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娃“多”积食,脾胃虚不分年龄,退休老中...

 Huienqka9d96ty 2021-06-30
十娃“多”积食,脾胃虚不分年龄,退休老中医:脾胃虚“对手”发现,不一定要靠吃药
 
积食对于大部分宝妈来说,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但是大部分妈妈对宝宝积食这一概念还是模棱两可,认为积食是正常现在,没有引起重视。而现在可以说是'十娃九积食',所以孩子积食症状是随处可见的。
 
积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及时帮助孩子清理就好,但是不能拖太久,拖越久对小孩子危害越大,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脾胃。现在有的人为了显现出自己疼爱孩子,给孩子吃这吃那,导致孩子进食过多,造成积食现象,还不引起重视,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脾胃,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7岁的小竹子是个非常优秀又听话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性格方面都非常的招人喜欢,但就是唯一一点不足,个子太矮了,也没有同龄人那样的体质,总是动不动就生病,平常还不爱吃饭。
 
为了孩子,小竹子的妈妈和奶奶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弄好吃的,其中最常吃到的就是——大骨头汤。可是连续吃了一段时间,小竹子的营养不但没有跟上来,反而身体越来越差了。
 
后来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小竹子脾胃虚,而大骨头汤多油脂,吃了之后更加加重了脾胃虚的症状,因此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
 
脾胃虚的孩子,总会有这些表现
 
1、鼻梁有时候会有突起的青筋;
2、打饱嗝的时候会有一股酸臭的味道;
 
3、大便“羊屎蛋”很干、有时候还便秘;
4、身体有时候会出现湿疹;
 
5、睡觉翻来覆去、喜欢趴着睡流口水;
6、有地图舌、会挑食厌食、发育比同龄慢;
 
为什么退休老中医,不建议儿童脾胃虚,乱吃药呢?
 
明代名医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说通俗点,五脏六腑的运行就像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里,脾胃是中心的轴,大多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脾胃乃“后天之本”,我们身体中所需要的能量,也都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得来的。脾胃的养护就显得更重要了。

儿童本身脾胃发育就不完善,脾胃已经受伤,吃药则是再将这个本身就根基不稳的地基,再用锤子敲上一击。

而南师所说的则是用外药来治疗脾胃虚,将这个外药敷在肚脐上。
 
老中医推荐一个好物,对付脾胃虚“有一手”
 
外敷方出自南师《我说参同契》,将艾绒,桂圆,花椒,白芨,陈皮,桂枝,茯苓团这几类药材研磨碎,然后揉成一个球,用医用胶布贴到肚脐(神阙穴)上。

肚脐在中医叫做“神阙”,这里皮肤最薄,没有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直接相连。不要小看肚脐,它很会吸收。身体需要的就会吸收,不需要就不吸收,所以用脐贴对付脾胃虚是非常好的

同时,肚脐是人体经络穴位最多的地方,又连接着五脏六腑,况且脾胃和肚脐距离还近。
1. 艾绒、桂圆、花椒——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消除寒气,专门针对脾胃寒的问题,将体内寒气散出去,再给脾胃注入一股阳气。
2. 白芨、陈皮、桂枝——补心脾、益气血,脾胃虚就要先健脾,让脾胃恢复他的运化之力。
3. 茯苓团——增强免疫力,健脾补脾,在增强免疫力的基础上,再一次对脾胃功能进行巩固。
 
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儿童,大人都可以用,睡前贴于肚脐处,另外可以于足底涌泉穴同贴,早上睡醒撕掉即可,坚持1-2个月,脾胃好,吃啥都香
 
中医养生其实就是调理五脏六腑之间的平衡,夏季养生正是养脾的好时机,趁早行动起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