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癌 朴炳奎等将肺癌辨证分为肺气不足、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瘀阻5型;刘嘉湘等将肺癌分为阴虚内热、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4型;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6-11

证型应规范化研究 

 以往的中医肿瘤证型研究多以个人经验代替在群体水平的观察。以肺癌中医证候规律研究为例,如

朴炳奎等将肺癌辨证分为肺气不足、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瘀阻5型;

刘嘉湘等将肺癌分为阴虚内热、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4型;

张代钊将本病分为肺阴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瘀毒蕴肺、气血双虚5型;

郁仁存将本病分为阴虚热毒,痰湿蕴肺、气滞血瘀,肺肾两虚4型[6]。


这就导致在临床科研方面,采用的证型诊断标准严重不统一、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及研究结果重复性差、难以推广等弊端,严重制约着肿瘤中医证型科学规范的研究。循证医学的引入为中医肿瘤证型研究带来机遇,追求的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强调证据必须源于设计严谨合理、方法科学可靠的临床研究,因此注重采用严格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注意样本数量是否达到足够的检验效能、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以及尽可能采用盲法以获得科学准确的结论[6]。所以,中医肿瘤证型研究的当务之急是采用大样本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统一规范肿瘤证型诊断标准,才能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同的研究结果可比性研究、并为探求辨证论治的现代科学本质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物模型的方法学上取得了进展 

 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肿瘤证型学在基础研究的方法上已有了较好的苗头,如方肇勤通过中医辨证方法筛选非创伤性辨证指标(根据荷瘤小鼠瘤重、体重、悬尾反应、尾爪毛外观、生存期等),利用中医八纲辨证的原则,提示H22荷瘤小鼠模型有证可辨,将荷瘤小鼠分为4种证型,通过对荷瘤小鼠爪色进行分析,观察小鼠不同时期典型的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证典型的后爪图像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对荷瘤小鼠实施辨证论治,实现了计量化的四诊和辨证[7,8]。这一动物辨证方法的研究和尝试,为肿瘤中医证型研究提出了很好的研究方向。 

 3.证型与现代医学研究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证型临床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医宏观辨证,而已经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客观的微观指标和量化手段来深入研究中医证型,以期将现有研究深入到更新的层次,并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肿瘤中医证型的病理生理机制。如:学者们在“证”与血液流变学、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TNM分期、蛋白质组学、预后等领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系统深入研究其内在机制。以肺癌证型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存在多样性。如证型与病理分类出现不同结果:胡小梅等[9]研究得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腺癌、鳞癌中出现较多的证型有气虚、血瘀、痰湿、阴虚,其中腺癌、鳞癌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型为主;贾桂娈等[10]得出,鳞癌以痰湿阻滞型为主,腺癌以阴虚内热型为主;还有学者得出,肺郁痰瘀型以鳞癌多见,脾虚痰湿型以肺泡癌多见,阴虚痰热型以腺癌多见。肿瘤标志物与证型研究结果也出现不同,如有的学者研究得出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以实证为主,相反,有的学者研究得出虚证中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预后与肿瘤标志物也出现不同结果,一部分人认为气虚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也有的学者认为阴虚患者预后好[11]。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结果的多样性严重影响肿瘤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三)转移学说各家争鸣 

 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探索,在继承古代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并创新应用中医肿瘤基础理论及现代转移理论而演变为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肿瘤转移学说的理论体系。 

 目前关于肿瘤转移理论主要有:①传舍理论[12]:癌瘤的传舍(转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包含3个要素:一,“传”,指癌毒脱离原发部位,发生播散;二,“舍”,即扩散的癌毒停留于相应的部位,形成转移瘤;三,转移瘤也可继续发生“传舍”,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提出经络传舍、乘侮传舍、母子传舍、经络脏腑之间传变和脏腑之间传变等癌毒传舍的规律性,其途径多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②耗散病机理论[13]:该理论从深层次揭示中医肿瘤病机,认为癌毒特性中最主要的2个方面即为耗散正气和扩散趋势。③痰毒流注理论[14]:该理论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学说,并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肿瘤分子生物学。该假说认为,肿瘤及肿瘤术后正气亏虚,痰湿内生,善于流窜的痰湿与残留之余毒互结,痰毒注于经络、脏腑,阻滞气血,络损血瘀而致转移。④“治未病”阻止“转移前环境”学说[15]:该学说将“治未病”思想引入抗癌转移,阻止癌症建立“转移前环境”,其包括3个要素:一,癌毒;二,正虚,“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三,气滞、血瘀、痰凝,这是癌毒扩散和转移的适宜土壤与环境。⑤经络转移学说[16]:经络具有联络体内外、沟通表里、运行气血、输送营养、反映证候、传导信息等功能,并认为癌毒可通过此途径转移。⑥内风学说[17]:依据“风者,善行而数变”与肿瘤转移灶的出现在多数情况下不可预知相吻合的特点,学者认为风邪是导致肿瘤转移变化多端的基本原因。 

