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伤寒杂病论》中项背强的小总结

 繁星1 2021-06-21

01

1、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vs166)

❀太阳经受邪

02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vs31)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几几:项背拘强,引颈而顾盼不自如

❀风邪客入太阳经,气血不利

❀葛根疏通经脉并滋润项背的强急。(冰糖葫芦的样子)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03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vs98)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中国汤液经方 伤寒论传真》(下简称为《真》):小便不利,水停心下,里气不畅,则表失通透,所谓“北牖不开,南风不入”也,故心下有水气,虽发汗而表不解,此时唯有解表药中兼逐水气,始收里和表解之效。

❀ 茯苓3 白芍3 白术3 甘草3 +生姜3 大枣12 VS 茯苓4 桂枝3 白术2 甘草2  

04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05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下简称为《论》):肌不和,停湿蓄水,阻滞气机,束缚筋肉。桂枝汤加麻黄发汗驱水气,配合葛根解肌。

06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也。(vs99)

❀《伤寒挈要》(下简称《挈》):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表邪不解内挟湿邪;手足温,反映不但有湿而且有热,医不解表利湿,反而接二连三地泻下,不但引邪入里,而又损伤胃气,胃受伤则不能食;脾不运湿而胁下满痛(湿热蕴郁的胁下满痛);三焦阻塞,湿无出路,则小便难;湿热相蒸而面目及身黄。颈项强者,湿邪上痹,而阳气不伸。夫湿热为病,而不利小便非其治,反误用小柴胡汤,则由于甘药助湿生热,滞塞气机,故其人大便后必下重。至于本渴而饮水又呕者,为津液不行、水饮上逆所致。若误认为少阳证之喜呕,治用小柴胡汤,则徒伤胃脘之阳,反助饮邪之逆,而有食谷则哕之变。哕即呕逆而有声。

❀《真》:小便难,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乃五苓散证。并黄疸者,宜茵陈五苓散。

07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渇者,小柴胡汤主之。用前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兩 人参三兩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兩 生姜(切)三兩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 三阳合病

❀《真》:感冒或流感后,二三日,多有此证,屡以小柴胡加石膏汤投之,有捷效。

08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大陷胸汤加苦杏仁、甘遂、白蜜)

❀《挈》:病在表误用下法,下后里虚,表邪内陷,与胸膈水饮相搏,构成结胸。其邪热偏结于上的,除胸中有结硬的证候,并有项背强急,俯仰困难,自汗出而像“柔痉”的症状,反映不独胸上水热胶结,其项背津液亦为之不利。

09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vs171)

❀《论》:期门穴位于乳下第二肋端,可去胸中结热。

❀少阳忌汗、吐、下。

10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真》:寒为寒饮。

11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