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摩课堂硬核伤寒论之真武汤解

 昆仑一剑400 2021-07-05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伤寒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宜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方。《圣济总录》
先看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那么它“汗出不解”表证还在,还伴随发热,这种表位的发热要注意水饮。汗出了以后表证还在的话,这个就已经不是太阳病了,已经是伤津液以后,有少阴病的病机。
表证不解,然后里位心下悸(水饮)、头眩、身膶动,身膶动是水饮动经,是里位的水饮冲逆到表位上来,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是要照顾里位的水饮去利水的,比如说用白术、茯苓,因为真武汤它就用了这个茯苓、白术、芍药、生姜,然后去治这个水饮。
所以82条表面上是一个太阳太阴的情况,实际上它是一个外证,是一个用附子配生姜去治疗表位的情况(就是水饮),那么里位它采用了淡渗、还有苦温的这个方法。所以,真武汤它不能算是太阳病,它是太阴和少阴的一个合病。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这个意思,“二三日不已”,二三日在表位,那么四五日就要考虑传里位了。再看这个302条,这个讲的“少阴病得之二三日”的时候,它排除里证,二三日无里证的话,它就是一个表位的少阴病,就是少阴中风或者伤寒的这个情况,它二三日不已,传里以后它出现了腹痛就是一个里结,里结伴随小便不利,这是一个水证。那么四肢沉重和疼痛,这是一个外证,自下利者,这是一套太阴的水证,属于有水气,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这一系列的症状它是一个病机,就是水气,水饮病,太阴。
水饮病还可以表现为咳嗽,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就是真武汤证,可以有这些情况,还可以轻度的肢体肿胀,轻度的,它不会是太肿,还可以轻度的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用了真武汤反而腹泻--腐秽自去,水饮从肠道出去了,大便也不干结了。
这种情况它使用真武汤去叫做温里利水,它主要是一个淡渗的,但是它兼顾有解表的这个作用。兼顾解表的作用主要是生姜和白术,白 术是可以走表位的,然后附子是看搭配,搭配的干姜是温里的,搭配的生姜,它可以有一点走表的作用,和白术使用,比如说白术附子汤,它可以治疗表位的水气疼痛。
真武汤在这里主要的问题,它是一个水证,主要是属于太阴的里位水饮冲逆,是太阴的外证,太阴病。为什么它可以说是少阴病呢?因为太阳病发汗以后伤了津液,或者本来就是少阴病的中风或伤寒,发汗没有好,就有少阴病的病机津虚存在。因为少阴病在没有以津虚为主的情况下,没有里证,没有伤及里位的时候,那么它主要是个表邪的存在的时候,这种情况它是少阴的驱邪法,是偏于实证的,但不同于苓桂术甘汤,也不同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同首先在于使用附子,尤其针对表位水饮是少阴祛邪法(辛温法),附子针对里位是太阴温里法。
就是说在少阴病的基础上,它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以祛邪为主,而不是补虚的方法,比如说这个少阴的中风、少阴的伤寒,还有这种真武汤之类的,使用附子温表,这些情况它是以祛邪为主,它不是为了去补虚,但是照顾到少阴津虚的用法,虚人祛邪用附子。
真武汤的原名就叫做玄武汤,可能是为了避讳唐玄宗以后才改成了真武汤,真武汤它在唐代以前,它代表北方(冬天寒冷),这个的意思就是水饮、水证的这个意思,它主要是温里、利水,那么它这个方子它不是一个补益的方法。
汉代的时候水剂汤的代表就是真武汤、玄武汤,一般叫做温阳利水,其实是温里利水,而不是表现为表寒。在82条这种情况下,它甚至是可以没有明显恶寒的反而有明显发热,这种情况还是要用附子,因为它里面的这个水饮是比较严重的,并且是基于少阴的津虚,舌像应该是舌淡胖、或者是胎白腻的。
曾经遇到过一个感冒两三个月老是不好,一直有汗,还发热,但是穿的衣服比较多,自己感觉不冷,那么这种情况里位有水饮,津虚有水饮已经不是太阳病,不能再去发表,就是用真武汤治疗,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
硬核伤寒论之三。忆忘202005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