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浑厚质朴的青花发色,道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

 自华居 2021-05-28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美女音频

 ◆ ◆  图片   ◆ ◆

提起青花,人们必然会想到那个青花灿烂的年代,暂不说元青花,明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明洪武朝,历时30年,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洪武青花瓷器因为存世量太少,见过真品的人更少,所以,洪武青花器的鉴定不为人们所熟悉,今天艺美君就带大家看看明洪武青花瓷。

图片

图片

洪武青花:从元而来

洪武的青花瓷器继承元代风格,胎体较为厚重,胎质较为后世的永、宣时期的粗,生烧现象较为普遍,大碗大盘多见,足底为有釉和涩胎两种,底足改斜削为平削足,涩胎的大盘底,多有糊米状的大片火石红,釉色白中泛青,釉质肥润,器物口唇多有积釉现象,洪武青花瓷器因为存世量太少,见过真品的人更少,所以,洪武青花器的鉴定不为人们所熟悉。

 图片

就现有实物资料看,洪武朝青花瓷器形伟岸,甚至要超过元青花,例如,盖罐有高达65厘米的,盘的直径多在40~45厘米,有的达56厘米,有口径40厘米的大海碗,一个小小盏托的口径居然接近20厘米,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王朝的宏伟气魄在器物制作上的反映,洪武瓷器壁比较厚实,总体给人一种雄壮拙实的感觉。

图片

图片

洪武朝无论官窑民窑,其使用的瓷土原料都是十分优良的,但原料加工不如永宣及以后各朝精细,民窑器物胎体上常会有一些杂质,洪武官窑器胎料的加工水平较元代有了明显提高,故胎的孔隙明显减少,而元青花器壁和外底则常见不规则的气孔,器物的白胎较少,有的胎呈灰黄色,但手感均比较平滑,器物胎底有少量氧化铁黑黄色疵点,偶有小片的窑渣粘附,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胎体有明显的润泽感。

图片

图片

明洪武的青花

在修坯工艺上,洪武青花瓷与元青花有明显区别,改元代器物足墙斜削为平切,器底有平整的细白砂底,也有涂一层褐红色护胎汁的,有些还有明显的旋痕和淡淡的橘红色,但手抚感觉均平滑,有不少器物底部开始施釉,改变了元代多不施釉的习惯,盘类器物有的内底平坦,有的稍下陷,周边则微微突起一圈。

图片

图片

关于在青花呈色上,洪武青花不及元青花和后来的永宣瓷鲜亮,多闪灰或几近黑色,有一种粉类涂料被水冲刷过的感觉,料浓处有褐色结晶斑点和自然的下凹,小件器物呈色比较清丽淡雅,有人认为洪武青花器用国产钴料描绘,但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测定,其青料成分与元青花并无二致,当然,民窑生产的大量日常小件器物的青料不属此列。

图片

图片

洪武青花瓷由于进口钴料暂时中断,改用国产青料,而且淘洗纯度不精,青花呈色偏灰,在有些纹饰中会呈现斑块状的黑青色,或星星点点的小斑点,釉里红也是偏灰沉,纹饰上以缠枝和折枝花题材多见,其中以扁菊花最有特点,扁圆形的菊花和花瓣留白边(元菊花和永宣菊少见),云朵也留白边,多呈“品”字形排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洪武青花的那些纹饰

洪武青花龙纹大多以云龙纹绘饰,形象不如元代凶猛,龙头小、细颈、蟒身、作腾飞状,头部描绘简单,独角或双角,龙头大多有后掠的披发,晚期绘有竖发,爪有三爪至五爪的,三爪较多,爪之间绘得较分开,呈车轮状,鳞呈小圆弧形,留白边,立体感强烈,常伴有云纹,云形粗短,呈品字形排列,向一侧弯曲。

图片

图片

洪武青花的器物肩、足所绘莲瓣牡丹已不像元代为各自独立的,而是瓣与瓣相连,共用一条边线,元代双回纹为一正一正同方向连续式,洪武变成了一正一反二方连续形式,芭蕉纹蕉叶宽大而丰满,蕉叶中心的主茎脉双线勾绘成平行竖线,中间留白不填色,两片蕉叶间叠有一片蕉叶,叶尖稍圆,叶子边缘绘成细碎且密集的锯齿状,轮廓线用复笔渲染。

图片

图片

迄止目前,尚未见到署洪武官窑年款的瓷器,但却有具本朝纪年的民窑器,如前述刻有“洪武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釉罐,明代正德、嘉靖和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有仿洪武年款的的仿品,至于洪武官窑中究竟有无署款的器物?洪武的青花瓷虽然发色不够亮眼,但难得是在物以稀为贵,市场上高档次的洪武青花瓷如凤毛麟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