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渡海荐书第三期---推荐《消极情绪的力量》

 象忆图书馆 2021-06-03

今日推荐书籍《消极情绪的力量》索书号B842.6-49/2127,属于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这一类书籍B842下的情绪与情感B842.6的普及读物。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段时间在另一个群里与群友们讨论愤怒这种情绪,我认为愤怒并不完全是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作用,起着提供动力、指引方向、匡正边界、发出信号等功能,愤怒也不止是源于愤怒者的无能(下文详述)。

此外,这本书是湛庐文化出版的,这个出版社不错,口号是“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并不提供廉价的鸡汤,而是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的支持。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罗伯特.比斯瓦斯.迪纳甚至是《幸福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编辑委员会委员,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

最后,就像看电影或电视剧,一个人物太伟光正,就会觉得不真实,故事没意思,缺乏张力。所以一味了解积极情绪的好处有时也挺让人腻味的,需要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待。而且对待消极情绪的正确姿势,本就不是否定,而是首先正视,承认,这样消极情绪对人的负面影响反而能够降到最低点。

昨天推荐的《弹性》一书,给出的面对消极情绪或消极事件的建议是:

假设这件事情发生在你朋友身上,你会如何劝慰他或她?

也就是把自己当做朋友,这样就不会对自己太苛责,而能有一个更客观的角度。

书籍核心观点摘录:

1,心理学家称这种特质为“痛苦耐受力”(distress tolerance)

拥有这项能力的人可以很好地处理露营问题,他们可以在没有洗发水,没有抽水马桶,也没有东西能阻止吓人爬虫的环境中生活。这种人不会因为愤怒,愧疚,无聊等负面情绪很糟糕就回避它们。相反,他们选择忍受这些情绪带来的不适,甚至趁机从这些消极情绪中汲取力量。

2,所有心理状态都有其可取之处

与其只朝着某一种状态努力,不如学会利用各种状态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利用那些让你讨厌的状态,直到你拥有掌控所有状态的能力。恰恰是这些消极情绪和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且有益的记忆,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3,有时候幸福快乐的感觉反而会拖累我们

一些消极状态却有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我们并不是要反对快乐、积极、善良和正念,而是要接纳它们。一旦你学会从消极情绪中汲取力量,你就真正踏上了通往圆满之境的道路。

---------------------------------

这本书的内容到让我想到了今年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气质充满了消极情绪(尤其是愤怒),但只要应用得当,就能转化为很好的力量源泉,我命由我不由天;老天不公,就与他斗到底,这股子气概与豪迈都是明证。

       很多故事、哲学究其根本,最后都会谈到相生相容,光与暗,创造与毁灭等等。所以这本书提倡追寻的人生境界,作者称之为圆满,圆满的境界几乎在所有文明的神话传说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座丰碑。

       与其仅仅满足于积极,快乐,和善,爱和无私,为什么不去尝试拥有全部的情感和不竭的创造力呢?如果我们总是回避和忽视自身的黑暗面,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探索到隐藏在它背后的无穷潜力。

谈论愤怒时,我的想法:

       我觉得愤怒挺好的,只要怒得有理,表现得有节,就很好,面对不公,侮辱,连怒都不敢,那要活的多怂,多憋屈,愤怒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老天不公,就与他斗到底的力量,没啥不好的。

       当然因什么愤怒,将愤怒发泄到何处,这是对人的重要区分,有人将愤怒发泄到无辜的他人身上,有人因为蝇头小利而愤怒,那大可不必,但也有人怒得很有理有节,心中没有了一团火,在进化中也是被淘汰的命,或者活的像王八,就算活千万年,也没啥好羡慕的?

       愤怒从效果上看,可以提供能量,动员战斗的欲望,情绪都反映着思考、行动的一种方向。愤怒背后都有应该的影子,有些应该是确实应该,有些应该则是自我意识过剩或者被权力扭曲的认识。

       我很认同人常有不理性的想法,所以有了愤怒情绪需要反省,但反省的结果不一定是消解愤怒情绪,可以愤怒地更深沉,像基督山伯爵这样。

       如果你家孩子被班上其他同学霸凌,你是否愤怒?如果你家孩子,被老师虐待,你是否愤怒?如果你夫人走在路上,一个醉汉二话不说一顿揍,你是否愤怒?再来,这些发生后,他人不看事实,评论说你家孩子或你家夫人是不是也有问题啊?人家为什么无缘无故这样对待他们呢?你作何感想?---这些愤怒与愤怒者的无能没啥关系,一个人再有能力也管不到整个世界的运转!

