、方笔多,《何如帖》瘦劲、尖笔多,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人之手。在创作时要详细了解一个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从客观上感受其整体书风面貌,对比其典型作品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更好地把握其书风特点,这是十分必要的过程。如此,才能从技法、章法上拿捏得更加准确。

图片

编辑 ▏汪小花

供稿 ▏2021《书法报》第1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