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时代的母语高等教育(6)

 大学语文研究 2021-06-18

第四节 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人人都要有信息素养,这里只谈大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断定,当听到一个成年人说,他最近发现了光盘的新天地时,他家中一定有一个5到10岁的孩子。而如果一位女士说,她刚刚知道了电脑网络是怎么回事,她的孩子一定正值花季,因为“在今天的孩童眼中,光盘和网络就好像成人眼中的空气一般稀松平常。”所以在尼葛洛庞帝看来,尽管许多人担心信息技术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信息富裕者和信息匮乏者、富人和穷人,乃至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但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信息时代学生不再需要向老师学习,学生就变成了老师,老师就变成了学生——这些年关于谁是课堂的“主体”的争论,就是这样的混乱思维。信息时代并不会消解教师的责任。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说,许多教学软件和教科书公司在“媒介学习”软件开发试验中发现,“最成功的班级却是更多使用指导教师的班级。这些结果强调了这一观点,即新技术自身,不足以提高教育。”所以他又说:“常有人表示这样的担心,即技术将取代教师。我可以毫不含糊地强调,它不会。信息高速公路将不会取代或贬低人类所需要的任何教育人才”。

必须指出的是,为了担负起信息时代的教育责任,教师首先要善于学习。笔者这几年花在信息技术上的学习时间比花在语文专业上的时间都多,当然这些学习最终反过来提升了大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1)制作教学网站  笔者开始学做网站,用的是圣博公司的自助网站。圣博网是北京圣博网络科技2002年创建的,为了占领市场,向大学教师赠送免费试用网站,笔者得到这个网站后,一直不会使用,后来就送给上小学的女儿,上午给她,晚上各个板块就都有了内容,然后由女儿教我,做成了笔者第一个教学网站(这正应了尼葛洛庞帝的断言)。后来因为圣博网容量太小(只有30M),就自费注册了现在这个“大学语文教学”网站(www.eyjx.com),如今浏览量已过百万,成为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大学语文研究网站。(注:该网站今天流量已近千万,已成为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官网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些好的大学语文教材都会随书附赠多媒体光盘,这也成为大学语文教师征订教材时的一个选择。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多媒体课件相当于一个讲课提纲,上课时拿着别人的提纲讲自己的话,无论如何是很愚蠢的事情(当然假如光盘提供的是可编辑图文资料,则另当别论)。如今电脑上都配有制作PPT课件的软件,各种图片、音频、视频也都容易找到,其实大学语文课件并不需要搞得多么复杂,大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课,千万不要搞花哨了。

(3)博客  任何人都会写博客,问题是如何用于教学。笔者因为已经有个人教学网站,没有必要重复做博客,不过有很多大学语文教师都是有博客的,同样能起到网络教学和师生互动的作用,笔者网站上就有专门的网页链接了这些教师的博客。 

(4)微博  微博也是无须技术就可以写的,问题是如何用之于教学 。有人尝试让学生用(手机)微博参与课堂讨论,做选择题,但笔者表示怀疑。课堂发言本是一种说话训练,如果改为发微博,可能得不偿失。微博比较适用于写作学习,泰戈尔、冰心假如生活在今天,也许会成为微博高手,所以笔者设想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飞鸟集》、《繁星》、《春水》这些作品,以提升自己微博的品位。

(5)QQ与Q群  许多人以为QQ是给小孩子玩的(这种想法就反映了“代沟”),笔者则以为除教学网站外,QQ或许是最适用于教学和研究的。师生之间互加QQ好友,可以有效互动;教师带头认真写日志(而不光是转帖),会对学生的写作起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效果。QQ群更是好的教学工具,一门学科,一个班级,都可以建立自己的QQ群,发布信息,交流学习。笔者建立的“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500多名大学语文教师和高校出版社编辑加入,为大学语文同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上述这些事情的技术含量都不是很高,关键是要去做,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二)大学语文教师要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比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信息素养。前面我们说到,多媒体教室不和互联网连接,限制学生把个人电脑带到学校,还有尚未说到的花大价钱建设网络时代的“土围子”——某些局域网,以及后面将要说到的精品课程网设置重重门槛,这些都不是信息技术问题,而是信息意识问题。

