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言锋语】结对结对,对对对!

 新用户7590xbWs 2021-06-29

从巴城出发,驱车半小时就到了沙家浜。今天是受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沈开弟校长之邀,一同前往常熟市沙家浜镇参加两镇社区教育中心“环阳澄湖游学联盟”签约仪式。
 
两周前,开弟校长就与我探讨过结盟一事,因为这是他深思熟虑的想法,今天得以成行,也算是圆梦之旅吧。开弟校长是我十分佩服的人,他身兼巴城镇文联主席一职,巴城是昆山文化重镇,文联的工作也是繁杂多样。令人感动的是,他却把重心或者私心放在了我们社区教育。他始终有着开放的思想、开拓的思考、开阔的思路,在做好常规工作之余,积极开辟新天地,探索新征程。
 
一开始真没想到沙家浜离巴城这么近,总感觉沙家浜在很远的地方,因为沙家浜是遥远的儿时的记忆,印象中老式黑白电视机里会经常播放《沙家浜》的选段,父辈也会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哼唱几句,在脸谱化严重的年代,阿庆嫂就是眉清目秀、正义凛然的漂亮村姑,而刁德一就是尖嘴猴腮、丑陋猥琐的奸诈之徒。
 

▲沙家浜镇社区教育中心金雪明校长作讲解

沙家浜因红色经典久负盛名,而如今的沙家浜又拓展了路径,成为江苏省首批游学基地,积极对接中小学,打造思想教育基地,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不断书写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在沙家浜社区教育中心金雪明校长带领下,我们先后游学了江抗东路司令部筹备会议旧址、新四军养伤处、阿庆茶馆、沙家浜景区,一处处实景再现、一件件珍贵史料,让人深切体会沙家浜的历史沉淀感,对于革命人物不禁肃然起敬。
 
“游学”这个词真的好,它突破了“旅游”的局限,突出了“学习”的要素,打破了“游玩”的常规,聚焦了“学术”的概念,“游学”让“游”与“学”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游学不是旅游,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见景就拍、见人就照”,“游学”已上升到学术的范畴,既有了户外放飞的惬意,又多了份学有所获的满足。既然是学术范畴,不可避免要有课程设计、课程资源、游学线路、服务平台等等。游学有了课程,也就有了灵魂。
 

 ▲沙家浜景区

沙家浜一手打造的“红绿新学堂”值得我们昆山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在红色文化基础上,把国防教育、湿地科普、老街影视、芦苇画作等完美融合在一起,设计出风格独特、适合不同学习群体的游学线路。“红绿新学堂”突出“学”和“教”的元素,重视学习者的体验和自悟。
 
金校长在介绍时,特别提到他们社区教育中心已经与常熟市各中小学完美对接,从宏观的常熟市市级层面直接部署,打通了中小学生来沙家浜游学的通道,使沙家浜充分发挥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育人功能。
 
相较之下,我们昆山在这方面落后了。不要谈中小学校与社区教育中心对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社区教育中心是干嘛的,或者压根就不知道有“社区教育”这个词,在昆山,社区教育中心与中小学、幼儿园是完全脱节的。

其实,昆山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2001年就出台了第一个政府文件《昆山市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方案》,2007年是“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2010年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发展至今,昆山已经拥有多个全国社区教育品牌,全市各区镇都有适合市民学习的学习苑、学习体验基地、游学项目等,成绩斐然。
 
既然社区教育有这么多成绩,拥有这么多的成熟的资源和平台。我以为,市级层面应该宏观部署,昆山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把这些资源用足用好,满足全体市民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孩子们的学习所需。
 
但是,我感觉现在学校的学生整天窝在学校里是个大问题。教室、食堂、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长期以往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创新,应该引起重视!学生应该多走出校门去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写一写。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道理谁都懂,可是一到真正实施开展,就被各种原因束缚了手脚。殊不知没有一点伤痛的记忆怎么能叫成长?多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活动,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说现在因为安全、疫情考量,不能“春游”“秋游”姑且不谈,家门口那么多现成的资源不用,实在令人扼腕!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模式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社区教育应积极与学校、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整合一切教育资源,使全体市民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满足全体市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第一批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宣传片

“环阳澄湖游学联盟”的签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各中小学、幼儿园完全可以主动与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结对共建,双方签署协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尤其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各区镇的学习体验基地、学习苑、游学基地去游学,有的基地就在学校附近,连大巴都不用,徒步前往即可,毫无安全之虞。
 
当然,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应当主动作为,以教育惠民为指引,以学习型氛围创设为己任,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主动对接中小学、幼儿园。目前来看,我市现有的16个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知名度还不高,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率还不足,亟待我们社区教育中心科学谋划,积极部署。社区教育人需牢记,我们做的虽然是小事,却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我们要为孩子们打造好“家门口的学习基地”。
 
而且,各中小学、幼儿园与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结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案。我们一天到晚教育学生要爱国,可是如果学生连家乡都不爱,何来爱国?让学生浸润在家乡乡土文化中,让学生痴迷在家乡小桥流水间,让学生沉醉在家乡厚重积淀里,这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与信义小学签约

可喜的是,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去年12月23日,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与信义小学签署校校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千耦其耘 最是半塘——田园诗画课程项目”。项目于2021年正式实施。项目开展以田园为核心,围绕熟悉种植工具、认识种植要素、体验种植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设劳动体验课程。信义小学利用巴城镇社区教育资源,以“实践+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巴城老街游学、悦丰岛有机农场实践、林石嘴科普探秘、湿地公园采风等形式和方法开展尊重儿童自然天性的、生活化的各种自主实践体验活动。最后进行成果分享——创作田园诗画集,记录成长、耕耘与收获。

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幼儿园与本区镇的社区教育中心结对,因为这样的做法就是对的!

▲第一批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第二批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一家之言

【峰言锋语】我在信义小学磨课
【峰言锋语】现在考生停止提前交卷?
【峰言锋语】智慧助老我先行
【峰言锋语】培训乱象何时了
【峰言锋语】这里的人们静悄悄
【峰言锋语】最周庄,何止于风景!
【峰言锋语】《山海情》有啥好看的?
【峰言锋语】食堂里的定情物
【峰言锋语】美女小姐姐(附彩蛋)
【峰言锋语】再见,震川西路171号!
【峰言锋语】加强心理教师和校医队伍建设  助力昆山教育优质发展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效率之思考
【峰言锋语】“随手拍”“行车拍”,我看行!
【峰言锋语】每天与你擦肩
【峰言锋语】稻香里的一次约定
【峰言锋语】巴城之行,不虚此行
【峰言锋语】从实求知 美美与共
【峰言锋语】风雨无阻
【峰言锋语】是时候展现自己了!
【峰言锋语】情人节,道别离!
【峰言锋语】哪来的这份热爱?
【峰言锋语】《隐秘的角落》鉴定为三级片
【峰言锋语】这一次邂逅
【峰言锋语】支支我笔,悠悠我心
【峰言锋语】开学了,不得不说……
【峰言锋语】等疫情结束了……
【峰言锋语】该尊重文字了!
【峰言锋语】这一次牵手,注定是一辈子!
雅人,雅兴,雅诵:这样的雅集,真的太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