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应症候群”是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好工具

 长沙7喜 2021-06-18

用“双相情感障碍”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症状及治疗的有效性和缺陷

这几年,我业余时间一直在《医脉通精神科》、《525心理网》、《大话精神》等公益科普公众号寻找孩子情绪障碍疾病的线索,在必要时指导自己及时换诊或者配合医生微调药物。

同时,我还买了一些书籍、参加中科院心理所的培训来系统积累自己对于心理学、精神科学的认识。

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和成都医学会组织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相情感障碍及其非典型方案识别与优化治疗方案识别》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迪。

总体而言,用双相情感障碍去指导青少年情绪障碍治疗是基本有效的。

回顾给孩子治病的过程,哪怕是国内排名很靠前的医院和知名专家,也医生先后给出过“只是抑郁症”、焦虑、强迫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等诊断意见不一的结论,我们按照抑郁症治疗,非但没有使病情好转,还很快形成非常危险的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非典型方案识别与优化治疗方案识别》的几条基本原则对于迷茫中的我有很大指导意义:

1、抑郁和焦虑是两种存在矛盾的病例现象。因此,早期抑郁发作同时合并焦虑时,应考虑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

2、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最有效的方式是“三联用药方案”,即“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

后来,在五年的治疗时间里,哪怕疗效一度反复,我也基本没考虑变更过“三联用药方案”的用药框架,只是不断微调,使病情有了趋于稳定、逐步改善的基础。

不过,用双相情感障碍来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疾病特征,依然有些遗憾。

1、按照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则治疗,孩子躯体症状好转,认知和情感有所恢复,但与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关的思维能力、高级认知能力依然没有明显恢复。

2、双相情感障碍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躁狂、抑郁两“相”,即情绪能量极低的抑郁相和情绪能量极高的躁狂相。但对于很多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特征都很不明显,反而是焦虑、强迫、惊恐发作、激越等特征更为明显。

3、个人意见,由于青少年情绪障碍与一般双相情感障碍的差异,“治疗指南”对于抗焦虑药的使用,尤其是被誉为五朵金花的SSRIs系药物可能对某些人群的潜在风险,没有明显提示。

所以,如我上篇文章所言,按我的观点,青少年情绪障碍“是,但不仅仅是”双相情感障碍。

“适应症候群”是我眼前一亮的发现

“适应症候群”是我在陪伴儿子治疗过程中大海捞针般苦苦思索的突然发现。

根据对孩子及类似案例的观察,我认为青少年情感障碍更加符合长期压力导致的“(压力)适应症候群”的特征,病因是求学、就业、情感、成长适应不良损坏大脑功能和心理、生理机能,症状不是抑郁、躁狂单相或者躁郁双相,而是跌宕起伏、症状复杂的“多相”。

以下引用文字引自百度百科的“适应症候群”词条。

适应症候群的定义

适应症候群(adaptation syndrome)的概念,是指心理压力导致的生理反应。

原因:一个有机体必须寻回他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维持或恢复其完整和安宁。

适应症候群分为三个阶段:

1.警觉反应:当个体遇到压力情境时,全身各部位都会自然动员起来,进入警觉状态以抵抗压力。

2.抵抗期:尝试抵抗,不断调适自己,保持高度生理激动。

3.衰竭期:长期而持续暴露于压力下,耗尽了免疫系统与身体能量,导致最后崩溃。

当压力减轻或消除时,身体的功能就会恢复正常,但压力太大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则会造成一些身心症,例如高血压、偏头痛、腰酸背痛、心脏疾病、肠胃疾病如消化不良和胃溃疡、月经失调,皮肤病变如湿疹、皮肤炎等问题。

“适应症候群”描述了比“双相情感障碍”更为完整的病症现象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特点是躁、郁双相,而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病症现象很长时间都是双相特征不明显、其它特征明显,这给医生和家长都造成了困扰,也使我这类喜欢自己琢磨的家长早期不太信任医生的治疗,频繁更换医生和治疗方案,耽误了治疗时间,加重了病情。

“适应症候群”包含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躁、郁病症现象,又包括了更多的生理和心理症状,这是比双相情感障碍更为清晰、完整的。

“适应症候群”阐明了众多情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压力

由于“适应症候群”是由压力产生的生理反应,我称之为“压力适应症候群”。

用“压力适应症候群”去定义青少年情感障碍,比用“单相”、“躁狂”或“双相”情感障碍去定义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的疾病特征,要精确得多:

1、“压力适应症候群”包含的病症特征,更为全面地描述了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的疾病特征,它包含了“单相”或“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症状,但又明显包含了强迫症、焦虑症、激越、恐慌等更多的病症特征,即更多的“相”。

2、“压力适应症候群”不但解释了病症的特征,即所谓的“相”,更指向了导致病症的原因,即压力适应不良。这与青少年患者的症状较为吻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患者的情感和行为表现与正常人差异不大,但遇到压力环境(让他们产生压力的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压力任务(作业、考试、有难度的工作),就会因为应激刺激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人们在压力下通常会有一些生理反应和表现,主要有:

(1)心跳开始加快;

(2)呼吸开始急促;

(3)肌肉紧张并准备行动;

