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嫡长子爵位比父亲高时,父亲的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脑洞趣味历史 2021-06-21

为了防止家族内耗,古代贵族的爵位继承,通常情况下,都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的习俗。但如果嫡长子也立功封爵了,那父亲的爵位应该由谁继承呢?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情况是:

儿子的爵位级别比父亲还高,怎么办?

儿子的爵位级别跟父亲差不多,怎么办

儿子的爵位级别比父亲低,怎么办?

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接下来我便从古代爵位继承的相关习俗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第一种情况、如果嫡长子的爵位高于父亲的爵位,那么嫡长子就相当于分家独立了,此时一般由其他非嫡长子的血亲继承;

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周朝时,拥有爵位的贵族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极高的自主权,甚至于在周天子势力衰微后,他们已经成为了各自领地内实际上的统治者,堪称一位位“土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他废除了分封制,改为推行郡县制的政治模式治理国家。因而,自秦以后,爵位的赐予就被严格控制在历朝历代的君主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要想获得爵位,就只能通过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方式。

在爵位可世袭的情况下,大臣们可以用军功获得赐封的资格,这一制度就使得子孙的爵位很有可能会高于自己的父辈。

古代嫡长子本来拥有爵位的优先继承权,但如果他靠自己的功劳,获得了比父亲更高的成就,那么此时爵位的继承就遇到了阻碍:爵位体现的是君王的恩宠,如果继承的爵位低于自身已有的爵位,那这种“封赐”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跟我们家里孩子长大后,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做得有声有色的话,通常情况下此时他们都会独立出去跟父辈分家自力更生一样。一旦继承人的爵位高于父辈了,他就已经脱离了父辈爵位的继承体系,已经拥有了独立的传承体系。

当嫡长子在脱离爵位继承的体系后,此时,爵位的继承人选就会从非嫡长子的血亲中选择,例如次子、嫡长孙之类的。

以战国名将王翦、王贲为例,这对父子都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大功,因而两人都走到了军功爵位的最高级——彻侯。

其中王翦被封为武成侯,王贲被封为了通武侯,武成二字出自《尚书》篇名,《武成》篇记载的是武王伐纣,建立周朝的事情,可见秦始皇册封王翦的时候,是认为他在秦朝建立过程中立下的功劳是足以和武王伐纣相提并论的。

在父子俩爵位相当的情况下,秦始皇为了表达对王家的恩宠,又将这份恩宠分了一部分给王翦的孙辈“王离”。

因而,年纪轻轻的王离在世袭家族的军功爵位后,便坐到了和父亲一样的彻侯的位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

第二种情况、如果嫡长子的爵位等于父亲的爵位,那么在父子爵位未达到最高级别爵位时,子承父爵时可以晋一级继承,如果父子爵位已到最高级,则子承父爵时级别不变,但待遇提升一个档次;

通过王翦、王贲和王离的爵位继承事件,我们发现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当父子爵位相当时,爵位的继承优先级怎么算?

此时,又需要考虑两件事,一是父子俩的爵位等级在当朝爵位等级中处于什么档次,二是父子俩的爵位如果都是最高等级的怎么办。

针对这两种情况,汉律,《二年律令·置后律》给出了应对方法:及爵与死事者之爵等,各加其故爵一级,盈大夫者食之。

按照这种规定,父子俩爵位都未达到最高级时,则继承人可以在父子俩原有级别的基础上,加爵一等继承。

若是父子俩的爵位已经到达最高级,往上没有上升渠道了,此时朝廷就额外赐予食物、钱财等作为礼物。

这种规定很有意思,里面可以找到很多人性化的东西,比如光宗耀祖、赏罚分明的思想。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君王为了体现自己的恩宠,他们在父子俩都立下大功的时候,并没在继承权问题上直接克扣继承人本身的功劳,而是给父子俩都提高一个级别的爵位,这样一来父辈因为子孙的成就获得了名义上的辉煌,而子辈也得到了祖辈和自身努力的奖赏,算得上皆大欢喜的局面。

第三种情况、如果嫡长子的爵位低于父亲的爵位,那么嫡长子可以优先继承父亲的爵位;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事迹,某人创业失败,他在解散团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回家继承家产了。”

古代的爵位继承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能够靠自己的功劳封爵的人,在古代都属于年少有为的人了,但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不相同,尤其生在权贵家族,天然便渴望能够建功立业,超过自己的父辈。

但爵位这种东西,不比其它,爵位代表着君王的恩宠,除了个别皇帝将这份恩宠当成了交易的商品,大多数时候,大臣们想获得这份恩宠,还是需要立下大功劳才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功劳这东西并不好获得,就拿军功来说,就算贵族有这个能力,能够支撑封爵功劳的战争也并不多见,且朝廷未必敢让未经沙场的年轻人上阵指挥杀敌。

赵括“纸上谈兵”,这件事造成的最大影响,恐怕就在于此了。

在这种时候,嫡长子自己创业的结果不理想,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回家继承家产一条路了。对于嫡长子而言,当他的爵位低于父亲的爵位时,他的最优选择便是继承父亲的爵位。

四、对于继承者而言,爵位继承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家族财产,而对于君王而言,却是为了平衡手下势力,达成的一种微妙的协议

聊一点爵位继承之外的话,在经历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事件后,为何历朝历代还会实行爵位制度呢?

这里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爵位制度恰恰就是一种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手段

古代爵位的获得者,一般来自于开国功臣的后裔、君王的子嗣、受宠的大臣和历代军功卓著的将领,对于爵位获得者而言,爵位是一种荣耀和资产,而对于君王而言,爵位是他对各方势力做出的妥协及平衡各方的手段。

古代的君王面临着来自宦官、外戚、权臣和兄弟等等各方的挑战,君王要想坐稳自己的位置,除了打压,他还需要通过利益交换的手段来拉拢各方势力。例如分封自己的子嗣做拱卫四方的藩王,扶立亲信、功臣做享受富贵的贵族,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如此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籓,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续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二》)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