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降压更有效?来看台湾最新高血压指南解读!

 悬壶妙手 2021-06-1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王宗道教授带你解读台湾最新高血压指南!



为进一步促进两岸高血压领域交流,5月21日,2021年心血管进展两岸研讨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云端对话的形式在线举行,会议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教授的开场致辞下顺利开展。

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王宗道教授从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目标以及药物治疗三个方面对即将颁布的《2022台湾高血压指南(2022 THS/TSOC指南)》的重点部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图片

图1 王宗道教授解读最新台湾高血压指南




三大方面解读!一起来看最新台湾高血压指南!

王宗道教授首先对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进行了说明,和2017 THS/TSOC指南相比,2022 THS/TSOC指南将高血压的定义标准降低至130/80mmHg,同时弱化了诊室血压测量,将家庭血压测量作为高血压诊断的黄金标准,如家庭血压>140/90mmHg即可诊断为2级高血压。

此外,有大型研究显示,将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还可得到持续的获益。

图片

图2 2022 THS/TSOC指南高血压定义标准

那么该如何测量家庭血压呢?

王宗道教授首先针对《2020 THS/TSOC家庭自测血压共识》中提出的“722”原则进行了解读。“7”是指连续量7天(至少4天)的平均血压,第一个“2”指一天2个时段,即早上起床后1个小时和睡前1个小时,第二个“2”是指每个时段量2次,每次相隔1分钟。

对于“722”的测量频率,王宗道教授进一步解说到,对于低风险、不需要治疗的人群来说,血压在120/80mmHg以下者,可一年进行一次“722”循环来检测血压;血压在120-129/<80mmHg者,则需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722”循环;血压在130-139/80-89mmHg者,则需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722”循环。

对于确诊并开始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开始治疗2个星期便可做一次“722”循环以观察治疗疗效,如果血压没有达标则1个月后再进行一次“722”循环,当检测血压达标后则3个月进行一次“722”循环。

可是如今血压目标值究竟该如何定呢?王宗道教授指出2022 THS/TSOC指南从两个层面对治疗目标进行了更新。

第一个目标层面是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来评估治疗目标,并根据家庭测量的血压数字来检测患者血压是否达标。对于没有靶器官损伤以及心脑血管事件,且危险因素小于3个的患者来说,降压目标可以定为140/90mmHg,但如果患者危险因素在3个及以上,降压目标则需要定为130/80mmHg。

第二个目标层面指在血压达标以后,观察患者的靶器官是否稳定(如尿蛋白是否继续增加),如果不稳定则需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高血压,或者更进一步调低降压目标值。

最后王宗道教授就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对2022 THS/TSOC指南进行了进一步解读,王宗道教授表示ABCD(降压药类型)和单片复方制剂(SPC)都可以作为一线用药,对于血压值为130/80mmHg或者140/90mmHg的人群,可以考虑用低剂量的SPC。

在药物治疗方面,王宗道教授还重点对用药时间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在《2020 THS/TSOC家庭自测血压共识》中提出:如果患者诊室血压达标,但是早上以及晚间家庭自测血压均较高,则需要考虑换药。如果患者早上或者晚间其中一个时段血压高,则需要调整用药时间,或者改用长效降压药。




SPC用药正当时?看各大专家怎么说!

在王宗道教授结束讲课后,马根山教授就各个主要指南中SPC的地位和SPC对于中国高血压达标的意义和各位专家一起进行了讨论。

图片

图3 马根山教授和众专家进行讨论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蒋卫红教授首先发言说到:针对当前中国高血压治疗达标率不足的情况,SPC或者联合用药作为治疗方案更为适用。结合临床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和A+D方案相比,临床中A+C治疗方案有更多患者能耐受,治疗疗效也相对更好。蒋卫红教授认为未来SPC以及联合用药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一个很好的趋势。

紧接着,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胡荣教授继续发表见解:目前中国高血压的达标率仍旧较低,并且中青年群体对血压达标的重视程度不足,但是临床上SPC的使用能够很快地使患者血压达标,更好地达到患者的降压目标。胡荣教授还就家庭自测血压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和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等问题进行了提问。

王宗道教授指出上臂测量式电子血压计大致是值得依赖的。

随后牟建军教授主持全体共同讨论了如何理解A+C的推荐以及在临床治疗中如何正确选择A+C SPC。

图片

图4 牟建军教授和众专家进行讨论

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朱梦云教授分享了A+C方案的治疗优势,他表示目前中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均低,而A+C治疗方案具有作用互补、机制协同等优势,对于各级高血压患者来说,A+C SPC在降压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达到平稳降压的作用。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刘承云教授分享了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三点趋势:强化、优化以及简化。A+C SPC具有疗效更强、靶器官保护更有效,以及副作用更少等优势。其次A+C SPC只需要每天服用一次,可以更简化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我国患者血压达标。

图片

图5 众专家进行讨论




小结

SPC类药物,例如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在高血压治疗中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可以提高高血压治疗的达标率。应用A+C治疗方案不仅具有更好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还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较好。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