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30条用药精髓

 图书 馆员 2021-06-11

中医30条用药精髓

1】用寒凉药清热为主,治疗热病。加用热药,只是为了消除寒热的格拒现象,不是以热制热。故用量宜轻宜少,若用量主次不分,便有失“反左”原意。

2】若原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妥,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以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之意也。

3】若屡用清热药,而热不退,医家王冰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改用滋阴壮水之法。阴复则热自退。

4】古人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其实丹参一药,祛瘀作用甚佳,养血作用则较为薄弱。

5】古人虽云:“痛无补法,此指邪气方面而言。脉平按稍止,脉虽大,而重按稍松,则是脉证俱虚,用补何疑。非气治,食治,火治也,由劳碌过度,中气受伤。

6】治血虚发热,切记用散表清热之剂。血虚发热,以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虚热自除。

7】“病在上,治上宜缓。”如止咳润肺药,凡性味有偏,多用蜜炙法。以达性味薄,而缓的要求。如病在胸膈时,治宜甘缓之。缓则治其本,法本须渐,期由量变而达质变。

8】疾病与用药:病轻药亦轻,病重药亦重,病轻药重,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贻误时机;例红花欲养血时,用量宜小,红花欲破血时,用量宜大;

9】如柴胡用于解表退热,量宜大。疏肝解郁量适中;升阳举陷量宜轻。辨证用药,是临床的重要依据。

10】心中发热,酌加生地、天冬各数钱;人参补性,力多上行,与赭石并用,则力专下注。赭石重坠之性,佐龙骨牡蛎,善潜阳。

11】不拘有热无热,少加黄芩。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配伍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

 中医用药不同于西药,讲究辨证、配伍,却又注意配伍禁忌。平时多了解一点中医用药的知识,有助于把中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辨证用药

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严重。如疮疡日久、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禁用解表发汗药,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温里药,再如羚羊解毒片有疏风、清热解毒功效,治外感风热效果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会加重病情,而川贝止咳露治风寒感冒咳嗽效果好,若用于肺热咳嗽则加重病情。

合理配伍

合理的配伍有益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合用 中医用药组方中各味药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十八反、十九畏、孕妇用药禁忌等不可忽视,合理组方非常重要。如藜芦不宜与人参、白芍、党参等同用,以免削弱后者的补益功效。

中西药配伍 中药与某些西药联合应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体外配伍中西药注射剂联用易发生体外配伍禁忌。如喹诺酮类注射剂与鱼腥草等配伍,易产生絮状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小诺新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均会发生沉淀。

按照病情决定用量

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如甘草1~3克能调和药性,5~15克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病人可出现脘闷、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红花量小和气养血,量大活血化瘀;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升麻少用清热解毒,多用升阳举陷;麦芽小剂量消食化积、疏肝解郁而催乳,大剂量单用消散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这些中药的使用应该根据需要的活性,选择用量。

勿长期用药,避免慢性中毒

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往往随之产生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不适而消瘦;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因此,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需注意调节药物品种,避免不良反应及损害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配伍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

 中医用药不同于西药,讲究辨证、配伍,却又注意配伍禁忌。平时多了解一点中医用药的知识,有助于把中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辨证用药

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严重。如疮疡日久、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禁用解表发汗药,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温里药,再如羚羊解毒片有疏风、清热解毒功效,治外感风热效果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会加重病情,而川贝止咳露治风寒感冒咳嗽效果好,若用于肺热咳嗽则加重病情。

合理配伍

合理的配伍有益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合用 中医用药组方中各味药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十八反、十九畏、孕妇用药禁忌等不可忽视,合理组方非常重要。如藜芦不宜与人参、白芍、党参等同用,以免削弱后者的补益功效。

中西药配伍 中药与某些西药联合应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体外配伍中西药注射剂联用易发生体外配伍禁忌。如喹诺酮类注射剂与鱼腥草等配伍,易产生絮状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小诺新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均会发生沉淀。

