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经之三四、执大象,天下往。

 随顺乘风 2021-06-11

帛书校订本: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格(客)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白话通译本:

恪守大道的基本原则,天下人都会前来归往。归往却不互相妨害,安享平和安泰。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能让过往的行人止步。而“道”用语言说出来,却是平淡无味。看它,不能见其形;听它,不能闻其声;用它,却不可能穷尽。

解读与评述:

老子说,要想得到天下,就应遁道而行,天下人都会来归往他,往而不害,共享平和安泰的生活。这句话与孔子的“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也都是希望天下和平安泰。不过老子的“道”与孔子的“文德”是朴与器的关系,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远古的三皇五帝,中国有先贤圣人在政治上是遵循的是“先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基本国策,但同时治武备以为不测之用。截至夏商及西周王朝,政治上的基本国策变已经悄然变更为“既修文德,兼治武备”,实行“先礼后兵”的恩威并施策略。这种策略的变更是与当时社会性质从原始部落公有制社会转向天子诸侯大夫的权贵世袭所有制社会,以及国家疆域的基本成型是分不开的。到了君主专制社会,中国社会性质由权贵世袭所有制变更为官僚地主私有制社会,历时二千多年。这个时期政治上以“文治武功”作为基本的国策执行得比较成功的帝王如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和清康熙帝等,他们都是以文武二手,张弛有度而闻名于世。人类社会进入资本所有制时代,比较成功的欧美强国,则以经济掠夺、武力威胁、文化浸入三手而成功问鼎天下。

其实,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社会,形成国家以后,凡是强大的国家无不是在经济上稳定社会、文化上安定人心、军事上驱除外虏或开疆拓土作为治国强国的三个基本原则。而老子所说的“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的治国原则是以“天下即中国”,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和春秋时期诸侯林立的政治格局作为时代背景而言的,在私有化浪潮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春秋时期无疑没有实行的可能性。

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各种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等器物都以循道守朴为最高原则,执象为器过程中遵循“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的基本原则,兼治武备以防不测,则是民族、国家生生不息,长治久安的深远策略;这恐怕就是为什么人类文明以来,只有中华民族及其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亡,且生生不息的根源吧。

因此深得周易之道的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他一语道出了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从经济角度提出的治理国家上策。老子说“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奉于天下者乎?唯有道者乎?”(见第七十九章)则深刻地道出了国家领导人应以遁道守朴为基本原则,然后执象为器(治理国家)才能取得成功。几千来在中华大地上循环上演的国家兴亡和王朝盛衰的历史大剧则无一不印证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朴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