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胖,是很多人正在经历的事。 但是,吃进去的东西不仅会变成脂肪堆积在脸、大腿和肚子上,它还会在肝脏上积累,让肝脏「变胖」。 身体变胖后,肝脏也会「胖」 [1] [2] 肝脏是人体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代谢的重要场所[1],正常食物中的脂肪经肠胃吸收后进入血液,之后有3条去路,一是分解成肌肉活动的能源,二是储存在脂肪组织作为潜在能源,三是转运到肝脏进行处理,转变为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2]。 [3] 如果每餐大鱼大肉,高脂、高糖饮食,流入肝脏的脂肪变多,就会在肝脏内堆积,使得肝脏“变胖”,当脂类物质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会发展成脂肪肝[3]。 一旦得了脂肪肝,不仅肝脏会变得“油腻”,还会威胁健康,并发肝硬化,肝癌等。 脂肪性肝病变四部曲: 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 你不胖,肝脏也可能胖 [4] 虽然脂肪和胖,几乎是同义词,但脂肪肝并不是胖子的专属,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肠胃病和肝病学》上覆盖1057.6万人的荟萃分析表明,全球脂肪肝患者中约40.8%的人不属于肥胖人群,且19.2%的人是瘦子[4]。 换句话说,每5个脂肪肝患者中,有两人达不到肥胖标准的,还有一个是瘦子。 肝脏的5个「肥胖」成因要注意 [5] [5,6] 肝,位于腹腔右上方,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5],重量约1.2~1.5千克,具有合成、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5,6],也正因此,肝脏成了“易胖体质”,代谢、解毒等任何一个功能受到影响,不管是胖子,还是瘦子,肝脏脂肪都可能超标。 1.酒精 [7] 喝酒后,90%~95%的酒精会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进行代谢,然后直接或间接调控脂质代谢,导致脂肪堆积或加重脂肪肝病变[7]。 [9] 每日摄入乙醇40克(相当于50度的白酒100ml)连续5年以上,或连续5天每天摄入乙醇大于80克,便可导致脂肪肝[9]。 因为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因此这类肝脏「肥胖」又有一个单独的称谓,叫“酒精性脂肪肝”。 2. 营养不良 长期减肥节食、素食、偏食等可导致营养不良,使人体缺乏能量和蛋白质,反而会加剧肝脏内的脂肪沉淀。 [10] 这是因为蛋白质可以提供抗脂肪因子,使脂肪转变为脂蛋白从而顺利地从肝脏运出去,防止脂肪堆积,所以,成年人应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摄入蛋白质1~1.5克[10]。 3.药物 [3] 肝在药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代谢过程中,药物本身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可对肝脏造成损害,在50岁以上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药物所致高达40%,而脂肪肝是最常见的类型[3]。 常见药物有雌激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胺碘酮、嘌呤霉素、门冬酰胺等。 4.糖尿病 [11] 糖尿病致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21%~78%[11],这是因为糖尿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往往也伴随着脂代谢异常,因此会诱发脂肪肝。 5.高血压、高血脂 [9] 高血压高血脂人群患脂肪肝的比例比一般人群更高,即使是在非肥胖、非糖尿病的高血压血脂人群中,其脂肪肝的发生率依旧是年龄、性别、体重相匹配人群的2~3倍[9],所以,如果有三高问题,一定要注意控制。 虽然,上面五个因素容易导致肝脏“肥胖”,但是自身的肥胖,仍然是导致肝脏“胖“的主要因素。。 积极预防,逆转肝脏「肥胖」 和身体减肥一样,脂肪肝在发展成为肝硬化之前,也是一个可逆性的过程,只要去除病因,就可以痊愈。 1.合理膳食,节制饮食 一日三餐做到粗细搭配,常吃粗粮,同时控制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戒烟戒酒,尽量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2.调节心态,适当运动 保持乐观的心态,适量运动,每周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科学减肥 [9] 科学减肥应遵循安全有效的药物,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量运动,以2周减少1kg为宜,每个月下降不超过5kg[9]。 脂肪肝,给它「减肥」就好 [12] [9] 尽管,脂肪肝在我国富裕地区平均患病率达17%(12.5%~27.3%)[12],平均每10个人中,约2人有脂肪肝,但有研究显示,九成脂肪肝患者都处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这个时期只要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即可,不需要服药[9]。但如果发展成了脂肪性肝炎,就需要积极治疗了。 因此,了解并及时给肝脏「减肥」,在第一阶段治愈是防止肝脏进一步病变的黄金阶段。 现在,只需要上秤(华为智能体脂秤 3 Pro),配合使用“肝脏脂肪研究”App,即可在家检测肝脏脂肪等级,了解肝脏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毕秀荣.浅谈肝脏与代谢[J].中学生物学,2009:3-4. [2]张丽洁,张咏梅,李晓媛.浅谈脂肪肝的危害及防治[J].中外医疗,2010:191. [3]陈义文.脂肪肝危险因素的分类[J].安徽医药,2009:126-128. [4]Qing Ye, Biyao Zou, YeeHui Yeo, Jie Li, Daniel Q Huang, Yuankai Wu, Hongli Yang, Chuanli Liu, Leslie YKam, Xiang Xuan Eunice Tan, Nicholas Chien, Sam Trinh, Linda Henry, ChristopherDonald Stave, Tetsuya Hosaka, Ramsey C Cheung, Mindie H Nguyen.Global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non-obese or lea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Volume 5, Issue 8,2020. [5]张春梅,刘涛,李侠.肝脏功能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124-126. [6]江春平.肝脏——人体代谢『化工厂』[J].老年健康,2014:56-57. [7]朱雅丽,季晨阳,乐佳清,吴俊俊,王楠,富浩轩,吴涛.酒精与肝脏脂质代谢[J].生命科学,2014:66-71. [8]史伟红.脂肪肝危险因素[J].中国保健,2010:131-131. [9] 彭莺峰,凌云.脂肪肝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9:93-95. [10]严思敏 .脂肪肝的营养治疗与实例分享[J].医师在线,2018 [11]黄远航,刘璟瑜,何辉,张莉.Ⅱ型糖尿病脂肪肝易患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0:142-143+146. [12]陈光榆,范建高.中国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73-76.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