 (四)治则治法研究

治则治法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重点。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经过50余载的研究,根据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治法,如益气养血法、阴阳并补法、补肺法、健脾法、益肾法等扶正固本的治疗方法,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等祛邪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求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在“平衡阴阳,整体论治”、“明辨标本,权衡缓急”、“扶正祛邪,阶段论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充分灵活恰当地运用目前已知的治法治则,已取得最佳的个体治疗为目标[18]。 

 以活血化瘀法为例,肿瘤患者常常存在着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中医血瘀理论有相似之处,因而活血化瘀法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和实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活血化瘀药抗癌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显示:①直接抑杀肿瘤细胞;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固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促进纤维溶解,抗血栓,增强血流量消除微循环障碍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从而发挥抗转移和对放化疗的增效作用,并预防减少放疗引起的组织纤维化;③增强免疫调理作用,提高抗体和补体的水平,使肿瘤处于抗癌药物及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下,借以提高疗效;④镇痛、抗炎、抗感染、调整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等作用[19]。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方药可以减少肿瘤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也有研究表明,单纯活血化瘀药能促进肿瘤转移,而在经过恰当的配伍后其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消失,中药的配伍使用才能体现“有是证用是方”的治疗思想[20,21]。 

 (五)中医药防治肿瘤体系日臻完善 

 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还是体现在其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机体免疫状态和病理特点不尽相同,故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的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时期机体生理状态和肿瘤本身的病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合理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才会有针对性地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通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实践和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体系已初步形成。 

 中医肿瘤学者在继承中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总结出了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几个原则性理论[18,22]: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总纲;②提出不同分期中医治疗的原则,即“早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扶正祛邪并重;晚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总治疗原则;③中医药阶段性配合西医治疗,即“癌前病变或肿瘤早期,配合西医现代治疗手段,正气未损时,可重用消瘀散结等抗癌药物以最大程度发挥抗肿瘤作用;术后早期重建恢复;手术恢复后清除残余灶;配合增强放化疗,以增敏减毒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长期巩固治疗,防治复发转移”的辅助性治疗。 

 实际上,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医药参与的形式和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譬如在治疗癌前病变、预防肿瘤发生方面,中医与西医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肿瘤发生早期,西医根治手术占主导地位,术后运用中医药调节机体功能,在此阶段中医药处于辅助治疗作用(调理作用和预防转移复发的作用)。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而言,有两种情况,正气尚耐攻伐时,放化疗与中医药应处于同等治疗地位,以达增敏减毒的作用;正气虚弱时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首选方案,应发挥主导作用。 

 二、实验研究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制几乎可以涵盖目前西药开发的所有热点。大体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提高机体免疫,减毒增效、逆转耐药性,重塑机体内环境四大方面。 

 (一)抑制肿瘤的机制研究 

 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成分对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自1991年以来,学者采用MTT法测定丹参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对丹参的15种成分进行了抗癌研究,证实了丹参酮对多部位的癌细胞株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中存在的菲醌结构有关,其与DNA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具有细胞杀伤作用。中药多糖类化合物可改变肿瘤细胞膜的生长特性。茯苓多糖和刺五加多糖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生化特性,提高细胞膜唾液酸含量而杀死肿瘤细胞。芦荟多糖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膜脂流动性、唾液酸和膜交联蛋白含量等3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提示芦荟多糖对S180肿瘤细胞膜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葫芦素BE能破坏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细胞壁,使细胞溶解。姜黄素是CH3小鼠MBT膀胱癌细胞及人UMUC膀胱癌细胞的强效细胞毒剂,其对膀胱癌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姜黄类似物在体外表现出高效的细胞毒作用[23]。将厚朴酚用于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LS180,当厚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