按照病情决定用量

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如甘草1~3克能调和药性,5~15克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病人可出现脘闷、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红花量小和气养血,量大活血化瘀;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升麻少用清热解毒,多用升阳举陷;麦芽小剂量消食化积、疏肝解郁而催乳,大剂量单用消散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这些中药的使用应该根据需要的活性,选择用量。

勿长期用药,避免慢性中毒

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往往随之产生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不适而消瘦;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因此,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需注意调节药物品种,避免不良反应及损害

再谈瘀血发病与治疗

人身体里的血液,是给全身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的用的。每天会有很多血液细胞死亡。这些死亡的细胞,就叫做瘀血,就是没有用了的血液。受了外伤,或因思想郁结,也会产生瘀血。这些瘀血,通过吸收,都会被送进肝脏,改造为胆汁,储藏在胆囊。人吃饭的时候,胆汁便从胆囊流到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但是,如果血液本身的功能,或者肝脏功能不好,瘀血没有被它改造而留于血液中,就会被带往体内的某个地方留着作病。这些病人往往都去大医院治过,做过B超、脑CT或磁重震,都查不出来。因为,发现不了器质性的病变,解决不了,便只好拖了下来。痛发时,就吃止痛片求得暂时缓解,就成为疑难病了。这些疑难病,现代叫做微循环障碍。有微循环障碍的人,医生在临诊时,可以从脸色、唇、舌以及皮肤中看出来。有微循环障碍的病人,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奇怪症状,也只有中医能解决。

清朝有个名中医叫王清任,写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叫《医林改错》。他认为,人的生命无非气血两字;生病,若非气虚,便是血瘀。他把生病和治病都看得很简单,并不是毫无道理。这就就是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人死了就叫断气;活着,就是生命的信息在不断运转,也就是无形的“气”的循环;随着“气”的循环,才使有形的血液不断循环。气是无形的。血是有形的。气代表能力;血代表物质。物质靠能力才能流动;能力靠物质才能显示。年青人气血充沛,才表现得朝气勃勃;老年了气虚血少,才显示老态龙钟。

《医林改错》里都是补气活血的药方,其中用于活血的药基本上是四种: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在一起,桃仁、红花在一起,叫做药对。药对的意思是它们配在一起,能力会加强。我发现很多疑难病用祛瘀活血的方法来治疗,很有效果。古人有一张药方叫桃红四物汤,可治疗很多疑难病。桃红四物汤只有六味药: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或熟地),其中红花的用量,是个关键。养血、补血,把用量减少;破血、活血,把用量增多。具体使用,只有从师临床,才可以学会。因此,只知道药性的医学院毕业的医生,没有直接的临床经验,是学不会的。

邻居阿兰,40多岁,诉自己身体其他方面都还好,只是眼中黄斑变性,右眼视力已经很差,医院眼科治疗束手,还说可能会累及左眼。因此她说,右眼恢复恐怕没有希望了,现在只要求护住左眼就好。我认为她既然身体各方面都还不错,没有其他症状,就作瘀血论治。处桃红四物汤加醋炙龟板、鳖甲、首乌等百余帖,至今十余年了,左眼没有出现黄斑变性,也就是说,真正保住了。患者不仅保住了右眼,还发现头发增厚。其实桃红四物汤治瘀血性脱发,也是我常用的。

另一女邻居20多岁,头发大面积掉落,准备到上海换假发了,问我能不能治。我当然不好完全肯定,只能说试试看。她服了十余帖桃红四物汤后,就发现洗头时没有落发了。又续服了十余帖,一年后就满头乌云。几年前我在街上碰到,她50来岁了,扎了两条粗大的辨子,一幌一幌地,显得很年轻。

