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上海知青讲述在东北插队时的生活趣事,他说他做饭的方法很独特

 gudian386 2021-06-01

1970年4月份,六九届初中毕业生陈本才和他的十几名同学在彭浦火车站坐上了北上的火车,他们作为上海知青,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东北边陲最艰苦的地方去插队落户,锤炼红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在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动员大会上喊的口号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陈本才他们六名男生和六名女生到达东北边陲的龙兴大队时,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产已经拉开了帷幕,陈本才他们被分在了龙兴五队。五队的队长叫李龙兴,当年四十九岁,身材魁梧高大,一脸络腮胡子,咋一看上去,像个六十岁的人。知青们的生活起居,都是李队长操心安排的。

知青们到来之前,李队长就为知青们安排了住处,队部后院有三间土坯泥草房,以前是五保户李大爷和李大娘居住的,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这三间房子也就闲置下来。李队长接到大队通知,说有上海知青要来他们五队插队落户,李队长就安排几名社员把三间房子都拾掇利索了,东西屋里的两铺火炕都铺了新炕席,中间屋里的两个灶台都是重新垒砌的,每个灶上都有一口十二印的大铁锅,铁锅和锅盖笼屉都是新买的。

知青们来到龙兴五队后,李队长亲自赶着牛车到公社粮站为知青们领回了口粮,还安排了两位社员临时为知青们打柴和做饭。知青们休息了两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繁重的春耕春播生产劳动中去了。

龙兴五队的耕地都是旱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就是玉米,也有少量的黄豆和高粱,但不多,队里还种植了土豆,山后那块坡地(足有十多亩地)全部种植土豆。土豆营养价值高,能做菜也能代替口粮,储藏时间长,深受社员的喜爱。当时种植那么多土豆是李队长自作主张偷着种的,以粮为纲的年代,上级不允许大面积种植土豆和其他蔬菜。

在当时,龙兴大队的生活水平属于中等偏下,社员们的温饱基本没有问题。知青们的生活也和当地老乡一样,主食就是玉米面,顿顿是玉米面窝头(发面)和大饼子(不发酵),有时也吃玉米碴子粥,炒菜炖菜的时候很少,日常生活中以咸菜为主。因为春季没有什么时令蔬菜,只有头年秋季储存下来的土豆和一点酸菜。

当时给知青们做饭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那位大叔姓张,在水利工地给民工们做过饭。张大叔很会做饭,今天给知青们蒸发面窝头,明天给知青们贴大饼子,后天熬大碴子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更好的食品,张大叔只能换着样给知青们做饭。天天吃一样的东西,他怕知青们不愿吃。

春耕春播生产结束后,知青们基本跟张大叔学会了烧火做饭,队里就不让张大叔给知青们做饭了,因为其他生产队的知青们也都是自己做饭。

锄完头遍地,地里的农活也不是那么忙碌了,知青们就轮流做饭,一名男知青和一名女知青为一组。他们已经计划好了,头天晚上把窝头蒸出来,第二天一早熬一锅玉米糊糊或熬一锅菜汤,用笼屉把窝头馏一馏,大家吃完饭都一起出工劳动,谁也不用耽误生产,都能挣全工分。

第一天是陈本才和一名女知青做饭(抓阄排的先后),当晚发了一盆玉米面,结果发酵时间长了一些,蒸出来的窝窝头酸了,谁都不吃。没办法,陈本才和那位女知青起了个大早,一人烧火,一人和面贴饼子。结果,贴到锅里的饼子都滑(出溜)到了锅底,简直就是一塌糊涂,就像一锅猪食。那顿早饭,知青们基本都没吃,实在是没法吃,糊锅了,一股子难闻的味道。

到了中午,收工后陈本才和他一组的那个女知青赶紧跑回家,那位女知青添水烧火,陈本才和面(玉米面加一点高粱面)。锅里的水烧开了,面也和好了,陈本才跟帮他们做饭的张大叔问清楚了,说把锅烧热了才能贴饼子,不然就会滑到锅里。看着锅里沸腾的热水,陈本才突发奇想,饺子、面条都可以煮着吃,饼子也能煮着吃吧?陈本才往锅里抓了一把盐,滴上几点油,切上一把葱花,把和好了的玉米面团成鸡蛋大小的面团用力压扁,轻轻放到沸腾的锅里。那顿午饭,知青们吃得很香,都说水煮的玉米面饼子比蒸得柔软好吃,煮饼子的菜汤也好喝。有了那一次煮饼子吃的经历,知青们吃煮饼子成了家常饭,因为煮饼子做起来方便快捷,有吃的也有喝的,还特别好吃,知青们都喜欢。

到了秋天,土豆收获了,轮到陈本才做饭的时候,他突然给大家端上了一盆煮土豆,大家都说好吃。做好晚饭后,陈本才还把生土豆放到灶膛里烧熟了,给大家做夜宵吃。平时用作炖菜的土豆,又成了大家改善伙食的美食。秋后,队里的黄豆收获了,知青们一人也分到了十几斤黄豆。那天轮到陈本才做饭,他用盐水煮了一碗黄豆,端到饭桌上。饭没吃完,一碗盐水煮黄豆就被大家抢光了,大家都说好吃,都夸陈本才想法多,是个做饭的能手。

之后的日子里,煮饼子、煮土豆、盐水煮黄豆成了五队知青集体户知青们的家常饭,因为煮饼子、煮土豆、煮黄豆方便快捷,知青们都说这叫方便快餐,是陈本才的专利发明。

很快,其他生产队的知青们也都到五队知青集体户来取经,陈本才总是耐心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让大家都会做方便快捷的水煮饼子和盐水煮黄豆。

1975年,陈本才被推荐上了大学,他是龙兴大队第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上海知青。大学毕业后,陈本才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局工作,直到退休。他离开龙兴大队后,知青们照样吃水煮饼子和盐水煮黄豆(咸菜)。

2019年秋天,陈本才他们曾经在龙兴大队插队落户的十名上海知青(有两人在外地生活)重返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老队长的大儿子还记得陈本才当年煮饼子的事情,他说他现在有时候还煮饼子吃,盐水煮黄豆,一直是他家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时隔这么多年,当年在东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还深深印在陈本才的脑海里,他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青葱岁月,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二故乡的乡亲们。说起他独特的做饭方法,陈本才苦笑着说:“因为我的方便快餐,大家都跟我学懒了,那哪是什么方便快餐啊,那就是懒人的懒办法。”说起当年在东北插队时做饭的那段生活经历,陈本才还记忆犹新,至今难忘。

作者:草根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