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薛生白《湿热论》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21-06-22

再析薛生白《湿热论》传变规律

薛氏《湿热论》”包括湿温及暑温,为湿热病莫基之作。然对其传变规律,后世没不彰,甚至误认为条文排列错杂,无规律可循,而予重新编排。

薛氏精于医又擅於文,《湿热论》乃其毕生苦心实践之结晶,“寸寸各具酸成”,其文焉能杂芜。因有些鉴别条文穿插其间,又有湿热病发不同阶段的善后调理顺列其内,致令读之有错杂之感。细心领悟揣摩,方知《湿热论》不仅医理精遼,且全篇文字简练,结枘严谨,各条之间,对比互明,井然有序,诚如徐行序中所云:“简编无多,其于湿热二者,感之轻重浅深,治之表里先后,条分缕晰,可谓深切著明者矣。

湿热论传变规律、薛氏于该篇首条及第11条自注中已然昭明,这两段自注,是理解全篇的关健,薛氏认为,湿热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三者性质不同,传变各异,因而辦证体系亦不可因袭,故薛氏创立了湿热病辨证论治体系,以正局与变局为纲,概括全篇,堪与叶氏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齐观。

何谓正局?系指湿热病中以湿为著;病变部位以脾胃为重心;病机以阻蔽清阳为主;其临味特征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胸痞、四肢佬息、肌肉烦疼为必有之症者。

何以湿热病以脾胃为重心?因湿热病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脾閨受戕,湿饮仃聚;外因是感受外界湿邪,湿土同气,内外相引,故病在牌胃,薛氏云:“太阴内伤,湿饮仃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阳明多湿热,病在太阴多寒湿。

湿为阴邢,其性重浊粘腻,易阻气机,故湿热病以湿为主者,其病机以阻蔽清阳为主。薛氏云:“有湿无热,止能蒙敝清阳,或阻于上,或阻于中,或阻于下”。

湿热病以湿为主者,既以牌胃为重心,则湿困脾阳之睆满、纳呆”等症当不言面喻,除三经之里的牌冒病变外,尚兼有二经之表证。“然所云表者,乃阳明、太阴之表,而非太阳之表,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牌主四肢,胃主肌肉。牌胃为湿所困,清阳不能达於肌表而恶塞,清阳不能实四肢、充肌肉,则四肢倦息,肌肉烦疼。牌胃清气上贮胸中,胸为清阳所居,其位在上,其气通天,与皮毛相应。胸与胃相较,胃为里而胸近外。故胸为阳明之表。湿困於中,清阳不升,浊阴上干,盘距清旷之野,故见胸痞。此即湿热病之正局。

何谓变局?系指湿热病发生了病位、病机及临床特征的改变者,称为变局。

病位的改变:除脾胃病变之外,兼及少阳三焦及厥阴风木。此即薛氏所云:“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

关于“少阳三焦”的含义,主要是指手少阳焦,同时也包括足少阳胆经。三焦在这里是部位概念,外兼少阳三焦之变局,于湿热病中可见于三种情况:一为以湿为主者,在湿困脾胃而出现阳明、太阴之表症的同时,亦可见三焦的症状。如9条为“湿邪蒙扰上焦”,10条为“病在中焦气分”,11条为“湿滞下焦”,故薛氏云:“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三焦分治。二为湿热并重者因“热得湿而热愈炽,湿得热而湿愈横”,湿热相互为虐,恣肆无,充斥三焦,而出现少阳三焦之变局。如薛氏所云:“若湿热俱多,则下闭上瘟,而三焦俱病矣”。三为湿热悉化壮火者。当湿热悉化壮火时,同气相求,三焦相火亦暴起而相应,产生少阳三焦之变局,故薛氏曰:“湿热合,则身中少火悉化为壮火,而三焦相火,有不皆起而暴者哉。所以上下充斥,内外煎熬,最为酷烈。”以上三种,皆可出现少阳三焦之变局。