做医生总是时常会遇到许多想也想不出来的疑难病。所谓疑难病不像发热、咳嗽之类的常见疾病,往往都是书中也没有见到的,治疗根本无法可依。而且都是医院治了很久不见效的。例如一个18岁的女孩患唇脱皮症。每过几天她的唇皮就会干燥翘起,脱落。脱落后的唇,看着血色殷红,身体各方面都还可以,月经也正常,没其他不适。这样的病确实少见。我看此这女孩的唇有点青紫,就以瘀血论治,给她处了桃红四物汤加铁菱角等,服十余帖后即发现好转。后来又连续三四十帖就痊愈了。

瘀血发病,都是怪症,表现各不相同,贵在识症辨证,治疗得法。

近与友人谈起治该病的经过,他说,我想想这女孩运气好,怎么碰到了你。这种唇皮脱落症,西医叫做周期性唇炎。上海有一个西医教授能治该病,用的是氯喹。但该药会降低白细胞,容易导致造血功能障碍(简称血障)。血障类似于白血病(即血癌),有致命的危险。用药者必须时时验血,防止此病发生。如果她没有给我看,而是找到了上海教授,后果如何就很难预测了。许多人不理解中医与西医,不知道中医治内科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远胜西医的见病用药,有病切莫乱投医,为求医者诫。

西方没有中医,碰到这样的病,就会知道西医没办法,一般也不会去求医。他们这些知识从哪里来?一是医生都会很老实地告诉病人无药可治,乱用药会有危险;二是他们重视健康,对医学常识很关心;三是西方有很多主张自然疗法的医生,他们不断揭露医学中的错误,使许多人看病时都很警惕。所以,医学普及的书很多,尤其是那些与现代医学唱反调的书,更是供不应求。而在我国,这样的书和文章,发表的机率也很少,编辑也会将文章中有异议的意见删掉,害怕有人反对。即使发表了,看的人也很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圈,导致恶性循环。当前倡导以人为本,也就是以生命为本,以健康为本,关心健康,就是关心生命。不过,还刚开始,需要有个过程。中医的科普,道长路远,需要大家努力。

瘀血的成因及引起的病症

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都可以称为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虚-----血运无力;

2、气滞-----血行不畅;

3、阳虚------体寒血凝;

4、外伤------血不归经;

5、痰湿阻络

由于瘀血存在的部位不同,其所导致的病症也比较复杂,但瘀血导致疾病的共同点有:

1、疼痛----- 多表现为刺痛,痛点固定不移。如心脏病患者中大多数为瘀血所致。

2、肿块-----肿胀处固定不移,在体表可见青紫色,在体内为瘕积(指感较硬伴有压痛)。如常见的乳腺疾病;

3、出血-----出血紫暗有块。瘀阻经脉,血不归经所致。如崩漏

4、唇舌暗紫-----唇色青紫,舌质暗红有瘀点。

瘀血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许多疑难病、慢性病都与患者体内存在瘀血有直接关系。瘀生百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瘀血主要附着在血管壁上,影响血液运行到达五脏六腑。严重的血瘀会使人体脏腑因缺血而出现功能衰竭。这种病因导致的各种疑难病在现实中太多,西药对此无能为力。现今发病率极高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就是病起血循环障碍(血流不畅、血液停积),进而引发各种病变(脑血栓、脑梗、脑中风、脑萎缩、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等)。清除主血管中的瘀血后这些病症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好转乃至完全康复,这个已被不少患者康复的实例所证实。

     瘀血也存在不少年轻女性体内。如手脚冰凉、痛经和不易怀孕者,这些症状是较轻的;瘀血更多是在中老年疑难病患者中,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安全、有效、快速清除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物质---瘀血,现代西医为解决这一难题仍在进行研究。认知了解这一方面的健康知识对于我们更多的人来讲就意味着健康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拥有健康的理念,不得大病,让健康与你永相伴。

