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铁毛l 2021-06-22

图片

图片

先看一伤寒讲稿的注解。对比下面的注解,详细病理,一目了然。

附一;简述,伤寒有五

图片

一,五十八难: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伤寒为伤寒之类证,后伤寒为伤寒之病。其五之病,俱是伤寒,因天气不同,人气各异,故病不同。此为伤寒病之总纲也。

1 中风者,因伤寒而病中风,风皆是内风之义,没有外风,《伤寒金匮》提纲中言外风者,也是伤外寒之义。

太阳中风者,是寒伤皮毛,闭其营血发散之性,血热生风,风泄卫气,则窍开而汗出,此为外感中风。太阳中风者,风从内往外泄皮毛卫气也,故见发热汗出;故风为内风。

《金匮》杂病,偏瘫中风者,是少阴内寒,土湿木陷,风湿寒三阴之邪盛,又感外寒伤闭,风不外泄,而内伤内中,此因阳虚而内伤中风。因内寒里虚,又感外寒伤闭,于是中风。杂病中风者,风从内往外泄皮毛卫气,因伤寒外闭不能外泄而内中也,故也为内风。

  太阳中风与杂病中风,皆是内风,风性疏泄,从内往外泄也。故《伤寒》太阳经病中风与《金匮》杂病中风,二者俱为中风,太阳中风因外寒伤,杂病中风因伤少阴内寒与太阳伤外寒而成。寒有内外之别,而病风者,皆是内风,不是外来之风。虽是中风,但因伤内外之寒而病风,故属伤寒之类病也。

2 伤寒者,伤内外之寒也。足太阳伤其外寒与伤足少阴水气之内寒也。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太阳外感,是为外寒,少阴水旺,是为内寒,外寒者,天之客气,内寒者,人之本气。寒者,太阳主令之气,故太阳病,必是伤寒;伤寒之后,发于阴阳(外寒之阴,里阳之风),而成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分途也。足少阴寒水,从手少阴君火,化气为温,温则不病,水性本寒,病则还原其本。寒水司权,有阴无阳,里虚内伤,必病伤寒。故寒有内外之别,而病俱因伤寒,故此为伤寒之病,故仍属伤寒之类病。(结合上条;足太阳外寒则营郁中风,足少阴内寒则木陷中风,寒有内外,风皆内风)(伤内外之寒,故先师经典,书名《伤寒论》,故前为伤寒类,后为伤寒病)

图片

3 湿温者,即是湿热也。湿为土气,皆是内湿,没有外湿,但分湿热与湿寒。

太阴以湿土主令,故太阴不病则已,病必是湿。土之所以克水者,以其燥也,反被侮者,则生湿也。少阴以寒水之气传之于土,是以其脏水寒,则太阴之湿盛也,故太阴之湿者,因少阴之寒盛也。湿气内盛,又伤外寒,表闭里湿,皮毛不开,经热不泄,表闭之阳郁其里虚之湿,则为湿热,湿热外蒸,必发身黄,即是本条湿温之义。(观麻黄小豆汤则知)

因里寒而生湿,因外寒而生热,伤表里之寒,而病湿温,故湿温之病,仍属伤寒之类病。

# 再说一下湿寒;

644页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也。湿为太阴之土气阴易盛阳易衰,阴阳相争,先病其中,土虚湿。少阴之寒盛,则太阴之土湿。487盖湿证不论寒热,总因阳虚。阳郁不达,是以生热。阳气极虚,则不能化热,止是湿寒耳

无外寒闭而生湿热者,湿热在胃腑与膀胱也。胃为阳腑,湿盛木陷,胃气不降,胃腑必生邪热也。土克其水,则胃腑湿热下传膀胱也,膀胱湿热,则小便不利也。阳气极虚,不能化热,止是湿寒耳。

湿热者,阳腑之郁热也,阳气虚极,不生湿热,止是湿寒。湿者,太阴之土气,寒者,少阴之客气。湿为土气,不为外邪,寒有内外之别,而湿皆为里气,没有外湿,无论湿热与湿寒,俱因伤寒,故仍属伤寒之类病。(湿与风同,皆为里气,因伤内外之寒,而病里湿与里风也)

