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解病】眩晕症是怎么回事?

 风声之家 2021-06-26
原创 汶东内经讲堂 汶东内经讲堂 今天

眩晕症.mp300:0018:32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解《中医解病》的第六集,这一集我们讲解眩晕症。眩晕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头晕症。眩晕症一旦发病,就会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在发病的同时,还会伴有恶心的症状。严重一点的患者即使躺在床上也会晕的不行。

眩晕症是中老年慢性病患的常见症,尤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中老年患者中多发。

关于眩晕症,中西医有不同的认识。下面我们就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讲解一下眩晕症。我们先说西医的认识。

对于眩晕症的辩证,西医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耳石症,另一类是美尼尔综合证等。

图片

一、耳石症:

耳石症患者表现的眩晕与头位有关,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耳石症往往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之后会逐步缓解,耳石症患者发病时可见显著眼震,每个眩晕持续时间差别比较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几天之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二、美尼尔综合证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发病时容易摔倒,患者有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且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

美尼尔证的发作时间,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眩晕症多次发作之后,患者会发生耳聋的加重,当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图片

关于导致眩晕症的病因,在西医看来同样分为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者耳部的前庭神经病变导致眩晕症的问题。导致内耳迷路或者前庭神经病变的原因,大致可认为是发炎或者积水。

2.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

西医对于眩晕症病因的这两种认识,对于中医是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我们知道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的医学体系,中医的辩证体系在阴阳,也就是体内的阴阳平衡,而西医的辩证体系在解剖学,这两个医学体系虽然很难融合,但却有相互借鉴的意义。

图片

在眩晕症的治疗方面,西医采用大多是抑制剂,就比如前庭神经镇静药。另外也用到利尿剂,和激素类药物。简单说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的抑制眩晕的作用还是不错的,但缺点是不能治愈疾病,而且疾病还会朝着严重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中医对于眩晕症的看法。

关于眩晕症中医有多种分型辩证,就以中医内科学的分型辩证来说:就有5种之多,就比如肝阳上亢引发的眩晕症,还有气血亏损引发的眩晕症,以及肾精亏虚引发的眩晕症等等,在眩晕症的认识方面,中医的分型辩证有很多种,都是依照中医理论的分型辩证方法确立的。

今天,我们就介绍两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眩晕症的类型,一种类型是肝阳上亢证,一种是阳虚水泛证。肝阳上亢证在中医内科学当中有介绍的,阳虚水泛的类型在中医内科学的教材中没有,我们就依据《伤寒论》中的条文给大家讲解。

下面我们先讲解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故名思议是肝脏中的阳气不受制约,而上亢于头目的症状。我们都知道,阳有向上的作用,肝中阳气也是同样,如果人体肝脏之中的阴气偏弱了,肝中的阳气就不受制约了,肝中的阳气一旦不受制约,人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患者就会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体震颤,舌红苔黄腻等等。如果摸患者的脉,状若弓弦,搏动有力,且快速。

关于这个症状表现,为什么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呢?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肝阳上亢会导致患者脑部的压力增高,这时患者会出现头目的胀痛,头晕目眩等症状,另外还会导致急躁易怒的情绪。

图片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患者出现的头晕目眩和肢体震颤的疾病,都要向肝经疾病去考虑。

我们学习《黄帝内经》的朋友都知道,肝主目,在七情之中肝又主怒。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头目胀痛,急躁易怒的症状时,我们就要去朝着肝经问题去考虑。

除此之外,口苦也是肝经症状的一条重要线索。一般肝经有问题的患者,由于肝经的疏泄不利,会导致胆汁不能沿肠胃下行,反而上泛,胆汁一旦上泛,进入胃,患者就会觉得口苦。

除此之外,肢体震颤,面色潮红,同样指向肝经的问题,因为肝主人体一身之筋,如果一个人肢体不协调,同样也有可能是肝经问题导致的。

后面最重要的一条,脉如弓弦,这是典型肝经不调的脉象,如果再加上有力而快速,这都是热的表现。中医基于上述表现,判定这种类型的眩晕症为肝阳上亢证。

关于肝阳上亢证的处方,中医内科学当中推荐的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医学家胡光慈编著《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是一个中医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方剂,同时对于高血压导致的眩晕的作用也很好,另外这个方剂也有治疗干燥症的作用。

现在天麻钩藤饮这个方剂,已经有成药了,成药的名称叫做天麻钩藤颗粒,吃起来很方便,这个颗粒剂的成药和煎药功效类似,更适合煎药不方便的患者使用。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像方剂那样方便调整。

关于天麻钩藤饮这个方剂,我自己编了一首方歌,和传统方歌不一样,我个人觉得这个更好背,今天推荐给大家。

天麻钩藤饮方歌:

