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癌患者要做预防性介入吗?这5大介入治疗问题你必须知道!

 拯救肝癌 2021-05-22

在肝癌患者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很大一部分病人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那么对于这类患者,介入治疗就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介入治疗又称介入治疗术,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简称TACE)和经动脉灌注术(简称TAI),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则是TACE,即用特殊的物质阻塞癌症组织周围的血管,促使癌组织缺血坏死进而被分解,以达到缩小或者治愈癌症的目的。被公认为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

介入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一把手”

那么为什么介入治疗能在众多治疗方式中脱颖而出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肝癌的特征

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性,因此早期肝癌几乎不易察觉,往往出现明显症状时多为中晚期肝癌。这就导致很多患者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手术切除一般适用于早期肝癌,即瘤体≤3cm,且单发无转移的患者)。仅有20%-30%的患者能进行手术切除[1]。

而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一般建议选择局部治疗(如消融、化疗、放疗和介入治疗等)或者全身治疗(靶向或者免疫治疗)。而全身治疗则主要作为一种“兜底”的治疗方案,用来治疗那些晚期或者肿瘤出现复发和转移的病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

2、介入治疗的优势

适应分期广,适用于多种分期的病人,包括Ⅰb、Ⅱa、Ⅱb、Ⅲa和部分Ⅲb期患者;

疗效确切,能迅速降低AFP水平,缩小肿块,减轻痛苦;

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年老体弱者也能进行;

并发症相对于消融治疗较少,且并发症较轻,多为发热,疼痛等。

此外介入治疗还可以缩小部分肝癌体积,然后进行二次手术切除,同时也是晚期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且费用相对较低。


和其他治疗方案一样,介入治疗也有相应的适应症:

①适用于中晚期且肝功能较好的病人,此外早期肝癌患者如果不能或者不愿进行手术切除,也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②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门静脉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侧支血管或通过门静脉支架复通门静脉血管的患者;

③因门静脉高压出现出血的肝癌患者。

因此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介入治疗成为了肝癌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那么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那些困惑,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吧。

关于介入治疗的五大困惑
01

Q:预防性介入治疗有用吗?需要做吗?

预防性介入治疗,即在行肝切除术后,再进行介入治疗来达到预防癌症复发的目的。在一项回顾性分析试验当中,A组进行术后预防性介入治疗。而B组没有进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4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年生存率,A组比B组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2]。

可以看出,预防性介入对于肝癌的复发和远期生存率没有很大影响,但是可以提高短期生存率。

02

Q:介入后为什么会出现发热?

和其他治疗方式一样,介入治疗也有它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患者在行介入治疗以后,由于癌组织的供血血管被阻塞,就会导致癌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出现坏死,因而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疼痛和发热,而恶心呕吐则主要和化疗药物有关。不过介入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一般持续5-7天,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介入治疗容易损伤消化道和胆囊,因此如果体温过高或者发热症状反反复复,此时需要及时询问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如消化道检查、腹腔镜检查、胆囊检查等),及时查找病因,做下一步治疗。

03

Q:介入治疗需要做几次?是依据什么为标准?

一般来讲介入治疗需要做2-4次,单独一次介入治疗可能没有将癌症组织完全清除。而介入治疗的的次数主要依据病人对于上次治疗的反应、肝功能和体能状态的变化等。

一般建议在第一次介入治疗后的4-6周复查CT和(或)MRI、肿瘤相关标志物、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等。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瘤组织坏死且无增大和新发病灶等,可以暂时不做TACE治疗,否则应该继续进行下一次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般推荐综合介入治疗,即介入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联合消融、联合外放射、联合靶向等,目的是更容易控制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Q:介入治疗以后可以吃靶向药吗?

如果条件条件允许的话,是可以服用靶向药的。一项二期临床试验表明,TACE联合索拉非尼对比单纯TACE,联合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明显改善(13.5个月 VS 25.2个月,P=0.00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目前,联合治疗成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介入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系统化疗和抗病毒治疗等)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小瘤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05

Q:做完介入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术后卧床24小时,穿刺部位压沙袋,术侧肢体制动,平伸6小时,不可以随意屈曲,防止出血;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下肢的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注意有无下肢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

3、多饮水,多排尿,减轻化疗药物对肾脏的伤害。观察尿量及颜色。每日尿量应该在2000毫升以上,如果出现少尿、血尿,应当立刻报告医生;

4、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同时应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种类多样;

5、术后常见的身体不适,包括肝区疼痛,腹胀,发烧,呕吐等,可以对症处理。

总之,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公认的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的方案,不仅疗效确切,适用范围广,还具有并发症较少较轻的特点。此外,关于介入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当中,相信未来介入联合治疗能在肝癌治疗中大放异彩。

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介入治疗的困惑,请在文章下方留言,小太阳会一一为觅友们解答。

封面图片来源:创客贴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委员会.

[2]罗荣光, 田秋红, 钟久鸿,等. 预防性介入在肝癌术后治疗中的价值[J]. 江西医药, 2015, 50(11):1137-1139.

[3]Kudo M,Ueshima K,Ikeda M,et al. Randomised,multicentre prospective trial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TACE) plus sorafenib as compared with TACE alon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ACTICS trial[J]. Gut,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