(4)视觉变得敏锐起来;

(5)胃开始抽搐搐;

(6)开始出汗。

压力反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应对环境威胁、激发生理潜能、提升自我动能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在危机时的生存能力。但大脑承受长期的压力会使人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直至出现焦虑、强迫、失眠症状。这种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影响睡眠和代谢等重要的生存机制,加重躯体症状,造成边缘脑组织的海马体等组织高度敏感、活跃,最终导致激越、激惹、惊恐发作等非理性的本能反应。

“适应症候群”描述了压力导致的各种情绪异常现象

以下文字同样引自《百度百科》的“适应症候群”字条。

压力对情绪的影响

压力对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经常遭遇压力事件的人有较高的比率会患忧郁症与其他心理症状。即使没有那么严重,平常的压力事件也可能会带来忧郁、恐俱、焦虑、不安、对未来感到无望、无助、沮丧、担心、心情烦乱或者自责愧疚等情绪,尤其多数人在高度压力下都会变得浮躁不安,容易动怒。

压力对认知的影响

压力与低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关联,压力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包括记忆力与注意力,例如明明背得滚瓜烂熟的教材,在考试时,明明知道答案,还很清楚在哪一页,但是内容是什么却丝毫想不起来。此外,也会造成认知缺陷,如注意力狭窄,使得个人获得的资讯减少,或是思考僵化,以及问题解决与作决定的能力降低等。

由此产生的行为问题

处于压力状况下的青少年很容易有行为问题,旷课、逃学、偷窃等都是常见的行为问题,此外因为怀有敌意、怨恨、害怕或焦虑,常常就造成肢体冲突、口语攻击、不服从师长、说谎、离家、威胁或尝试有自伤行为等。此外,在压力状况下,也会影响人际相处能力,变得对待他人冷冷淡淡,懒得理人,也不热心助人,容易与人起冲突等。有些人则为了逃避压力,还会诉诸于药物、烟酒,持久下去,严重的还会变成上瘾行为.有些人则可能压力太大而形成一些强迫性行为,例如整天担心家里被偷,所以每天常常跑回家关门窗等。

因此,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是因入而异,确实有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如失恋、家庭失和、婚变、亲友死亡、生病、财务纠纷、经济困难、失业等较容易引发高压力,但是是否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则看我们如何因应(反应)。

以上压力对情绪的影响,与我的经验和这几年沟通过的患者家属的体验,都比较吻合。

在孩子们通过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控制了情绪的大起大落后,极端情绪明显好转,认知和感情有了很大恢复,在家里看似完全正常,但一旦提到复学、复工,就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和焦虑,甚至惊恐发作。

于是,很多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长期不能再次走入校园、工作单位、社交场所及其它给他们带来压力的环境,极大影响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在我这几年参与讨论、分享青少年情绪治疗经验、教训的经历中,这类存在明显与压力适应有关的情绪障碍患者,由于压力而无法社会环境、无法适应独自成长进程的,短的,持续一、两年,长的,持续了十年以上或更长时间。

“适应症候群”有助于我们判断病情发展阶段及采取针对措施

按照警戒期、搏斗期、衰竭期三个阶段划分的理论,我大致能判断出孩子过去六年的生病脉络:

2013.12-2014.04,这一阶段孩子处在警戒期。他虽然成绩持续上升,但时常唉声叹气,脸色沉重,对于成绩持续上升、画作和英文艺术字获得全校轰动等情况,喜悦很少很短。在一起家长和孩子参加的亲子活动中,我因为孩子各方面的优异表现而眉飞色舞地与同学家长分享“经验”时,旁观的孩子失态地把我拉出了亲子活动现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早期孩子的异常包含了很多值得关注的信息,只是当时知识积累不够的我,和大多数缺乏青少年生理学、心理学常识的家长一样,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

2014.04-2015.05,这一阶段属于孩子的搏斗期。他自己主动看心理书籍,对自己进行魔鬼训练提升毅力,主动要求心理咨询,配合我们积极治疗,克服疾病带来的不适继续坚持学习,都在显示他处于适应症候群的搏斗期。

这一阶段是扭转病情快速恶化的关键时期,只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急功近利的心理,我们随时没有中断心理疏导和诊断治疗,但终究是功亏一篑。

2015.05-2017.03,这一阶段属于孩子的衰竭期。由于异常的情绪冲动和紊乱的生活规律,孩子处在麻木、听天由命、退行明显的状态,我们放弃了孩子的求学活动,听任他一些幼稚、不理性的表现,适当“纵容”他生病前不可想象的要求。这时候,他的情绪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是枯竭。

这个阶段,我们首先是被迫佛系一点,后来干脆彻底放下了,走一步看一步,任其自然。

“适应症候群”阶段性识别的意义

对于普遍存在于青少年学子、发展迅猛、后果惨烈的青少年情绪障碍疾病,及早识别病情发展阶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和社会适应模式非常重要。

关于阶段性识别的对策和措施,我会在随后的文字里系统阐述,但总结了一条我认为适用的基本原则:

警戒器,提前预防、及早干预最重要。

搏斗期,及时确诊、稳住病情最重要。

衰竭期,保持耐心、静待花开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