       听老梁讲四大名著情商课第二讲,题目就是为什么别人总惹你生气?他给的结论是主要因为自我意识过剩,用孙悟空做的例子,认为狂妄自大,极端利己主义者很容易觉得被冒犯,别人总惹他生气。

       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主要要修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慢慢认识到世界不围着自己转,但自己也不用随着世界转,不过只要有所坚持,总可能会生气,那是战斗的意志,只要不无脑生气就好。

       关键是愤怒后的行动,是不管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还是能够想出合适的办法?我觉得会想办法的动力在于我愤怒,如果我不愤怒,那就算了,忍了,认了。所以我觉得愤怒与动脑子并不矛盾,但许多人理解的愤怒似乎就是最简单的冲动,是一种无脑的非理性行为,否则你还不够愤怒!

       愤怒不代表要完成一定的规定动作,而且也不是啥定义问题,是一种感受,是人皆有的感受,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的自然反应。哪怕富兰克林说:上天是公平的,只是你没看见背后的原因,误以为不公平。也只需修正一下,在受到(你觉得)不公平对待,譬如上面说的面对的霸凌,虐待,暴力殴打,当然也有女友不是处女这样的事实等等。只是确实应该反省,是不是真的不公平?还只是自己自我意识过剩?不妨咨询下别人的意见。

       之所以说愤怒的表达不是规定动作,是因为我觉得核心关键是不要变成他人可以预料的对手,这很重要,这其实也很有意思,在合作时要成为一个可预料的人,在对抗时,理性的策略则是要成为对方不能预料的人。

       斗不赢是不是就不斗了?如果教条地采用这样的固定策略,在博弈格局中是很low 的,孙子兵法有言,必生可辱。忍辱负重有时是很不错的,当你挟持者甚大,所图甚远时,譬如古代的勾践,韩信,刘邦,但成为了确定的他人可以预料的策略就并不是最佳策略,简单而言就是让人知道后就会觉得这人并无血性,好欺负,对他的权利边界就可以进一步压缩。

       而另一个人看似很不理智,动辄要与人拼命,他人反而觉得这人很二,惹他犯不着,能避着就避着,反而看似非理性的策略获得更符合理性的结果。所以是否应该表现出愤怒,要看所处环境及所处状态,在面对一群鬣狗的时候,狮子是不能退却服软的,明智的策略是盯着一个干,干死对方,危震群丑,《安德的游戏》讲过类似的道理。一个人面对多个人,是四处出击,还是集中力量,是伤其十指还是断其一指,是打消耗战还是进行威慑

      龟缩忍耐有时不错,有时并不好,其实在博弈论里就是所谓鹰策略还是鸽策略,最聪明的是混着来,让对方不能预料,而能预料到对方的策略。万老师在博弈论也谈过对抗升级的策略,不是一下子将对抗拉到顶格,而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总不能一个人骂我两句,我就杀了他,当时是爽了,接下来就要亡命天涯了。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误杀》及其原版《误杀瞒天记》,我觉得讲的与有关愤怒的讨论可以结合起来。人为什么会愤怒?愤怒与思考的结合?对于愤怒地规范,反思等等!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提到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一只猫在自己的领域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边界被侵犯,这只猫就会愤怒。但如果来的不是另外一只猫,而是一只老虎,猫就不愤怒了,它会恐惧。不同的人,愤怒和恐惧的点也不一样。所以,本质上,愤怒其实是一种恐惧。焦虑和羞耻也都是恐惧。---我觉得她有大而化之之嫌,愤怒与恐惧还是不仅有量上的差别,也有质上的不同

      我是这样定义愤怒的,愤怒是遇到自己认为不应该的事情的时候的情绪反映。而理性的愤怒就是反省后坚定自己为之愤怒的这件事情就是不应该(哪怕因为对手强大而恐惧,依然愤怒),不理性的愤怒则是理性反省后发现之前为之愤怒的理由其实不成立,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可以理解,而且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的。


      一种更狭窄的定义是:愤怒是面对不公平时的情绪反应,而这种不公平的感受与一个人的信念,想法密切相关。

       本来就该愤怒,而不愤怒,反而对自己很愤怒感到愤怒,这不是有病吗?龙应台写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写的很不错!