目前,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还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在知网作主题检索,“信息技术”主题论文为15万969篇,“信息意识”仅0.7011万篇 ,这使我们想起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程,最开始也只是热衷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声光化电,失败了若干次以后,才开始意识到还要进行政体革命,又失败了若干次以后,才意识到更重要的是文化革命,于是才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这才正式进入现代社会。

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信息意识是比信息技术更加重要的一种素养。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的:“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个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家庭形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爱情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冲突,尤其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意识”。  这方面的论述很多,笔者在这里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大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1.大学语文教师要有信息共享意识

信息时代以信息为主要生产资料,它和物的生产资料不同,不会随着使用而消耗贬值,反而是越使用越增值,所以信息共享必然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意识。上世纪末,中国知识经济的“敲钟人”吴季松在《知识经济》一书中用下图表示知识与信息的这一特性: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目标之一就是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但是实际操作中,最难做到的正是这“资源共享”。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2009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在2003年至2008年评选出的国家精品课程,本科精品课程网站12.2%无法访问,高职高专网站31.6%无法访问,网院网站访问权限均受到控制。  笔者从2007年开始在个人网站上发动各地同行对大学语文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跟踪监测,也发现同样的问题,除了东南大学的精品课程完全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另外几个网站或者不把优质资源全部上网,或者设置访问门槛,对此笔者与一起参与监测的同行都做有详细记录。 

当然我们也不必苛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信息共享也还只是为少数先进分子接受的时代意识,况且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法规都还有待完善,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大学语文教师只能从我做起,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就是这样要求自己,在个人网站上坚决不设门槛,坚持信息共享,做大学语文的终身义工。这样做虽然也会遭遇到一些侵权行为,但是更得到了“信息在使用中增值”的欣慰,笔者网站资源因为全国同行的使用而提升价值,网站访问量已过百万,远远超过了很多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网站。

2.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宏大时代意识

当我们说,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器时代,从铁器时代发展到机器时代,最终来到计算机网络时代,当我们这样说时,我们无疑使用了一种历史的大尺度。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的深刻意义,就像一万年前发明农业的第一次浪潮对人类解放的变革,或者如同工业革命引起的第二次浪潮所带来的震撼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下一次变革——第三次浪潮的缔造者” ,当他这样说时,也是使用了历史大尺度。

回到大学语文,教育部中文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洪把大学语文课题放在“宏大叙事”的时代背景,他说:中宣部、国家规划办课题申报审批中,把“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的话题列为第一,这是前所未有的。“母语、母语文学、母语教育,她们承载着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这也是一种宏大历史尺度。

大学语文学科特别需要这样的宏大历史尺度。大学语文内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大学语文教师特别需要一种广阔的视野。并不是说要把大学语文课讲成社会发展史,而是大学语文教师特别需要这样的历史观以安身立命。前面说大学语文“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那么大学语文教师靠什么坚守自己的信念?靠的就是这种宏大历史观。正是大学语文的学科内容,使大学语文教师最容易接近这样的宏大历史观。以笔者经历为例,1993年,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笔者就感受其重大时代意义,写了《知识经济与社会经济形态》一文,6年后始得在《文艺评论》发表;2001又发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学》,这两篇文章都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然后笔者又从这一历史高度思考大学语文,发现信息时代各国母语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认识到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时代意义,由此笔者更加坚定了大学语文的研究方向。这些年自费创办“大学语文研究”网站,建立“全国大学语文教师”QQ群,充当“大学语文终身义工”,基本动力就来自这种时代意识。

信息意识是一种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一旦为人们所把握,便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已不是一句空话,笔者愿以此言与同行们共勉。

(本章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