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方剂,治三种心痛

 当归与地黄 2021-06-24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从心达背,轻者可让人无法卧下去睡觉,重者这个痛又从背痛转来,且手足不温,冒冷汗。甚至如物从背触心,牵引腰脊,形成伛偻。

以上,均为心痛(包括了心前、心窝、胃脘)达背,但涉及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无法躺卧睡觉之心痛及背,和肺气不通,痰饮聚于心包有关。

心肺同居胸中,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心痛不得卧,是胸中浊阴弥漫,阳气虚弱,肺气上而不下,不能宣降,导致津液阻塞为痰,以致喘息短气,连躺卧都成了问题。

瓜蒌薤白半夏汤,既通阳,又逐痰饮。正是大师张仲景的手笔。


组成:

瓜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中薤白滑利通阳,散瘀止喘。瓜蒌实润下通阴,且化痰散结。半夏消浊阴,逐痰饮,通胸阳。加上白酒的熟谷之气相辅,可助药性上行到胸部,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而疼痛自止。

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胆囊炎等痰浊较盛,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均适用。


第二种,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被称为冷心痛,伴手足不温,冷汗自出。

和阳虚不温,阴寒凝滞相关。

乌头赤石脂丸,回阳逐阴,逐瘀止痛,同样是大师张仲景的手笔。

组成:

蜀椒一两,乌头(炮)一分,附子(炮)半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汉代一两约15.6克)

君火在上,相火(肾阳)在下,肾火不温,心火便不旺,以至阳虚不运,寒凝心脉,血行不能至手足,而手足不温。汗为液之液,而冷汗自出。

蜀椒味辛性热,工作于脾胃肾经。气香健胃,且能益心火而逐肾寒。用量大。

乌头与附子均大辛大热,但功用略不同:乌头长于起沉寒痼冷,疏散风寒。附子长于治五脏寒湿,使之温化。乌附同用,可振奋阳气,合力驱散心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邪。



赤石脂性微温,善温养脾胃。因具土质,颇有粘涩之力,能防上药过于奔放。又因其生于两石相并之夹缝,原为山脉行气之处,能流通气血之瘀滞。

干姜,味辛性热,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散寒燥湿,宣通脉络。且其性守而不走,能守住附子乌头等带来的阳热为身体所用。

多味携手,以乌头、附子、干姜、蜀椒诸辛热之品,回阳逐阴,宣热逐寒。以赤石脂载药直入血分,达温经活血,逐瘀止痛之目的。

临床常用于治心绞痛,阴寒腹痛和胃脘疼痛,十二指肠溃疡之心背痛。

制法:将诸药研成细末,加蜂蜜制作为丸剂,如绿豆大,先服1丸,一日三次。不好,增加用量。

第三种,如物从背触心,牵引腰脊,形成伛偻。

此为肾心痛。肾气寒,不能纳气归元,寒气上行而欺心,牵引腰脊,形成伛偻。

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
乌头丸
用引火归元之肉桂代替乌头赤石脂丸中的附子,让肾中暖意融融,无法制造寒气上行欺心。

组成:

炮乌头(一两) 赤石脂 炮姜(各半两) 肉桂(三分) 蜀椒(一分)(宋代一两约30克,一分约0.3克)


肉桂辛甘大热,是心肝肾脾经的小火炉。可潜敛热药于下焦,发挥其“一团烈火,火旺则寒自消”之效。

肉桂与赤石脂原本相畏,但正如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合适的时机,肉桂辛,赤石脂酸,一散一收,相畏相成,能温补脾肾之阳,温胃固下止泻。更有利于心痛及背之恢复。

制法:将诸药制作为细末,加蜂蜜制作为如绿豆大的丸剂,每服十丸,温酒下,温水亦可,一天两次,空腹服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