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炳奎医案(3则)肠癌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6-11

 案一:祛湿解毒,健脾补肾治疗肠蕈 

回盲部腺癌(回肠乳头状管状腺癌术后,化疗)湿毒内蕴,脾肾两虚之肠蕈,以祛湿解毒,健脾补肾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刘某,男,53岁。

初诊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主诉:结肠回盲部癌术后近2个月。

现病史:患者2013年9月12日因“腹泻半年”就诊于316医院,肠镜示:回盲部肿物侵及,呈菜花样,病理示:高度不典型增生;9月15日因“肠梗阻”住院治疗,9月24日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肠乳头状管状腺癌,大小约2cm×1.3cm×1cm,于10月18日起化疗1周期,随后因自身原因拒绝化疗。刻下症:大便不成形,每日6~7次,畏寒,纳眠可。

检查:舌淡红,苔根黄厚。病理检查:回肠乳头状管状腺癌。

中医诊断:肠蕈,属湿毒内蕴,脾肾两虚。

西医诊断:回盲部腺癌,术后,化疗后。

治法:祛湿解毒,健脾补肾。

方药: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生薏苡仁20g,木香10g,砂仁3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炒山楂10g,半枝莲20g,仙鹤草15g,土茯苓20g,黄芪30g,太子参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补骨脂15g,乌药15g,甘草6g。配合中成药消癌平片口服。

二诊(2014年4月3日):服上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诉偶腹胀,大便每日3~4次,不成形,不畏寒,舌略暗有齿痕,苔薄黄,脉弱。复查结果肿瘤标记物正常,B超无殊,胸片无殊,前方去半枝莲、仙鹤草、山茱萸、乌药,加金荞麦20g、白英15g、五味子10g、肉桂5g。成药软坚消瘤片(院内制剂)、参一胶囊同服。

三诊(2014年7月31日):服上药后病情稳定,症状大致同前,复查CEA等肿瘤标记物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滑,予药物: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半枝莲20g,土茯苓20g,生薏苡仁20g,白英15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黄芪30g,太子参15g,蒲公英15g,当归10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肉桂5g,甘草6g。成药软坚消瘤片(院内制剂)、消癌平片,隔日交替服用。

按:本案中,患者结肠癌术后,化疗后,正气损伤较著,因害怕副反应而拒绝再行化疗,要求服中药治疗,患者中气不固,故便意频频;朴教授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等药建立中气;枳壳、陈皮理气通滞;畏寒为阳虚之象,用补骨脂、枸杞子、山茱萸等阴阳双补,顾护后天,仙鹤草、半枝莲、莪术、土茯苓、金荞麦等解毒抗癌。中成药隔日交替服用为特色用法,以防久服一药患者不适,或者耐药的产生。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案二:化痰除湿解毒,健脾补肾治疗肠蕈 

结肠癌术后原位复发痰湿内蕴,脾肾不足之肠蕈,以化痰除湿解毒,健脾补肾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赵某,男,60岁。

初诊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主诉:结肠癌术后7年,原发性肺癌术后2年,复发10个月。

现病史:2004年,患者被检出升结肠癌,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术后化疗6周期,方案不详,2009年发现右肺占位,于医科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术后化疗6周期,方案不详,2011年1月结肠癌原位复发,于医科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刻下症:气温变化则咳嗽,余未诉明显不适。

检查:舌淡红净,脉弱。

中医诊断:肠蕈,肺积,属痰湿内蕴,脾肾不足。

西医诊断:升结肠癌术后,化疗后;肺癌术后,化疗后。

治法:化痰除湿解毒,健脾补肾。

方药: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土茯苓20g,白英15g,仙鹤草15g,半枝莲20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黄芪3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芡实15g,甘草6g。成药软坚消瘤片(院内制剂)和消癌平片隔日交替服。

二诊(2012年2月1日):服上药后,病情稳定,症见气短,动后乏力,其他无明显不适,纳眠便可,舌淡红苔薄,脉弱。上方中去山药、白英、仙鹤草、半枝莲、芡实,加生薏苡仁20g、莪术9g、茯苓15g、藤梨根15g、沙参10g,成药同前。

三诊(2012年7月11日):患者复诊,症状大致同前,脉缓较有力,舌淡红苔薄,予药物:生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芡实15g,土茯苓20g,夏枯草15g,生薏苡仁20g,白英15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苏梗10g,白豆蔻5g,黄芪30g,沙参10g,女贞子15g,龙葵10g,甘草6g。成药同前。

按:患者老年男性,因“结肠癌术后7年,原发性肺癌术后2年,复发10个月”就诊,辨证当属痰湿内蕴,脾肾不足。治宜扶正抗癌兼顾,方以枳术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药以白术、山药、枳壳、黄芪、太子参、女贞子、枸杞子以健脾胃,益气养阴;土茯苓、白英、仙鹤草、半枝莲以解毒抗癌;陈皮、炒三仙以护胃;甘草以调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解毒抗癌之功。观朴教授治肠蕈,方多以枳术丸、山药、益智仁为底方加减。患者每3~5个月复诊,均治以初治方加减,疗效颇佳。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案三:益气健脾柔肝,化湿解毒抗癌治疗肠蕈 

升结肠癌术后骨转移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之肠蕈,以益气健脾柔肝,化湿解毒抗癌收效。

个人信息:孙某,男,84岁。

初诊日期:2014年7月9日。

主诉:发现升结肠癌3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于北京友谊医院查CEA:73,CA199:56,NSE:53,大便潜血阳性。2014年4月于外院行PET-CT示:升结肠癌可能性大;骨转移;前列腺癌。5月6日于医科院肿瘤医院结肠镜示:升结肠癌,结肠息肉,病理:分化较好的腺癌,管状瘤;5月12日开始口服化疗,共2周期。刻下症:右上腹不适,纳呆,夜尿多,大便正常。

检查:舌暗苔薄,脉滑。5月6日于医科院肿瘤医院结肠镜示:升结肠癌,结肠息肉,病理:分化较好的腺癌,管状瘤。

中医诊断:肠蕈,属气血不足,脾胃虚弱。

西医诊断:升结肠癌术后,化疗中,骨转移,前列腺癌。

治法:益气健脾柔肝,化湿解毒抗癌。

方药: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半枝莲20g,土茯苓20g,仙鹤草15g,薏苡仁20g,陈皮10g,炒山楂30g,炒麦芽30g,炒神曲30g,柴胡12g,白芍12g,延胡索10g,黄芪30g,当归1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甘草6g。

二诊(2014年12月18日):服上药后,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现后背痛,余未诉及明显不适感;予药物: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半枝莲20g,土茯苓20g,仙鹤草15g,薏苡仁20g,陈皮10g,炒山楂30g,炒麦芽30g,炒神曲30g,柴胡12g,白芍12g,延胡索10g,黄芪30g,当归10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甘草6g。

按:本案中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前列腺癌10年余,服保列治治疗。后又发现升结肠癌,并伴有骨转移,化疗2周期。初诊时表现为上腹胀满不适、纳呆、尿频等症状。治疗后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复诊时患者出现背痛,查CT示胸椎T9、T11转移。中医认为肾主骨,故在初诊方的基础上加川断、骨碎补、补骨脂、威灵仙等药以补肾壮骨为主,威灵仙为通行十二经之要药,使药力直达病所。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