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朴严谨乃治学——《论语》悟读【395】

 新用户97560OBk 2021-07-0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第十五篇第二十六章:

【原文】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悟读】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语自《格言联璧·处事类》,勉强把“不知”作为“知”,人生之大愚也。

对本章的理解,历来争议多多。比如朱熹就引用了胡氏的解读:“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其实,夫子本章主要强调了一种严谨质朴的治学态度。

对于治学,夫子有自己一贯之态度。《为政》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为政》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皆反复强调了一种“严谨存疑”的治学原则。

“史之阙文”,古代史家记载历史,信则信,疑则疑,史料不足,阙文待补,绝不臆造,本着“信则书之,疑则阙之”的史家公则和“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忠信精神。

“有马者借人乘之”,是本章的疑点。字面意思很是清楚,有马之人把自己的马借给别人用,此处应该是一种比喻,自己将尚未调驯好之马托付给人用,如同史料不足时史官付诸阙如,此为古人“朴素而真实”之做法;还有一种解读,是说自己没能力,就让给有能力的人来做,和上句的史之阙文,表述的是一个意思,不强为己能。

古圣贤言,去今甚远,不必强解,但求把握大义。本章夫子也是借治学之道,感慨朴实传统之丧失。


世风多虚浮,传统日渐稠;

质朴无处觅,吾愁哪个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