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始读《发展心理学》

 小赵作文 2021-05-21

从一个故事开始。

一位妇女患癌症濒临死亡。一名药剂师发明了一种药,医生认为这种药能够救治这位患癌症的妇女。

药剂师开价2000美元——是药品成本的10倍。患癌症妇女的丈夫海因兹竭尽全力只借到1000美元。他恳求药剂师1000美元把药卖给他,以后他再还剩余部分。但药剂师拒绝了海因兹的请求,他说“我发明这种药,我就是要靠它来发财的。”

绝望之中,海因兹闯入药剂师家中,偷走了药。

这个故事信息量有点大。

现在,我想问的问题是:海因兹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把我们的年龄往前10年,或者20年,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如果把我们的年龄往后10年,或者20年,你还会像现在这样回答吗?

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我们每一天都在发展变化。这也就是今天想说的这本《发展心理学》。本书的第一作者戴安娜·帕帕拉是专门研究人类毕生发展的教授。

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述了生命全程中每个阶段的生理及认知发展,心理社会发展。我正在看的这一本是上册,从生命的开始到青少年期。这本书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出版三十余年来,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修订。而且这本书被作为大学教材在使用。

所以,当朋友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时候,我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这样的大部头,我能啃下来吗?当然,是到现在都还没啃完。虽然没啃完,兴趣渐渐起来了。引发兴趣的,就是开始这个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这个故事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中最著名的例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尔伯格和同时给10岁、13岁和16岁的青少年呈现假设的两难故事,并在之后30多年继续定期对他们进行追踪研究。每一个两难故事的核心都涉及“公正”这一概念。通过询问参与者如何得出自己的答案,科尔伯格总结道: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看法反应出他们的认知发展。

他这样描述道德推理的三种水平:前习俗道德;习俗道德(又称遵从习俗道德);后习俗道德(又称自主道德准则式道德)。

前习俗道德一般是4-10岁。主要特征惩罚与服从定向,关注“我会得到什么结果?”儿童会为了免受惩罚而服从规则。他们忽视行为的动机,只关注其外在的形式或结果。

读到这里,就让我联想到在小学阶段常见的一种现象:那就是班级老师严厉的,往往整体成绩在年级位居前茅。我之前和一个特别凶的数学老师搭档。孩子们语文课上都有去完成数学作业的现象。问及原因,可怜巴巴地说:“不做,数学老师要加抄。”而对语文,即便是改错,则是能放在后面便放在后面。因为我不会加抄,不会打手。这就是很典型的,关注我会得到什么结果。

以前,我发现这样的现象,并未这样去思考过,归纳过。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这本书里还能帮我解释哪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现象呢?

目前看完的主要是青少年期部分。我儿子刚好处于这个时期,我感觉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通过这本书,我逐渐理解了他的很多行为。

正如,29期共读的《我给天使放个假》里,玛尔秀姆老师说:很多成年人都忘记了自己在十三岁时也充满着幻想。当了解了这个阶段孩子存在的大部分表现形式之后,我平和了许多。我慢慢地尝试着把他当成他,去感受他。

接下来准备接着啃童年早期,了解这一阶段孩子他们生理、认知以及心理社会的发展,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

发展心理学,任何时候遇到都不会觉得太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