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太极拳,你需要放下“我执”!

 太行森林 2021-06-23

图片

人在固定思维里无法突破自我!


初学者,接触太极拳的时候,思想上认为太极拳很简单,因为“公园”太极拳的普遍性和习练群体,导致初学者认为太极拳易上手,好操作,理论知识难度低,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学习过程。

对于太极拳的误解,以为自己可以明白,太极拳内在体系的搭建与手脚和腰的运动关系,导致自己初始阶段就走上了歧路,很多人就这么一去不复返,终生都没有得到真的提升。

他可能连腰胯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就妄图可以实操站桩。

想要用已知的知识来理解和契合太极拳的理论,实操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传统武术的理念和理论基础,偏离现代社会学习方向很远,很多知识与价值观念,并不是课本知识可以理解的,它不是常态的理论加实践,等于成功。

很多时候过分解读理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理论,不仅毫无成效,还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大量的问题。

很大一部分人,在仅有的知识无法解读新事物的时候,思想进入了理论黑洞,执拗的认为自己可以学习并解决问题,但他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建立概念。

概念没有形成,任何理论和实践都是南辕北辙的,太极的概念形成之后,再来辩证太极拳的体系理论,其实,是把自己从逼仄的思想里拯救出来。

这样的用意是告诉我们,放下,也就是太极拳里说的“舍己从人”,接受全新的太极拳概念,才能更好的学习太极拳。

很多初学者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放下“我执”。

南传佛法里讲,我们所认知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只是短暂的因缘和合法的时空变化,没有一刻的常住性。

因此就不是真实的。

若是真实的,佛说我们就能要它这样就这样,要它那样就那样,(《相应部,无我相经》)乃至要它永生,不老,不病,与不死,但还没有一个人做得到。

所以我们面对着这许许多多的现象,必须时时刻刻的如理作意,才能超越概念,生起直觉智。

而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解脱靠智慧!

图片

学拳也需要“智慧”,过分的执取,是妄念和贪念,也就是邪见,这会导致你走弯路。

在你自己辨别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基础要求的时候,你就需要引导和纠正,没有人生而知之,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做到“舍己从人”中的第一步,“舍”,只有丢掉固有思维,跳出原有思维模式,才可以打开新的思考方式,对生命有不一样的见解。

通俗来讲,太极是道家学说中,“道”的终极辩证思想,太极拳作为阴阳思维用来辩证的产物,或者是,追求“道”的一种体行方法,需要习练者有很大的毅力与正念。

国家推广的“太极操”,为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便于传播,没有配套的理论基础与习练的严格要求,这才导致了很多人,在公园学拳之后,身体反而出现了问题。

万事万物必有其另一面,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简单的理解阴阳的关系。

很多人一直想要速成,尽快的自己掌握站桩的要点,务求自己可以短时间内实操,其实,这是一种妄想。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讲,“我”就是我,这种理念,让我们误认为身体是可以自己操控的。

其实不然,一切身体的运作,都是细胞或者细菌为了生存,促使身体作出利于生存的动作,简单来讲,口渴,只是身体细胞缺水,发出神经信号,催动手臂拿起水杯,将水倒入体内,细胞完成水分吸收,停止释放信号,口渴感消失。

所以,就算日常生活中这么简单的,口渴,都需要一系列的神经传导与配合,而其中复杂的运转过程,你从未感受到过,但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肉体是绝对的趋利主义产物,它会在任何环境里,优先享受舒适,所以站桩时,调整好的角度,让你的大腿受到了压迫,产生了疲劳和胀痛感,腿部会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只是为了减少腿部的劳累程度。

肌肉惰性造成了你不自觉的身体变化,比如高低肩、腰胯歪斜、都是身体自我舒适造成的,而站桩在纠正身体错误的时候,触碰了身体的舒适区,身体释放不舒服的信号,你就会感到难受。

想要放下执着,不去考虑站桩的过程,只需要站桩的结果,需要我们极高的智慧,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悟性,不去苛求我会,而是感受我能,才能有更好的境界提升。

总结来讲,学拳就是修行的过程,也是以武证道的过程,修自己的身体,修自己的觉悟,不妄念,不妄求,不妄思,不妄行!

过分注重自我感觉,认为自感即正确,就是最大的误区。

借用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的话,“清空你的思想,像水一样无形。你将水倒入水杯,水就是水杯的形状。你将水倒入瓶子,水就是瓶子的形状。你将水倒入茶壶,水就是茶壶的形状。

你看,水会流动,也会冲击。

请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