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孟诜食疗特色,探究孟余堂千年非遗传承

 传承中医养身 2021-06-29

       孟诜(shēn)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擅于药物研究,重视收集医方和饮食疗法,继承和发展了食疗方术,并著成《补养方》流传后学,经补充名为《食疗本草》,成为饮食疗法的第一部专著,为食疗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孟诜系公元621~713年间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曾举进士,武则天时期出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司马。后来升为春官侍郎。唐睿宗未登基时召孟任侍读。长安中(701~704年)任同州刺史,兼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初(705年)归伊阳(今河南省西部汝阳)山居,专门从事药物研究,开创中医膳食养生堂号孟余堂。

       孟诜之学,继承了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学术成就,并有所补充和发挥。孟诜年轻时喜好方术,四十多岁时拜孙思邈为师。受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学术思想的影响,在食疗和养生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孟诜的食疗学术特色

       1.提倡食疗治病养生。孟诜十分敬重孙思邈,继承了孙思邈重视食疗的学术思想。《千金要方·食治》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常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孟诜40岁拜师于孙思邈后,受孙思邈食疗治病和食疗养生思想的影响极大,大力倡导食疗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孟诜曾对亲友说:“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旧唐书·方伎传》)。

       2.重视食药禁忌孟诜非常重视食药禁忌,其中受到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中“不可多食”“不可久食”食训以及《神农本草经》食禁的影响,在他的《食疗本草》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食药的禁忌,收集了许多来自实践印证的食忌内容。

       3.丰富藻菌类的食疗内容。孟诜的《食疗本草》丰富了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食疗本草》收录有紫菜、船底苔、干苔、海藻、木耳等品种,较之《千金·食治》只录有海藻、昆布而言,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除了记录有食药的性味主治、食物宜忌外,还附有很多简便实用的食疗验方,并且注意反映当时的食疗经验和他本人对食药的实际应用情况。实用性很强,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

       孟诜(shēn)是唐朝医学大家,生平尤为重视不同种类食药的搭配和禁忌。孟诜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稳中求效”的膳食养生和中医治疗准则。

       孟余堂一脉传承,始终坚持以温良的膳食茶膏和现代科技萃取产品为主,甄选源头道地药材,组方温和,稳中求效,在降低药物对身体不良影响的同时,提高治疗效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