随身的好医生随身的好医生-刮痧拨罐与按摩
很多人畏惧刮痧,觉得那是损伤皮肤的一种疗法,其实,这真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原由就是您没有亲自的感受过,只是凭着视觉的经验,就像西医对中医的误解一样,拒绝实际的体会,只凭感观的成见。可当您真正刮过一次,且必须找个懂刮痧技巧的人来操作。可是国内的很多专家,甚至是中医专家都在抵制或轻视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真让人不可思议。似乎这种方法一进了健身中心就不是正统中医的东西了。其实,你就是把它算到民间土法当中,它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医疗价值。拿颈椎病这个极普遍但是很难治愈的疾病来说,用刮痧法,真是手到病除,当然还有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能巧用刮痧法,将会有多少人躲过心脏搭桥的宿命呀。
很多人问我拔罐有用吗,比刮痧如何,我怎么说呢?我会说,比刮痧还棒。真是这样吗?那当然了,这些东西如果你会用,非常的好使。而且能除大病。
但什么时候刮痧,什么时候拨罐,从哪里刮起,拨多长时间等等许多问题,还是会困扰着大家。我下面就较为详细的讲解一下:刮痧最好使的工具是刮痧板,再配上一瓶刮痧油,就全了。有人觉得刮痧只适合热症,实症,这真是“千古奇冤”,其实,刮痧补虚去寒的效果更妙。某人感冒发高烧,这时有人说,刮刮痧,去去火,于是就在后背膀胱经刮痧,痧一出,火就散了,大家认为是泻火了,其实,是用体内的积热把后背的风寒赶走了。所以应该说是去寒了。说去火呢也对,但不是您所理解的那种光热无寒的火。
刮痧最善补虚,但补的不是气血两虚的虚,而是因瘀而虚的虚。举个例子,有个朋友对我说,他的右手腕,不知为什么,一点劲都没有,甚至拿不起一个小书包,手指还总是发麻,到医院,医生说可能是颈椎或者是脑神经的问题,可核磁共振都查了,也查不出个原因,于是来问我,我说,手发麻,说明气脉是通的,只是气至血未至。手腕部缺少气血,怎么能有力量呢,但他本人并不是气血很弱的人,所以必有阻塞之处。我于是在他的右臂上仔细查找,发现他肘部“天井”穴上方有一点按下去痛不可忍,已经形成了一个硬节了。他说,这地方两个月前踢球时曾摔伤过,当时没管它,疼了三天,就好了。没想到变成了瘀滞。我在他的痛点及整个三焦经刮痧,当刮到接近手腕的时候,手已经是运行自如了。
但是如果你身体太弱,还是要先培补一下气血再刮,否则是不爱出痧的,你一定要清楚一件事,痧不是你用刮板刮出来的,而是体内的气血顶出来的。所以当我们用力刮也不出痧的时候,那就是体内的气血没顶到那里,您就别再白费劲了。
有人说出痧就是人为的造成了血管的损伤,毛细血管的破裂,要是这么恐怖,谁还敢刮呀,其实,刮痧就是将粘着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值得一提的是,将血管壁的瘀血清除,以保持血管的弹性和空间不会变小,也是西医的梦想,但是西医无法可施,或是说施不得法更加恰当,只能用扩张血管的药或抗凝剂来保持管道通畅,从而来保障供血。为了不确定的瘀血而使整个血管的血液都被抗凝,这注定要改变血液的正常成分,并人为的造成易出血症状,甚至造成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这就好比是我们家的白墙上有一个黑点,我们只要用湿布一擦就掉了,可我们却找来了高压水枪,把整个房间都冲刷一遍,搞得是墙皮脱落,房屋损毁,真是得不偿失呀!可我们小小的刮痧板,却能轻意的解决血管的瘀血,这可是世界医学难题。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消灭苍蝇,一只苍蝇拍就够了,那些洋枪大炮却派不上用场。你愿意为了消灭屋里的一只苍蝇而用大炮把你家炸平吗?可我们在医院里却经常上演着这一幕而不知不觉,或无可奈何。
既然刮痧那么好,那咱们还等什么呢?但是仍然会有些人心存顾虑,刮痧会不会有什么负作用呀?您小心的是,有些人是不适合刮痧的:
l        心脏功能弱的人,很容易晕刮,尤其是坐着刮时,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会有心慌、头晕、恶心的症状。还有气血很虚弱的重病人不要刮,白白耗费他的气血,这样的人,刮出的瘀血不会被带走,出来的痧很久都下不去。
l       皮肤病的人也先别刮,因为您不知皮肤病的来龙去脉,有时反而会把内毒引出来但却排泻不掉。
l        孕妇不要刮,安全第一。
l        癌症病人也不建议刮,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
l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来说,刮痧是双刃剑,特效和危险并存,没搞清病因也别刮。
l        六岁以下的小孩先别刮,可用捏脊替代。
l        血压很高的人也先别刮,尽管刮痧对于高血压有特效。但是特效的东西,都不是平安药,如果不能确保安全,还是先回避风险吧。
总之,刮痧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是很好的锻炼,作为防病来用,安全有效。
那什么时候拔罐呢,通常我们的肩膀很痛,用刮痧法,只要一出痧症状马上减轻,但有时,刮了半天也不出痧,肩膀疼痛依旧,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病灶点很深,刮痧法触及不到,二是气血不足,体内的气血没有顶过来,瘀血就难以出来。这时用拔罐法,马上见效。病灶点深的,如果一拨很快出现黑紫印,那深层的瘀血就被拔出来了,但如果还是罐下无痕,那您就要耐心的在此处拨它几天,每天十分钟,直到出现黑印为止。
拨罐可补可泄,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如想补肾,就光在肾俞穴拨罐,补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拨的地方太多,反而会将气血分散,达不到补的效果,反而白白泻耗了气血。
通常在外面拨罐时,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所以拔罐也是很有讲究的,不可莽撞行事。
拨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记得有个糖尿病人,膝盖下足三里附近有个直径两寸的溃疡点长期不愈合,使用了各种消炎药,也敷贴了中药生肌散之类,都没有一点效果,我让患者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时在患侧大腿胃经从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一路拨下来,五罐同时拨上,连拔四天,每天5分钟,再用生肌散,一贴而愈。为什么?通过拔罐把好血引下来了,破损自然就被修复了。
  您知道了拔罐刮痧的机理,手法还用我去教吗?刮痧要顺着经络刮,最好是从上到下,这样比较顺手,刮板和皮肤保持45°以下的锐角,比较不痛。刮痧时,最好能用上腰劲,这样会很省力。其实,自己去体会,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但前面说的心法,您却要细心体会才行。
  拔罐操作方法,也没什么严格要求,买个枪式的真空罐,省得再去点火。拨前可在皮肤上抹点润滑油,这样拨皮肤不会痛。拨的时间以觉得舒服为准,气血虚弱的就少拨一会儿。但是湿气较重的人,很容易起泡,(尽管起泡疗效更好)会影响洗澡和皮肤的美观,所以不要拨的时间太长,也不要拨的太紧。
