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病

 齐鲁乡村小医馆 2023-05-01 发布于山东

《湿热病的正局与变局》

提要:薛生白,又名薛雪,是古今治湿热病第一高人!其著的《湿热病篇》将湿热病分为表证、半表半里证(即邪伏膜原证)、里证,里证又分为正局和变局,讲解正局与变局于下:

一,【湿热正局】

1,薛生白说:“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太阴是指脾,太阴之表是四肢和胃,胃怎么是太阴之表呢?脾与胃是表里关系,胃是脾之表;阳明是指胃,阳明之表是肌肉和胸中,胸中怎么是胃之表呢?脾胃化生的清气上贮于胸中,胸为清阳所居,其位在上,其气通天,与皮毛相应,胸中与胃比较,胃为里而胸中近外为表。

2,温热病,只有脾胃以及脾之表和胃之表发生病变,叫做湿热病的正局,判定湿热病正局的提纲症是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二,【湿热变局】

1,薛生白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病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干呕,发痉,发厥,而提纲症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症,皆湿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之正局也”,意思是说病在胃,多兼少阳胆和少阳三焦病。病在脾,每兼厥阴肝和厥阴心包病。少阳胆、少阳三焦、厥阴肝、厥阴心包里面都有生理的相火,被脾胃的湿热郁,郁甚则生里的相火都变成病理的火邪,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此证最容易出现耳聋,干呕,发痉,发厥(即神志不清醒),而提纲症中没有耳聋,干呕,发痉,发厥(即神志不清醒)的症状,是因为耳聋,干呕,发痉,发厥都是湿热病兼见变局的症状,不是湿热病正局必须有的症状。

2,湿热病,除了脾胃病变之外,又见少阳胆和少阳三焦病变,或者厥阴肝和厥阴心包病变,叫做湿热病的变局。判定湿热病变局的提纲症是耳聋,干呕,发痉,发厥

湿热病治疗原则如下:


1,《内经》曰:“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意思是说病生于外部而到达内部,与内部原有之病相合,而使病势盛于内部的,要先治疗外部的疾病,然后调治在内的疾病。湿热病是湿热之邪从口鼻进入,直接传入中焦,使中焦的脾胃病加重,属于“从外之内而盛于内”,治疗时遵守“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原则,先治湿热病。

2,湿热病,正局引起变局。先有正局,后有变局。先有的正局为本,后有的变局为标。变局病情常常急,治疗时遵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治疗变局。

《湿热病篇》第35条:湿热证,口渴,舌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鞭,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大黄亦可加入。

【深度解析】在作者自注和笔者提要和释评的基础上,补充讲解,见下文:
1,讲解:(1)囊缩是指生殖器官收缩,肝经绕生殖器官,故囊缩责之于厥阴肝。舌鞭是指舌动不灵活,舌为心之苗,心包代心受邪,故舌鞭责之于厥阴心包。(2)痉是厥阴肝的症状,厥是厥阴心包的症状,而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连于天池穴,厥阴肝与厥阴心包相互影响,故湿热病的厥阴风木变局常常是发痉与发厥同时见。(3)谵语昏不知人是“发厥”,两手搐搦是“发痉”,发厥与发痉是厥阴风木变局的提纲症状。目前出现厥阴风木变局提纲症状“发痉”和“发厥”,故可以判定是湿热病变局。本条开始明确说是“湿热证”,故询问发病史,湿热病正局的提纲症状也应当有。从条文中列的症状可知变局病情比较急,变局成为目前的主要矛盾,正局是次要矛盾,治疗遵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治厥阴风木变局。
2,自注:胃津劫夺,热邪内踞,非润下以泄邪,则不能达,故仿承气之例,以甘凉易苦寒,正恐胃气受伤,胃津不复也。
3,提要;湿热化燥,热结阴伤之痉厥证治。
4,释评:本条口渴,苔黄起刺,神昏谵语,为阳明腑实伤津之象;脉弦,囊缩,舌鞭,搐搦,为肝经热盛动风之征。综合分析,为阳明胃热引动肝风,劫灼阴液,津液枯涸,邪热留滞,证属危重。药用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滋养阴液,冀肠中阴液得复而热结自下,即所谓“增水行舟”。若腑实较甚,脉有力而便秘者,大黄亦可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