天麻钩藤夜交藤,栀子杜仲桑寄生,黄牛决明益母草,茯神安神血压平。

天麻10g,川牛膝10g、钩藤各20g,石决明20g,山栀10g、杜仲20g、黄芩10g、益母草10g、桑寄生20g、夜交藤20g、茯神10g。

图片

下面讲解第二个类型的阳虚水泛证。

我们先说一下阳虚水泛证这个证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中医认为,在人的体内水行于三焦经(淋巴系统),散布于五脏六腑之中,之所以能起到滋养五脏,代谢人体毒素的作用,是因为受到阳气的制约的。人体的阳气的作用,可是使水液蒸腾于上,滋润人体上部,同时也可使人体内水液通过汗液,尿液代谢出人体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而人体的阳气一旦弱了,水液的代谢能力就弱了,该排出体外的水分排不出去,多余的水分滞留在人体内,中医就称之为阳虚水泛。

那么,阳虚水泛的患者会有什么症状呢?

患者会有身体和四肢怕冷,小便不利,胃部的悸动不安,头晕目眩,身体肌肉跳动,人体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下肢浮肿等症状。另外还会有腹痛、腹泻或咳喘、恶心的症状。阳虚水发的患者,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且滑,并有脉沉细等等一些列症状和肢体表现。

那么,眩晕症的阳虚水泛指的是哪一个脏腑的阳虚呢?

这里的阳虚水泛指的脾阳虚,但其实肾阳也虚。临床上几乎见不到只有脾阳虚而肾阳不虚的患者。

随着人的脾阳渐虚,人体的水液代谢能力也会逐渐变弱,这时候人体小肠泌别清浊的能力减弱,人体的水液不能分布于脏腑四肢,就会出现旱的旱涝的涝的现象,就比如在上面出现干燥症,在下面大量水渗入大肠,导致人体出现慢性腹泻的问题。

图片

那么,人体水液代谢的问题为什么会引发头晕呢?

这是西医带来的启示,在过去我们只知道,阳虚水泛会引起头晕,但却不知道机理。直到西医公布了内耳迷路或者前庭神经积水会导致头晕症之后,才使得中医证实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中医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障碍,会造成人体各部位的局部积水。内耳迷路或者前庭神经积水就是这样一个现象。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旧水不去,新水不来,人体内的任何部位一但积水日久就会引发炎症,日久不治还会导致局部神经坏死,眩晕症就属于这个情况。

下面讲阳虚水泛证的治疗,关于阳虚水泛这个症状,在中医内科学当中是没有的。 我只能依据个人的经验讲解。

在中医内科学当中,对于广义的阳虚水泛证,有一个通用的处方,这个处方就是真武汤。真武汤这个方剂出自《伤寒论》,在《伤寒论》条文中,真武汤用于治疗心下悸动,头晕,和肢体震颤。临床看,真武汤不仅有治疗眩晕症的作用,同时还有治疗帕金森症的作用。

真武汤的组成:

附子6克、芍药10克、茯苓10克、白术20克、生姜3片。

真武汤在中医内科学当中,是一个治疗阳虚水泛的专用方,无论是什么病,只要一涉及到阳虚水泛证,就使用真武汤。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这个方剂效果未必理想。

一般情况下阳虚水泛这个症状,是一系列的症状组合起来的,组方时,还有可能会用到附子理中汤,八位肾气丸,防己黄芪汤等方剂组合使用,这样组合用方效果会更好。

阳虚水泛证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症状和人体的元气虚弱有关,现代社会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了,但是人体内的先天精气是有定量的,因此人体在进入老年阶段之后,由于先天精气的不足,就会造成人体的多病。而阳虚水泛证,就比较符合精气亏虚导致的肾阳虚证。

图片

另外一点,人体的肾精亏虚,和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相关,就比如,现代社会有一个特点,把所有的学习阶段都集中在青少年阶段,把所有的体力和智力劳动都集中在中年阶段,把所有的休息都放在老年阶段。

我们仅从医学的角度讲,老年人生活的过于安逸,对于身体健康并不是什么好事。就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和高营养,与生活过度安逸有关,在我们享受着安逸、幸福生活的同时,就必须要面对这些疾病的高发病率。这也许就是幸福生活的代价吧。

关于眩晕症的中医辩证类型有很多种类型,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只能解读这两种类型了。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带给您一些对于眩晕症的正确认识。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本次课程,在本期课程文字版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天麻钩藤饮和真武汤的方剂组成和用量。另外,还准备了这些方剂中的部分中药材的图片,你能认得出来吗?欢迎大家在微信群里一起学习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