  再唠叨两句按摩吧,有人说,按摩的技法那么多,两句能说清吗?其实,从治病的角度来看,按摩中80%的手法都是花拳绣腿,何为补何为泄,我劝您大可不必去浪费时间研究这些,能够一招治敌,何必先摆出一百种花架子呢?按摩一定要找准经络,穴位不准慢慢来,离穴不离经就行。如果肚子上压着痛,你要看痛点压在什么经上,然后就可按摩腿上相应经络的穴位就行了。胃经上压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经痛就按阴陵泉,这只是举例,临症还有更适宜的穴位可选。再说一句按摩的心法,痛点不明显的经络和穴位按摩效果差,风筝线断了或半路打结了。要多按摩敏感的穴位。还有,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胆经和胃经)。
【养生应用】
    1感冒  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每日1次。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或足三里,有预防作用。
    2.咳嗽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风门、云门、膻中、太渊、丰隆等。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 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
    3.哮喘灸法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取背俞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风门、气海、脾俞、。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等。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4.中风灸法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开窍熄风,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通经活络。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阴经腧穴,如百会、太冲、神阙、关元、气海、人中、风池、足三里、丰隆等。可用艾灸,各3壮。
    预防中风,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绝骨;或用艾条温和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涌泉。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胃痛灸法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取任脉、足阳明经、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门、胃俞、脾俞、商丘等。每日用温针法,或轻刺激,针后再配合药艾条灸。
    6.腹痛灸法可温中健脾,消食化滞。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如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
    7.泄泻灸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
    8.癃闭灸治可清湿热,利水道,补肾温阳通窍。取俞募穴、任脉、太阴经和太阳经腧穴,如肾俞、三焦俞、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神阙、委阳、关元等。
    9.腰痛灸治可祛寒通经活络。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人中、命门、志室、太溪等。
    10.阳痿灸治可温补肾阳。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然谷等。
    11.痹证灸治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
    12.肩凝症灸治可祛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取阳明、少阳、太阳经腧穴,如阿是穴、肩髃、肩髎、秉风、尺泽、风池、曲池、养老等。
    13.颈椎综合征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大杼、后溪等。
   14.坐骨神经痛  灸治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5. 痔疮 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开1寸一多灸)、承山等。
    16.瘰疬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临泣、手三里、天牖、百劳等。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7.湿疹  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可用艾卷温和灸。
    18.痛经灸治可温经散寒,调补冲任。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地机等。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
    19.胎位不正灸治本病以舒气导滞为主。取足太阳经和手足太阴经腧穴,如至阴、三阴交、合谷。用艾卷温和灸双侧至阴,艾火距穴位约半寸,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加.小儿遗尿症灸治可温肾固摄,补中益气。取任脉、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穴。如大敦、阴陵泉、横骨、三阴交、膀胱俞、气海、肾俞、命门、关元、中极等。
    21.小儿营养不良  灸治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或益气养血。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任脉及俞穴、募穴,如章门、囟会、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长强等。
22.牙痛灸治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
【注意事项】
    1.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好穴位或施灸部位,并采取固定舒适,且能坚持较长时间的体位。
    2.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燃烧后的残灰掉落在皮肤上而导致烫伤,用过的艾条应放在小口瓶内闷熄。
     3.在灸疮化脓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感染。
     4.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部不宜用本疗法。
     5.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不用本疗法。
     6.对于局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应谨慎,防止施灸热力过强而致皮肤烫伤。
    【按语】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灸及虚寒证患者首选的自我养生方法。

