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原因的思考

 国学新知堂 2021-06-30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众多杰出人物,带领了许多学派,互相诘难,相互促进,在争鸣中发展,异彩纷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学术思想最活跃、最繁荣?

我们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思想,都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都有它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物质基础。现实是土壤,思想是果实。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在几乎相同的时期里,世界几个独立的文明区域,发生相似的事情。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我国有老子、孔子;印度有佛陀,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多么令人惊奇的现象!历史学家将这个特殊的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若要了解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起源,探索那众多思想流派繁荣的原因,就必须从当时整个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寻找根源。春秋战国上承三代,所谓三代就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历史学家一般将周平王东迁这一事件作为三代与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对于当时代的人们来说,周代以前的历史仍然是很模糊的。原因在于那些时代的历史记载不发达,很多事迹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着。那个时代,大概只有周王室有史官记事,而诸侯王的史官设立,要等到诸侯国的政治和经济获得大发展之后。

三代时期,贵族的地位是世袭的,他们不仅拥有权力和土地,掌控着社会的全部财富,还独享文化和教育。平民阶层则被固着在土地上,与知识和文化则是绝缘的。三代的学问都是由统治贵族委派专门的官员从事。例如,司天官掌管天文和历法;祝、宗、卜、史掌管文书、记事、祭祀、卜筮等事务;医官掌管医药等学问。这一局面人们称之为“学在官府”。所以,三代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可是,伴随着各诸侯国政治和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原有的政治和经济的秩序悄然发生了变化。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成为了必然的历史趋势。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开始挑战以周王室为代表的世袭贵族的地位。

新兴地主阶级逐渐掌控土地与权力,世袭贵族便没落了。降为平民的贵族,也就将知识和受教育的权力也带入到平民阶层中间。平民接受了知识,逐渐成为文化的主体。这也就促使了新兴的知识阶层的产生。官学散落,私学兴起。

对于平民阶层来说,知识是新鲜事物,必然会引起极大兴趣。而且又值乱世,社会变动激烈,人民生活困苦,国家生存艰难,有抱负有理想的士子都希望利用自己的学问治乱救世,建功立业。另一方面,新兴的地主阶级极需要新的工具来巩固他们刚刚崛起的地位,所以他们主张招贤养士,给予他们资助,允许他们自由思想。形成宽松了政治文化环境。这是形成学派林立的先决条件。

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各阶级盛衰消长,激烈的竞争,尖锐地对立。各个阶级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反映到思想界,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总之,种种原因促成了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