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经之三十、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随顺乘风 2021-05-28

帛书校订本: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白话通译本:

兵器是不吉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真正懂得其中利害关系的人不会轻易摆弄它。

君子平时起居把左边看着是上位,用兵作战时则把右边看着是上位。所以兵器不是君子依仗的东西。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君子只有在不利己的情况下才使用它。兵器以锋利便于砍杀为上等,所以不能赞美它。如果有人赞美它,就是喜欢杀人。那些喜欢杀人的人,是不可能实现一统天下的志向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吉庆的事把左边看着是上位,丧事把右边看着是上位。因此,(在用兵打仗时)以偏将军居左(以示其不专杀),上将军居右(以示其主杀),就是用丧事礼节来比照其主次地位的。因为(打仗)就会有很多人被杀伤,所以应该以悲痛的心情去对待,即使打了胜仗,也要按丧事的礼仪去处理。


解读与评述:

本章中老子全面阐述了对战争的观点。可以看出老子并不是完全反对使用武力,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在不得己的情况才使用的非常手段,所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不会崇尚武力,炫耀胜利。如果赞美用武力取得的胜利,就可能会导致穷兵黩武,民不聊生,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天下大治。

由此可见,老子对武力战争的认识是多么的深刻,他的道家思想极具人道主义情怀。我们的老祖先也早就认识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就是杀人,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按丧事的礼仪制定了军队的礼节,就是要时刻提醒人们和军队的将士们,用兵打仗是非常手段,不得已而为之。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是缘于其趋利避害的天性。人们在自身或群体的利益受到重大危胁时,或是通过武力可以实现重大利益时,就会采取的军事手段,或抵御外敌,或兴兵讨伐,然后将士征战沙场,尸横遍野……

打了胜仗自然是高兴的事!于是在历史正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将士们历经血战,终于取得胜利,然后快马飞报朝廷,君王与大臣们喜上眉梢,马上布告天下,于是举国一片欢腾。然后大军威武雄壮、浩浩荡荡,凯旋而归,城门外君王率领君臣迎于郊外,百姓兴高采烈夹道欢迎……虽然用的是丧礼的仪式,却是见不到一丝悲伤。那断臂残肢的哀号和丧子失夫悲泣被隐匿在深深的巷陌中,掩盖在不见人烟的荒野里……

战争,“用而不美,不得已而为之”。一个民族必须要有尚武精神,但同时必须同时具备高尚武德,否则就容易走上穷兵黩武的不归之路,劳民伤财是必然的,搞得不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历史上北方的草原民族,以放牧和抢劫为生。与南方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战争不息,有几个真正能生存下来的,他们或是被赶走天涯,或是被同化。草原民族的特点是靠天地草地生活,缺乏农耕民族的耕作生息不止的循环生产方式,其最终的命运是可以想像的。所以以农耕为主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直到今天……

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人们似乎忘记了过去,忘记了不同生存方式的民族的命运走向,忘记敢人类社会由治到乱的根源,以为已经改变了依赖大自然生存的基本法则,忘乎所以了……

然而人类真的进步到非物的地步了吗?我认为没有在,永远也不可能。人类工业才多长时间,天地之间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已经被采汲殆尽……如果我们还沉浸在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便利,不有所警悟的话,不及时改变现有的生存模式,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将面临的是一个污浊的天空和臭水横溢的地球和嗷嗷待哺的几十亿人类……

人类向何处去?人类无处可去,离开了生化其的母体,人类只能走向灭亡。回归吧,天人合一;回归吧,大同世界。万物由无中生,有以为万物,万物又归于无。这就是大道,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这就是人类生化为物后,必然要遵从的自然规律和采取的生存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