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置针贴膜下惊现“暖棚效应”?一文掌握固定要点

 紫燕玥玥 2021-07-04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留置针贴膜下惊现“暖棚效应”。


话题再现

近日,小Z护士的宝贝儿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体温高达40℃,根据血常规化验结果,医嘱需要静脉输注头孢美唑注射液,一日2次,输注3天。

图片

去门诊输液室打针时,小宝贝主动要求打留置针,说这样不用每天挨打了。

小宝贝很懂事,穿刺过程全程非常配合,不哭不闹,还看得特别认真。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留置针固定时的视频片段:

转眼到了第三天,细心的小宝贝发现手背上的留置针敷贴下聚集了好多小水珠,觉得好奇怪,想要护士妈妈给他解释一下。

图片

小Z护士虽然知道原因所在,但要解释给孩子听可不是那么容易。

但既然好奇宝宝提出了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留置针贴膜下出现小水滴的原因吧。

留置针贴膜下聚集小水珠,又叫“暖棚效应”,类似于农民种菜时搭建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大棚里的热气和水分一蒸发,塑料薄膜下就会有水珠聚集。

导致留置针贴膜出现“暖棚效应”的因素有很多,如:无菌透明薄膜敷料的透气性、留置针的材质、病人的出汗情况、天气是否炎热,等等。

要避免“暖棚效应”,选择一款好的敷料很重要。好的敷料要具备粘性合适(根据不同的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贴合度好(好的敷料贴在人身上没有太大的异物感)、透气性好、低致敏、少残胶等特性。只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十全十美的敷贴,只有相对合适的敷贴。

看上去款式差不多的透明贴膜,有些只做到了透明、无菌和粘性,但透气性是个高科技的技术难题。好的贴膜要达到外面的水进不到贴膜里面,贴膜下的水蒸气可以透出去,也就是所谓的“半透膜”。

因此,为避免出现“暖棚效应”,在留置针穿刺时应选择一款合适的透明薄膜敷料,固定时规范操作,特别是固定贴膜时记得给导管塑型(捏压导管凸起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留置针的固定要点:

图片

具体可对照下面这张示意图:

图片

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知多少?

小儿生性好动,留置针固定确实是个难题,特别是出汗多、不配合的小儿。为此,操作时护士总会想方设法,如用胶带把敷贴的上下缘做一下辅助固定。

图片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其特殊性,在妥善固定留置针软管后, 另取一条长胶布将穿刺部位沿头围固定一圈,能有效防止因哭闹、出汗等原因致针头滑出血管而引起的输液渗漏。

图片

当然,有时还会选择有弹性的绷带进行缠绕包裹,但此时务必注意将穿刺点暴露出来,万一有渗出肿胀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有些护士会将弹性棉柔宽胶带开个窗,剪成“窗口贴”,固定在无菌透明敷料之外。这个固定方法很有创意,也很有爱心,小孩子都喜欢。

图片

这个方法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取3M弹性棉柔宽胶带一段(长度大于透明敷贴),在其中心剪出一个“心”形;

图片

第二步:按常规方法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待透明敷贴固定以后,再用3M弹力胶带加强固定。将写有留置时间的胶带固定在心形窗口的一边。

我们来看一下视频:

本文作者:董明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