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你真的认识吗?检查CTA和CT究竟有啥区别?

 常笑健康 2021-06-12


▼本文作者▼

 Nao脑Geng梗

[简单释义]: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而引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脑梗死最直接原因:血管狭窄堵塞,导致血流不通。斑块则是阻塞血管最常见的原因。


什么是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呢?

毫无疑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为罪魁祸首。

而吸烟、大量饮酒及熬夜等不良习惯则是慢性病的始作俑者。

那么脑梗死

有什么症状和特点呢?

答案:急性起病和症状多发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务必予以重视,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医院就诊!否则轻则偏瘫,重则死亡。

那为什么要“立即”就诊呢?

答案:时间就是大脑!

时间就是大脑,这人脑的特点决定的!

  • 全脑一旦血供中断

  • 6秒内神经细胞代谢受影响

  • 10~15秒内会意识丧失

  • 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

  • 持续5分钟以上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每晚一分钟,患者的生命就多一分危险,恢复就会少一分希望!

同时,时间亦决定了治疗方案!

最先进的治疗手段是有前提的

有些事情错过了,也许就是永远!

请记住脑梗死4.5小时以内,可以使用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剂(rtPA)作为守卫生命的第一门神!实力超群,可以溶解血栓疏通血管,但原则性极强,哪怕晚一分钟,也休想让它出手相助!


不过,上帝是仁慈的,如果静脉溶栓效果不佳,或者超出静脉溶栓时间,症状较重。动脉血管内取栓治疗,也许是可供选择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上图:用一根类似夹子的支架通过血管将血栓取出!)

但依然有时间限制:6小时以内效果最佳,特殊情况可放宽至24小时!

当然,如果错过了这一切,标准内科化输液治疗便是最后的手段,再无退路可言!

防患于未然--支架治疗

开通血管狭窄,打开生命绿色通道!


当体检发现血管狭窄严重,可采取支架植入术,为生命提早开通绿色通道,给未来留一条退路!

CTA还是CT?

到底该怎么选

自从CTA出生以来,就饱受争议和误解,很多患者会对着CTA大喊:我已经做过CT了,为什么又让我做?

 CTA大名叫:CT血管造影。因为是通过CT扫描完成,所以很多患者就会把CT血管造影误认为是普通CT平扫。

但 CTA的全面解释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通过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去掉皮肤、肌肉、骨骼等结构只显示三维血管。先要注射造影剂、还要后期三维重建、这就是两者的差别。

本质上说,CT显示的是头颅内部脑组织,通过其可以发现脑组织有无变性坏死、有无肿瘤等。

CTA显示的是头颅内部的血管,通过高科技技术将组织骨骼等去掉,通过其可以发现血管有无狭窄及凸起等。

可以大概理解为:CT是发现病灶,而CTA是去探究病因。

举个例子,病人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查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

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便是动脉瘤破裂(血管凸起)及血管畸形。为了明确病因就要立即行头颅CTA检查,以利于下一步治疗。

明确发病原因为颅内血管膨出破裂,因而导致颅内出血。故急诊栓塞或开颅夹闭为治疗关键。

再举个例子,患者一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查头颅CT:分水岭脑梗死。


而分水岭梗塞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狭窄。为了明确病因就要行头颅CTA检查,以利于下一步治疗。

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导致颅内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从而引发脑梗死,需要支架治疗。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加强锻炼,养成良好习惯;定期体检,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切勿讳疾忌医,按时服药,(比如建议服用中药廖氏化风丹长期预防卒中,请务必按疗程服用,切勿自行停药哦),定期复诊!

作者介绍

程言博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简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东院神经内科病区主任。神经科主任医师,留美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江苏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风120徐州特别行动组副组长。1996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积累丰富经验,主要侧重于脑卒中的早期救治,急诊取栓、溶栓和神经介入桥接治疗和神经保护方面。2014-2015作为访问学者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分校医学中心,期间开展神经再生和神经干细胞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并参加临床见习。近期研究工作主要针对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和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及认知功能康复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