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以利于热力的渗透,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 、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用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腰椎盘突出,颈椎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1.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茶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3、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4.温炙后请及时将温炙袋密封,并经常清洗外包装袋以保持清洁卫生。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3.温灸顺序依次为排泄器官反射区、脑部各反射区,再其次为消化器官反射区,除此以外其它各区的次序,就可随意不拘;4.无论温灸过任何病痛区,最后一定要温灸肾脏膀胱及输尿管此三个反射区;5.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6.坐骨神经的反射区在温灸时必须向心脏的方向,否则会使淋巴的循环受到不良的影响;7.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温灸按摩时,孕妇禁用;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的部位禁灸。

温脐美疗法的简介: 温脐美疗是以保健之重要方法,在自古中医称之为 [神阙穴] 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温脐美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借着点燃本草之热力,经由本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温透法,穿透皮下组织,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辛凉、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十二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使细胞功能旺盛。温脐美疗法可以促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温脐美疗法的主要功效: ◆ 强身、健体本草性味辛温纯阳,[辛能通窍],对于神经具有、安定之功效,本草温中有补,能通气血,气血通,增强人体细胞及免疫能力,一周持续二至三次更能促进身体机能,达到抗老化之功效。 ◆ 美容、瘦身临床经验统计台湾人肥胖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习惯不佳,嗜吃冰凉食品及睡眠品质不良而引起肥胖,实际上70-80%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肥胖。肥胖症是指摄取热量比消耗热量多,使体内脂肪组织异常增加之状态。就中医理论来说肥胖症起因于水毒及血毒,又因水分代谢障碍,水气滞留变成肥胖者颇多,主要皆因焦脾胃阳虚,失于运化,津液凝滞所致。所以透过脐疗达到温阳益气、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下元、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能力,强化内脏及组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本草经过薰蒸可调节内分泌,中医认为内分泌属肾水,肥胖原因是水不归位,经内薰脐可调整水归位,自然的达到塑身美体效果。由于身体健康,脸部气色漂亮,自然就达到脸部美容的效果。其美容瘦身包括;腹部消脂瘦

