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丨芍药汤合大黄牡丹汤治腹痛案

 金坛区 2021-06-24

接诊医生:尹周安

医案整理:胡美洁

图文编辑:赵孟婷

责任编辑:朱文彦

首诊

L宝宝  

2021-03-13

主   诉:腹痛4天。

现病史: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在家观察后腹痛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加重。1天前于旺旺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建议住院手术治疗。家属希望保守治疗,遂求诊中医。

现症见:腹痛拒按,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呈阵发性。体温正常,无恶心呕吐。大便1-2天1行。查体:腹肌紧张,拒绝体检。

舌   脉: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辅助检查:完善血常规:WBC:9.86*10^9/L↑(3.5-9.7);肝胆脾胰双肾+肠道+阑尾彩超示:右下腹阑尾区混合回声区(47x30mm),考虑炎性病变可能;右下腹多发淋巴结声像。

图片
图片

(2021-03-12彩超)

R:①芍药汤合大黄牡丹汤×3(单位:克)

图片

3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②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图片

(2021-03-14微信反馈)

复诊

2021-03-16

服上方1剂则大便通畅,3剂腹痛已除,纳食正常。查:腹部柔软。复查阑尾彩超:腹腔内多个淋巴结声像,右下腹肠系膜回声稍增强。(阑尾区包块声像已未见)。

舌偏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图片
图片

(2021-03-12彩超)

图片
图片

(复查后彩超)

R:①大黄牡丹汤合香连丸×4(单位:克)

图片

 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②黄芩汤加枳实×3(单位:克)

图片

   3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按语

一、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现代治疗手段多以手术为主,尤其是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而对于急性单纯性以及阑尾周围脓肿,中医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

中医认为阑尾炎属“肠痈”的范畴,有实者,有虚实夹杂者,多因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而成。代表方有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芍药汤等。

二、辨证思路

首诊患者腹痛拒按大便1-2日1行,此为实证,病位在肠。观其舌红,苔薄黄腻。腹部彩超提示:右下腹阑尾区混合回声区。此为湿热壅滞肠道,血泣肉腐瘀结而成肠痈。《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篇》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故首诊以芍药汤合大黄牡丹汤荡涤肠腑湿热,祛瘀排痈,给邪气以出路。

二诊患者大便通畅,腹痛已除,继予大黄牡丹汤化瘀消痈。二诊舌苔转白腻,故合用香连丸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待湿热渐清,遂改以黄芩汤。黄芩清胃肠筋膜之余热,白芍养血柔肝、解痉缓急。加入枳实行气除满,亦是合入枳实芍药散之义。

三、方解

①芍药汤

芍药汤出自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原文:

“下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本方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此方所治病位在肠,湿热阻滞于肠道,气血失调。方中黄连配黄芩针对湿热之因,清热燥湿止痢;木香配槟榔行气导滞,当归配芍药养血活血,缓急止痛;佐以肉桂防止凉遏邪伏。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阑尾炎、肛管直肠炎、痔疮、肠道肿瘤等疾病。

②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篇》。 

原文谓:“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方中大黄、芒硝泻热软坚、宣通壅滞,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瓜子(现多用冬瓜子)消痈排脓,可谓实性肠痈之专病专方。临证亦可针对湿热瘀的不同随证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