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至顶峰,仍应保持当初助我们成功的优秀品质

 与管理者同行 2021-06-10

晚餐时,年长的一位同事空发感慨:“2008年,我第一次给这家公司做咨询的时候,某某部长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那时候,他总是彬彬有礼、做人处事都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这段时间接触下来,感觉以前的那个他已经不复存在了,对我们尽管还是保持一定的礼貌,但是我注意到他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完全变了……”接着他的话题,我们越聊越起劲,聊到了很多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高管,以及一些高官,乃至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公众人物,我们似乎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是——这些人的地位越高,他们往往越是随意,讲粗话、带头破坏规则、对下属(普通百姓)缺乏基本的礼貌等等。

据我们的观察,在企业里,人们获得权利,通常是依靠同理心、协作、开放、公平以及分享等利他的品质和行为;有趣的是,当人们感到自己有权利、享受特权地位后,这些特质开始消失。有权利的人更容易无视、自私、不道德的作为。简言之,人们依靠良好的品质升至高位,但行为却越来越低级。

有人做过一个名叫“曲奇怪物”的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三人小组,每组随机指定一个人当领导,并布置一项小组写作任务,半小时后,工作人员把一盘新鲜出炉的曲奇放在每个小组上,每盘四块。所有小组中,每个人拿了一块,然后出于礼貌没有动多出来的那块。问题是:谁来独享多出来的曲奇?几乎总是被指定为“领导者”的那个人。而且,吃相不雅、碎屑飞溅的也以领导得居多。

另一个观察,我们也往往会发现,在专为行人通过的路口,驾驶最便宜的汽车(如吉利、比亚迪)的人总会先让行人先过;而开宝马、奔驰等豪车的人避让几率只有54%,约有一半时间他们会忽略行人。

那么,我们如何在攀至顶峰时,仍不丢掉助我们成功的品质呢?答案是反思和行动。

一是,反躬自省

必须更好地认识自己。升到高级职位后,对于伴随着新获得权力而出现的情绪,以及行为的任何变化,我们都应保持警觉,并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会打断别人?别人说话时我是否会看手机?我是否讲过令人感到尴尬或羞辱的笑话或故事?我是否在办公室说脏话?我是否曾独占属于整个团队的功劳?我是否会忘记同事的名字?我花钱是否比以前多很多,或我开始进行不寻常的身体冒险?等

如果对部分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预警信号,预示我们可能陷入不正常、傲慢的权力展示。有时候在我们自己看来无伤大雅的行为,在下属看来可能并非如此。我的一个前同事,刚毕业时,在政府外事部门任职,算得上美差,第一次和我们公司领导聚餐,公司老板开玩笑说,那么好的工作不要,跑来做咨询,是不是在里面犯了什么事?!当时大家也只是笑笑,后来,这个同事私下告诉我,他觉得老板当时开的玩笑令他很尴尬:自己以为是“亲民”,拉近距离,实际上员工已经在记恨他了。

二是,与人为善

在任何时候,无论我们身处什么职位,都必须努力记住和重复那些帮助我们升到高位的良好行为,这也是我们良好领导力的核心,我们将之总结为:同理心、感谢和慷慨。

我们无数个项目实战经验表明,当项目成员微妙地表现出相互理解、投入、兴趣和彼此关心,项目组在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表现得更好。同时,有研究显示,言谈间经常认可对方价值的情侣较不易分手;被老师轻拍后背的学生更易挑战难题;在新成立的团队中对他人表示欣赏的人,几个月后对团队有更强的认同感。沃顿商学院学者研究发现,当管理者特意感谢员工时,员工的投放和产出都更高。

此外,简单的表示慷慨也有同样强的效果。研究显示,在团队中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人,例如贡献新观点或协助他人的项目等,被认为更值得尊重、更有影响力,也更适合领导职位。如果你是老板,要确保达成很多目标时,一直保持“良善权力”的道德标准似乎有些困难。其实并非如此,你的同理心、感谢和慷慨的能力,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简单的人际活动来培养,如团队会议、客户拜访或谈判、绩效反馈等。

总之,我们依靠同理心、协作、开放、公平以及分享等利他的品质和行为获得升迁及更多的机会、权利,在新的位置上,我们依然要保持同理心、协作、开放、公平以及分享等利他的品质。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王荣增/管理咨询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