 

 

 

肾五行属水。大多成功女士,因事业繁累伤神、费脑而消耗肾水,久坐不动会伤腰。而造成腰骶部筋骨肌肉劳损,引发腰部的疼痛、酸沉、不灵活、下肢无力等亚健康症状。 腰肾火龙梅花灸能滋养五行的真水,强身壮腰,通经络,活气血,松筋活骨,消除腰肌疲劳,能消除腰部一系列亚健康问题。
男性也是一样,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的不良习性,焦虑烦躁的情志,年龄在三十至五十五岁的男性,荷尔蒙分泌普遍下降,雄性激素比正常值偏低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七十的男性出现疲劳综合症,大多数患有三高症状。(血压、血糖、血脂)
    
无论男女,生命的原动力在于肾,而精、气、神是人的三宝,男人的精气神不足就会出现:浑身乏力、腰膝酸软、耳呜头晕、尿频尿急、前列腺炎、性功能减退、遗精阳萎等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症状。肾是生命能量的蓄电池,人之所以衰老生病,根本原因在于肾气虚弱,所以古人讲:人之有肾,如树有根。所以保养肾部就是保养生命

 

太乙针 其药物配方历代各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人参250g,参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500g,川椒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土炮)250g,小茴香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取纸(纸宽41cm,长40cm),内置药末约25g左右,卷紧成爆竹状,越紧越好,外用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待用。

  雷火针 用艾绒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洁净艾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一平方形,然后将药料匀辅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勿令泄气待用。(注:比艾条要粗大的多)

 

1.艾灸既可治病又可防病。艾灸有提高肌体免疫力、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2.艾灸的方法:艾条、艾绒、隔物灸、艾灸盒
  3.肠胃不好的可加蒜灸
  4.体虚怕冷的人应该灸神阙穴
  5.关节疼痛的人应该灸曲池穴、绝骨穴
  6.足三里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这就是绿色疗法的益处。
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治疗疾病,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天枢穴
大肠的募穴,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有一穴。
特别注意:《千金》孕妇不可灸。
主治病症为:便秘、腹胀肠鸣、泄泻、脐周围痛、痢疾、月经不调等症。

 

 

 

1.沐足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调整血压,养生保健。
  2.应用范伟:感冒、失眠、冻疮、关节痛、妇科病、高血压病、下肢冷、颈椎病、气管炎、哮喘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中药沐足要点:时间30-40分钟,温度不超过45度,膝关节以下
  4.高血压病-邓老沐足方:怀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
  5.风寒咳嗽的沐足药方:艾叶50
  6.冻疮的沐足药方:橘皮2个,马齿苋50克,桂皮30
  7.关节痛的沐足药方:麻黄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桂枝15克,艾叶15克,红花10克,细辛10
  8.失眠的沐足药方:夏枯草30克,桑枝20克,桂枝20克,白芍20
  9.大众的选择:水果皮沐足法
  10.不适合沐足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出血性疾病,败血症等患者;严重血栓患者;孕妇;对温度感应迟缓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