       不对孩子发怒,我觉得这基本是正确的,尽管我还需要修炼就是:)上回带孩子看牙医,磨磨唧唧,我就没忍住发怒。反省这件事,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也许有对于自己无能的愤怒,也许是从中看到自己磨磨唧唧的影子。

       后来孩子牙齿疼起来,于是也知道了厉害。其实孩子怕,是很理解的,关键是医疗资源的极其有限,为了看牙医,首先需要去挂号,早起挂号,等待,基本一个上午就要过去,但看牙齿的孩子多,医生牛,医生于是比较急,不承担哄孩子的事情,轮到自己家孩子,如果磨磨唧唧,医生的态度也很明确,带孩子出去好好哄哄,搞个三次,就劝你回去做通孩子工作再来。这时候就很愤怒,细究其中:

1,对于耽误的成本的舍不得,时间,金钱

2,对于孩子表现的失望,觉得他应该理性点,勇敢点

3,对于医生的不满,为啥不好好哄哄孩子,耐心点

       然后,这时的愤怒,你也可以说是向弱者而发,毕竟发在了孩子身上,当时我恨恨地想,再也不带他来看了,让他自己为自己选择负责,但也只是想想,毕竟孩子负不了责。

       最后,如果套用认为愤怒只是无能的表达,理论上是对的,但是“然后呢?”然后,理想的状态是我因此憎恨自己的无能,或者是教子 的无能,所以好好做孩子的工作。或者是赚钱的无能,足够能赚钱就不在意时间,金钱成本,再更有钱就可以专门请牙医为自己服务等等。

       但实际中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时最理想的状态是说服孩子,再试一次,不要白去。这也是当时我做的,你也说不清楚这时候的发怒是不是为了控制孩子,就算是吧,我觉得这样的控制也还好。

       而另外两种愤怒,譬如对于自己没有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而另外两种愤怒,譬如对于自己没有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或者医生没有足够的耐心的愤怒,不是不可以愤怒,也不是因为对方强,而是理性反省知道没有道理,单位没有理由让你一直请假而不扣你工资,医生也不止是一个病人,所以也对医生有所理解,这时候,其实也不是因为他们强,而是内心觉得不应该。而有些人就觉得世界应该围着他们转,这时候甚至做出伤害医生的混蛋事来,这样的愤怒就是非理性的愤怒了

       谈起愤怒,昨天就想到了千古名篇《唐雎不辱使命》,里面写的很精彩: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怒得多牛啊:)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是难以全身而退的,但是老子就与你拼了!当然,有人说这只是文学的夸张,我后来无聊还想查唐雎的去向,人生的起伏,确实没查到:)而按照历史史实,秦始皇很注意保护自己,应该不会自陷危局,所以大概率是假的,但是想表达的精神还是真的!

       人有底线,当没有什么更可宝贵的可以损失,那就干吧。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秦始皇时的苛政逼得陈胜,武广只有造反,当然他们也可以忍,那就是白白死去,违背律令,斩。但他们不甘心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死亡既不可避免,还害怕愤怒?没有道理啊!

       文艺作品中,最近大热的《庆余年》的作者猫腻,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另一部,也被北大研究网络文学的老师高度评价,认为甚至可以跻身世界名著的高度,是另一部《间客》,我看过两遍,小说中有很YY的情节,主角许乐,人生信条是“君子报仇,从早到晚”而不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很有意思!

       刚刚在另一个群里,看到一位作者推介他申讨鸿茅药酒的文章,还是满同意的“恶人的猖狂源于善良之人的隐忍和不怒。坏人之所以猖狂,正是因为好人的过于沉默。好人的沉默其实也是一种利益的考量,枪打出头鸟,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有时甚至是好人的过分自省---我知道所有的信息么?我经历了大家眼里坏人的痛苦么?我就洁白无瑕,没有瑕疵么?答案是不,所以为什么我不闭嘴呢?

       而这个刚好与圣诞节可以联系,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基督教经典《圣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众人抓到一个妓女,把她带到耶稣跟前,准备按照律法,用石头砸死她。耶稣说,你们中有谁觉得自己是无罪的就去向她扔石头吧。众人听了,都没有扔石头,一个接一个散了。

       这个故事很有名,看到过不少人因此生发议论,往往会结合中国的小说大家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裘千仞的问话与洪七公的答话一起结合起来说,洪七公说自己没误杀过任何该杀之人,所以还是可以手刃裘千仞的。

“好,大英雄大侠士,我是奸徒,你是从来没作过坏事的大大好人。”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愤怒提供追责的动力,改进的方向,重新厘定边界的努力,愤怒也是比较有活力的体现,尽管这种活力常常用于破坏,愤怒容易带来的问题就是容易反应过激。所以人需要学会掌握多种应对让人愤怒情境的工具,总之,就是要学会与愤怒相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