4 热病者,即暑病也。暑病者,夏月而外感风

夏月暑令,阳气发泄,外感风寒,皮毛窍闭,阳气不泄,则热伤肺气,此为伤暑,是为热病之义。暑热外蒸,窍开汗出,又伤燥渴,故此为热也。

人有虚实不同,又因暑月时令之不同,故夏月而外感风寒,窍闭之后,而见虚实不同。本气之虚,故脉见弦细迟芤,本气之盛,故见脉浮而滑,外蒸皮毛,窍开汗出,又伤燥渴。虽是夏之暑病,仍是太阳之伤寒,皮毛之寒闭其暑时之令,发为热病,仍因伤寒,故仍属伤寒之类病。

5 温病者,冬伤于寒,春发为温。伤于冬时之寒闭,发于春时之风令。发于春温,伤于冬寒,仍因伤寒,故仍属伤寒之类病也。(冬时中风,又伤于寒闭,发于春温,此是典型)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是为冬伤于寒也。“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何为精也?“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阴平阳秘,阳密乃固。阴平阳秘者,即为精也。冬时之藏令,反孔窍开,自汗常出,汗出而火(热)泄,汗出为阴,火(热)泻为阳,阴阳俱泻,则阴不能平而阳不能秘,即为冬不藏精。少阴肾脏,水气为寒,而主蛰藏,水秘相火,是为藏精,相火不泄,坎阳乃秘。精者,水秘相火也。(备注,自汗常出的病理很多,如防已黄芪汤,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冬时之藏令,反孔窍常开,汗出而阳泄,汗出者,水精外泄而阴不藏,阳泄者,相火外蒸而阳不藏,阴阳俱泄,是为冬不藏精,坎阳泄露。冬时之藏令,反孔窍常开,故易伤冬时之外寒闭,火蒸外泄不能内藏,窍开寒闭又不能外泄,于是内郁生热。冬藏令过,风泄令来,冬去春来,令气一迁,袭以春风,开其皮毛,冬时内郁之相火外泄,郁热翻蒸,发为温病。虽是温病,仍因伤寒,故仍属伤寒之类病。详观445页与462页。

图片

本条;借温病之理,顺便附上两感病的定义。两感者,外感于寒,内也感于寒也。

  冬时伤外寒之闭,相火不能外泄,春发为温病。相火外泄,而失藏之阴精又内绝者,此为两感。

  温病者,春时之风,外泄冬时失藏内郁之相火也;两感者,春时之风外泄冬时失藏之相火,加失藏之阴精内绝者。表阳外热而里阴不绝,则为温病;表阳外热而里阴又绝,是为两感。

  冬时寒闭之相火,春风外泄发温病,此为外感,冬令失藏之精而内绝,是为内感。外有时令之春风,泄失藏之相火而外热,内有失藏之精而内寒,春风之外热加内绝之冬寒,内外俱感,是为两感。以上为三连解,都是一个意思。

  阳泄于外,阴绝于内,内外俱病,是为两感。其外之热,也因伤寒,其内之寒,也因失藏,故两感者,两感于寒也。内感者就是内寒而气绝之义。温病者,单有外热,而两感者,又有阴精内绝。故《内经》热论言,两感者不免于死也。虽言阴精内绝,实为伤寒。温病者,相火寒闭而春泄,两感者,冬不藏精内竭也。孤阳独阴,皆因冬不藏精,阳泄则为温病,阴绝则为两感。

温病与两感,正好对应。阴精不绝则为温病,阴精内绝则为两感。虽外热内寒,俱因伤寒,也属伤寒之类证也。

温病者,冬不藏精而病轻,外热也;两感者,冬不藏精而病重,外热又加阴精内绝也。两感者,实为两感于寒也,外伤冬气之寒闭,内伤冬时之藏令。温病与两感者,从阴阳之要,阴平阳秘可以理解。精者,身之本也,阴平阳秘,即为精也,阳泄则病温,阴绝则两感。

综述;伤寒有五,其中风伤寒湿温,乃天寒与人寒也。其热病温病,乃天人之,又加冬夏春之时令也。故伤寒杂症见不同,皆因伤寒而得,仍属伤寒之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