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经之三五、友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

 随顺乘风 2021-06-12

帛书校订本: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友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话通译本:

要想收拢的,必定有意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定有意增盛它。要想除去它,必定有意交好它。要想夺取它,必定有意给予它。这就叫做很微妙的道理(或谋略)。

与柔弱者为友可以胜刚强。一个政权要想获得巩固,就不能离开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民大众的支持(所以一定要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好像鱼是不能离开河流中水一样。国家机器等暴力工具是不能轻易使用(一是不能轻易用来威胁或恫吓老百姓,二不能轻易用来威胁或加诸敌对国家。轻易对老百姓显耀和使用,可能将他们逼入死地而失去威慑力。轻易对敌人显耀和使用,可能暴露自己实力和不足,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

解读与评述:

本章老子继续运用辩证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柔弱胜刚强,柔弱和刚强相互转化的道理。老子列举了开合、强弱、绝交、夺予等相互矛盾,却相互转化的关系,阐明了阴阳学说中:物极必返,盛极必衰的原理。进而推导到“柔弱胜刚强”的一贯理论。

最后老子用“柔弱胜刚强”的理论,以形象的比喻告诫身处高位的权势者不要轻易显示强权。因为逞强恃暴是不会持久的,必然会适得其反,走向事物的方面。

从政治经济角度,过分使用兵力逞强恃暴,将人民逼绝境,或将国家置于战争的境地,违背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基本原则。从军事角度,同样违背了“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用兵之道。

老子在本章中道出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则,那就是“友弱胜强”,一个国家要想得到有效的治理,一个政权要想得到有效的巩固,就必须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国家政权掌控者与黎民百姓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一样,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长期存在的。老子的这一理论对于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及其他民生问题的解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友弱胜强”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应对国际关系。面对强权国家欺压,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才有联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把世界划分为三个部分的理论。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并说明了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属于弱势国家。中国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具有相似的苦难经历,面临共同的问题和任务。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一种战略眼光,指明了当时两个超级大国是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弱势)国家的强烈反对和不满。指明了第三世界(弱势)国家和被压迫民族应联合起来,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在今天一国独大的世界格局下仍有着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现时的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传统强国的种种指责――中国危胁论、人权问题、汇率操练问题等等。如何应对?“友弱胜强”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