关于少阳三焦变局中,尚包括足少阳胆经病变的依据有三:一是变局中之干呕、耳聋,为胆经的症状;二是肝胆互为表里,同寄相火。湿热悉化壮火,内窜厥阴而痉厥,胆中相火亦暴起而应,致见耳聋干呕。所以薛氏将胆与三焦、肝相提并论,曰“三焦与肝胆,同司相火。”三是15、16条皆为胆火上冲之变局,可见少阳三焦之变局中,当包括胆经的病变变局中,除上述外兼少阳三焦病变外,尚有内兼以痉厥为主要表现的厭阴风木病变。这里的厥阴,系指足厭阴肝和手厥明心包,故薛氏曰:“心包受灼,神识昏乱。”若不涉心包,则“木气独张,故痉而不厥。”

厥阴风木之变局的出现,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湿热悉化为壮火;一是壮火伤阴液,或木气素旺,肝阴素亏,致热甚生风,而为厭。故薛氏云:“风木为火热引动者,原因木气素旺,肝阴先亏,内外相引,两阳相煽,因而劲张。若肝肾素优,并无里热者,火热安能招引肝风哉”

以上即是湿热病传变规律。薛氏以此规律贯穿全篇。由正局到变局,由湿重到湿热并重再至悉化壮火,表里先后,轻重浅深,井然有序。首条为全篇提纲。2、3条为湿在表,有阳湿阴湿之分。4条为由表入经脉,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而致痉。5、6、7条为湿热化燥之痉厥,此三条本为内兼厥阴风木之变局,列於4条之后者,因皆有痉症,意在相互鉴别。8条为病位又进一层,属湿热阻遏募原之半表半里证。进而入里,则出现正局与变局的变化。9~14条皆为正局,前四条为湿重於热者,后二条为湿热参半者,各条病位不同,兼症有别,轻重相殊。9条为混热蒙敝上焦清阳较轻者,以宣上焦阳气为治;若浊邪蒙敝上焦清阳较重者,则宜用31条之栀子鼓汤加枳壳桔梗。薛氏日:“同一邪在上焦,而此9条属虚,31条属实。”虚实之意,当为轻重之别耳。10条为“病在中焦气分”。12条为其重证。11条为湿滞下焦”。上中下三焦之证,依次排列。继之13、14条为热参半证。13条轻;14条重,形成湿热闭阻的痧证。15、16条为湿热悉化壮火,伤阴液,外达胆经之变局。15条为液受劫,胆火上冲16条为胆火上逆,中挟痰饮,17条为胃热移肺之呕吐,附於后者,以与胆火上冲之呕吐相鉴别。18条与17条,意在对比互明,17条为不受邪,故无肺气上逆之咳喘:18条为脚受邪,暑热滞迫肺气而咳嗽。19条为善后调理之法,若湿热病尚未内窜厭阴而邪已衰,余邪未尽者,可予轻剂养阴逐湿,以善其后,若病仍未愈,则内窜厭阴,出现厥阴风木之变局,5、6、20诸条皆是,因5、6条与湿热侵入经脉致痉相鉴别,已移於前,故此处只留20条肝风上逆引起的头痛或痉之证1~20条,依表里深浅,湿热轻重,正局变局、内外分司的规律,论述有条不。为何21条忽转为暑伤於表的证候呢?因湿热病,既包括湿温,又包括暑温。湿温变化规律已述於前,故此闻述暑温。对暑温的论述,薛氏亦依表里轻重正局变局规律逐条闻释,故在论完湿温之后,转而论暑伤腠理之证。然何以论暑又仅此21条?因暑伤肺络之18条,与胃热移肺之17条相鉴别,已移於前,而其他正局、变局之传变,与湿温无异,不须复赘,故此处仅遗暑温一条,非因杂芜,实寓深意。

湿热病有寒化、热化之两途。热化者已述之於前,故转而论述寒化者。22条为太阴虚寒。25条为少阴虚寒。23、24条分别为热入厭阴和热犯少阴下利以与22条太阴虚寒下利相鉴别,26条为湿困脾阳,以与太阴虚寒相鉴别。27、28为善后调理之法。29条为卫外之阳暂亡,30条为下体外受客寒,二者皆酷似少阴寒证,列之以与25条少阴虚寒相鉴别。32、33条为热入营血之证,皆属湿热病变局中的一种类型,故於变局中痉厥症后继论之。34、35条为湿热病的后遗证,34条为气钝血凝之痴呆,35条为津枯邪滞之昏搞。以上即是湿热病传变之规律。为进一步明确各条排列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特列表于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