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二十九期---《你的灯亮着吗?》

 象忆图书馆 2021-06-03

这一模型运用了字母组合的助记方法,将解决信息问题所需要的六项技能巧妙地用六个短语进行表示,然后抽取这个短语第一个单词的一个字母(主要是首字母)组合成了BIG SIX这个短语。

我一直认为指导实践的模型,理念,不能太复杂,太精巧,否则就太脆弱。

什么叫太复杂?

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技能熟能生巧,成了老司机,就不复杂了,譬如开车,新手要拿到驾照且费一番功夫,但对于老司机,慢慢就成了本能。但即使如此,自动档取代手动档也是无可逆转的潮流。

无他,简单耳,简单就容易记住,容易传播。

一个模型如果太精巧,太复杂,在面对实际问题,面临时间压力的时候,想都想不起来,那么其有用性就很可疑。

我最初听到这个论点,出自于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这门课程,讲的不是模型,而是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应该遵循其价值观,价值观也可以得到审视,批判,修改,构建新的更具生命力的价值观,而新的价值观在内化之前,就需要在应对事情的时候能够至少想起来,才可能遵照执行。

所以我很喜欢运用了助记法的Big Six模型。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至少能够想起来这六个步骤,然后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地一一思考过去,就可能知道从何入手?问题出在何处!

而与开车技能相同,会开与熟练差异巨大,熟练与精通也横着沟堑。

那么信息问题解决的这六项技能也同样如此。

每项技能都有精进的空间,只有无知者才觉得自己进无可进!

不过确实,是否要继续精进,只是某些人的问题或者目标,大多数人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够用就行,因为期待不高,所以也就自我满意!

---------------------

第一项技能是:

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

明确你理解问题所在!

这看上去有些务虚,有些哲学思辨的意味,很符合我的胃口。于是我想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于是立马想到了温伯格的这本经典《你的灯亮着吗?》

全书一直在致力于帮助读者明确问题所在!

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标题对应着书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建在山区的一个隧道,需要提醒游客进入隧道打开大灯,因为隧道电力有些不稳定,担心突然停电;同时,又需要提醒出隧道的司机在白天关掉车灯,因为很多司机出隧道不久,会因为前面有个美丽的观景处,而驻足很久,然后因为没关灯导致电瓶耗尽,进而阻断交通,增加许多烦恼。

问题解决者如果选择冗长的指导语句,结果是提醒的标志牌写不下,司机看不及。最后就想起了这句话:

你的灯亮着吗?

这个提醒会引发思考,让司机面对不同的情境做出恰当的反应!

面对问题,书中结合各种小故事,给出的经验也就像这句标语,当读者能够想起来,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我再次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点是

面对问题,就像写作文或者阅读,需要思考3W1H

Why?  

为什么这会成为问题?

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期待的体验与真实体验之间的不同。

那么是我或者他人太理想以致脱离现实,过于敏感了?

还是现实确实糟糕到难以忍受,必须改变?

Whose?

这是谁的问题?

谁感受到了期待与现实的差距?

谁最利益攸关?

这是谁的职责?谁的权利?又动了谁的奶酪?

我们常讽刺专制者无法解决问题,就会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原因无他,提出问题的人将问题摆在了明面上,使得不需要面对问题的人必须直面问题,使得利益格局由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变成了一损俱损,变成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变成了必须有人担起责任!

所以对于提出问题的人,应该解决问题或者有相应责任的人当然觉得他们讨厌!如果能够解决他们,当然也会认为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最好办法!

而这其实就是权力监督的核心,

越权怠责如果伴随着受惩丢权,那么自然就建立了关住权力的笼子。

书中说,一旦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与面对问题的人处在一损俱损的状态的时候,那解决问题就有了希望!

Where?

问题是从哪里来的?

 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

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

对于问题的起源,我们可以提出各种假设!

作者说如果将原因归咎于人性或命运,那么就会感觉非常无力!

因为人性和命运,前者太稳定,太难改变;后者太神秘,难以捉摸!

但都是难以改变!

作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反躬自省,也许问题在我!

让自己成为最灵活的部分,也许有时问题就迎刃而解!

总之,探索问题来源的过程,我理解就是不断追问Why的过程,每一个问题的来源,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所以记得5-Why分析法

再结合胡适提过的心法:

日拱一卒,成功不必在我,努力必不唐捐!

对于问题的改善是会有帮助的!

How?

怎么办?

集思广益,跳出框框,保持幽默感,询问有经验人士,恰当类比,尝试试错.....

掌握技巧

练习套路.....

作者认为一旦能够很好的回答Why,Whose,Where的问题,想出How的办法并不难!

就写到这吧!

再次推荐这本经典的问题解决的书!

下期预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