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16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4-22
《素问. 热论》节选(第一段,热病属于伤寒)

   因为这一篇是专门讨论热病的问题,所以就叫《热论》,篇名没有更多的研究的。
   但是话说回来,在《内经》里头,研究热病的文章,可是相当的不少。特别是外感热病。有的叫寒热病,有的叫热病,有的叫平热病等等。
   《内经》很多关于外感热病的文章,也就反映那个时代,对于外感热病是非常重视的,人们得外感热病是相当多的,在发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以从《内经》的162篇文章里头,我们看到有若干篇,还有《水热穴论》等等,涉及到有关热病的记载。
   当然从现代医学,从西医学对发热这个问题,同样是很重视的。所以也作为专题讨论。就是现在的《内科学》,它也专门讨论热,发热的问题。现在的病理学也专门设有发热、休克。它都作为一个专题讨论。

   我们看171页,《热论》的第一段, 是外感热病,皆属于伤寒。也就是说,伤寒的概念比较大,它涵盖着热病在里边。笼统地来说,所有外感病,它都叫伤寒,包括热病。
   我先读一遍。
【原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歧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
“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 你看这一句话,不就是说了,笼统说外感病都叫伤寒,现在《内经》时代所说的今天所说的热病,那属于伤寒一类的病。
   关于伤寒一类的病的问题,教材注释提到了,注释一,伤寒是外感热病的总称。
   将来我们在谈到这一段的具体讨论的时候,引了《难经. 五十八难》的话,172页,在【理论阐释】的第四行中间后面一点,“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那不都属于伤寒之类吗?这五个都属于伤寒之类。
   本篇所说的“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那当然是热病属于伤寒。笼统来说,伤寒是所有外感病都叫伤寒。连伤暑都属于伤寒。
   它“寒”是泛指外邪而言。

“或愈或死,”-  但是外感热病,有的痊愈,有的会死亡。

“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  六七日之间就可以死亡。
   但是,
“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要痊愈可就六七日痊愈不了,要十日以上才能痊愈。这是在《内经》时代的见解。

“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说为什么呀?

   但是第一段并没有全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原则地说了一下。说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  巨阳就是太阳,具体来说,是指足太阴膀胱经,诸阳之属,也就是说它全身的阳气,都可以说属于太阳。
   足太阳经,太阳主一身之表,所以叫“太”,所以叫做“巨”,太也是大,巨也是大,就说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它的经气很巨大。它的阳气非常重要。全身的阳气,特别是表阳,一身之表,都和足太阳膀胱经有关。因此又说“足太阳,主一身之表”。
   足太阳的经脉,它连络着督脉,督脉叫“总督一身之阳”。足太阳经就连于督脉。而“主一身之表阳”。所以说“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属就是联系,联属。统主一身之表,统主一身之表阳。这是巨阳、太阳的功能。

”其脉连于风府,“ - 风府就是督脉的穴位,在发际上一寸半。项后正中央,发际上宛宛中。窝里头那就是风府穴脉,属于督脉。因为是这样,因为督脉是总督一身之阳,太阳主统一身之表。

   太阳经由连于督脉,所以说
”故为诸阳主气也,“ - 谁为诸阳主气?太阳为诸阳主气。也就是主持一身之阳气。诸阳是各个阳经,各个阳经之气都由足太阳膀胱经主。所以为一身之阳气。
   你看,它主一身之阳气,可没说离开督脉,它得连于风府。它连于督脉。才有巨大的作用。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人之伤于寒是从外受的吗,所以它必须是要首先影响到足太阳膀胱经。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于寒,伤于外邪,往往成为热病。因为太阳是主一身之阳,邪气侵犯了,它也成为热病。哪怕是寒邪,它也成为热病,也要发热。

”热虽甚不死,“- 但是热病如果发热很甚的话,一般的说,预后良好。
   为什么呢?
   发热甚说明阳气未绝,阳气没有断绝,阳气没有耗尽,所以才发热。因此对于伤寒病,后世有人总结说,“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生机”。有一分阳气,就是说还有一分热,都凉了,伤寒病好不了。它和后世发展起来的温病学说不一样。
   温病学说,要保存一分津液,才有一分生机。这个伤寒是有一分阳气,才有一分生机。热虽甚,热很甚,说明阳气未绝,并不虚,所以热虽甚不死。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两感于寒,后边要讲到了,是指表里两经同时受病,
 @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表里两经;
 @ 阳明与太阴相表里,表里两经;
 @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表里两经;
   表里两经同时受病的时候,必不免于死。这是由于邪气过盛,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体阳气大虚,才至于表里两经同时受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上,《金匮要略》上提到的“直中”,邪气不是有直中三阴吗?从表直接就到里头了。那个病也是危重的病。同样是由于人体的阳气大虚,正气大衰,所以才从表直接就到三阴,那也是难治的病。
   这里所提到的表里两经,道理是相同。也就是说人体正气很虚了,所以寒邪从表一下就入里,表里两经同时受病,你看,邪气很盛,正气大虚,所以说“必不免于死”,难治。
   《内经》所说死证,是说病很难治。倒不见得是一定活不了,说它难治。那是说难治是不错的,邪气很盛,正气大虚,当然是难治了。也可能是死,真的就是死,治不了,就死亡了。

   所以这一段是讲了这样个热病,总的来说是说的热病属于伤寒的问题。“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当然话不多了,但是,道理是很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