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美文】端午节的记忆/青苗

 我的卧虎湾 2021-06-15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在老家,只有吃粽子、吃鸡蛋、采艾叶、叠葫芦才算过端午节。大人和孩子们从五月初一就积极准备节日的物品,家家忙得不亦乐乎。
吃的不必细说,鸡蛋要在沙滩上滚滚,叫“滚时运”,滚过后才能吃。粽子用大黄米来做,买好的粽子叶,要洗净用清水泡上,大黄米也是要泡几天,才更筋道,割新鲜的马莲叶子,包的时候,把粽子叶挽成三角形,放上大黄米,把大枣埋在米中间,用大拇指压好,上下左右折叠,最后用马莲叶勒紧,捆好。放在蒸锅里煮,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能掀开锅盖,否则,这一锅粽子就煮夹生,不能吃了。
叠葫芦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葫芦的寓意“福禄”,意思是有福和俸禄。家家都图吉利,每家都要叠许多葫芦挂在屋檐下和大门旁。
从初一的早晨开始,太阳没出来之前要把五彩线放在院子里窗台上,沾沾夜晚的露水,在天刚蒙蒙亮,太阳升起之前取回,等到五月初五的凌晨,也要在太阳升起之前,给小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上五彩线,保佑小孩子健康平安。这个五彩线要等到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中,剪断,扔到外面的水泡里,所有的灾难顺水流走,小孩一年健康平安。
初一买彩纸是顶重要的事,大人领着孩子去文具店挑选彩纸,那时候没有十六开纸,都是刀切纸,售货员把五颜六色的大纸卷成筒,外面再用大白纸卷好,用一根牛皮纸绳扎好。小孩子们扛着彩纸的卷筒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的后面,俨然小大人似的。
回来要把大张彩纸对折裁成十六开那样的小纸:先把彩纸对折,对折面在桌边放平,用团线当刀,一只手按住彩纸的左下角,右手拽紧线轻轻向左划,不急不缓,这样的纸没有毛边,齐整。再裁成小正方形,对折三角形,再把四个角折好,捏好,只需在葫芦口轻轻一吹,它的肚子慢慢鼓胀开来。



这时候剪刀可派用场,把窄条的彩纸对折成,用剪刀横剪成半厘米宽小条,再轻轻一抖,彩色的小条就像波浪起伏,这就是葫芦的穗子,用大码针把穗子和葫芦连起来,系在艾条上。艾条必得在初四采来,把带线的葫芦系于顶端,或挂窗外的屋檐下,或挂屋外大门两旁。据说天上的五仙女要在初四的晚上来人间撒药,百病全消。五仙女只在初四的晚上洒药,她必须要在初五早上太阳没出来之前赶到天宫去。有的人家喜欢初四挂葫芦,有的人家喜欢初五起个大早挂葫芦。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屋檐和大门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加工作后,每年的端午节还是得过的,只是市场上有卖相更好的葫芦,是用五彩纸压成葫芦形状,圆鼓鼓的,一大一小的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小葫芦,样子别致而可爱。这样就不再浪费时间去叠葫芦了。
我换了城市,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所改变,市场上找不到那种五彩纸做成的小葫芦。但是可以买到彩纸,自己叠。葫芦叠出来,有的挂在窗户上,有的挂在门上,还有的送给孩子们玩。可现在的孩子们却没有我们当年的高兴劲儿,儿时的那种欢乐终归无法找得回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