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与精神类药物,才是治疗抑郁症的最强CP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前段时间,有个关于网易云音乐的话题火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面世应该时间也不算短了,却在近一两年重新被人发现、认识,并广泛应用到网易云音乐的各种歌曲评论区中,尤其是涉及到负面心理的那些曲目。

仅仅是作为人类存在,就已经让我愧疚万分。这是何等的自我否定,不仅厌恶自身,也透露出慢慢的厌世情绪。


(许多人正深受抑郁症困扰)

也许大部分的评论者只是爱上玩梗,但其中真正罹患抑郁症的人士,其实为数不少。

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其中,当最终被发现或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

我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起病例。

一个来访者,情绪比较激动,一直要求得到有良好资质的心理咨询。

我建议他去有资质的精神科,找医师进行系统的治疗。却被他狠狠地拒绝了。

“我要的是心理咨询,不要把我当精神病看待。”

病理学上的见解分歧,却变成了维护人格尊严不受侮辱的意气之争。这种固执的想法,在抑郁症患者中并不罕见。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病症并不会因为人的地域、身份、受教育程度而有所偏好,它发作起来是一视同仁的。

(电影《小丑》)

曾经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希斯·莱杰,因为服用过量药物而猝死在美国的住所。转眼间已经是十三年前的事了。

作为广受赞誉的演技派,他曾为饰演好片中的角色而把自己关在酒店,用心揣摩人物个性。

只可惜,入戏太深。他去世时,年仅29岁,正是美好年华。

小丑的角色和他的内心渐渐融为一体,再难拆分。

据他自己在访谈时透露的信息:他经常胡思乱想,给身体造成了极大负荷,常常使用Ambien安眠药辅助入眠,然而药效并不理想。

(患者服药应谨遵医嘱)

患有抑郁症的明星还有很多,例如张国荣、陈宝莲、崔永元、周星驰等等,都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大腕。

从他们的遭遇可以看出,金钱和名声绝不足以抵抗抑郁病魔的侵袭。也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去找过精神科的大夫查看过病情。

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来袭和触发是无形的。精神上所受的压迫,找精神科的医师来诊断,其实并无不妥。

抑郁症的成因

在世界范围内差不多有4亿人属于广义上的抑郁症,然而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会正确认识它,并寻求诊治之道。

仅仅在我们国家,就有9000万的患者数量,其中正儿巴经得到诊治的不过只有百分之八——一个冰冷而可怖的数字是,每年有20万人自杀。

自杀的人都是抑郁症吗?很难统计。

但是,若不是真正丧失了对生活的趣味和期待,从内心感到抵触与彷徨,很难狠下心走上这条绝路吧。

那么抑郁症的成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抑郁症患者需要外界的帮助)

不妨先来看看抑郁症的外在表现。正常人未罹患抑郁症时,往往对这种病患的理解停留和局限于字面意思:抑郁,不就是不开心吗?要么是难过、悲伤……总之整天都不高兴。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抑郁症的真实表现并不单纯是难过,而是觉得生活毫无价值,没有必要继续生存下去了。

外在表现为: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致。

钓鱼?没劲。打电动游戏?无聊。谈恋爱?麻烦。工作?不想动。

(封闭自我)

这不是懒惰,却比懒惰要致命得多。对湖光山色和清新空气没有需求,对大红大紫的影星和紧张刺激的剧情不予注目。

在病情初期,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病症时,并不会直截了当告诉你,我得了抑郁症。

他们更有可能说:我最近常常失眠。

其实还不止是失眠,与之相伴的是嗜睡。尽管睡了很久,但还是觉得累。

尽管一直赖在床上,却永远感觉得不到休息。在反复的醒来与入睡之间徘徊,从夜阑人静,到晨光熹微。在凌晨两三点,仍然有无数受折磨的灵魂沉沦于半梦半醒之间。

极度的身心疲惫,自然也就没有精神。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与抑郁症相遇?

一种说法是,若干候选基因彼此交互作用,它们一起引导和促成了抑郁的发作。

有一些动物实验的结果则表明,下丘脑异常也能导致相关激素、神经肽发生转变,进而破坏和改变脑区的结构与功能。

还有一种说法则比较激进。抑郁不能被完全视为一种病理上的衰弱和倒退,相反,它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没有付出代价,哪能收获成果?进入抑郁阶段后,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偏向于分析、理性,会更善于直面困境,解除矛盾。

就好比牛会反刍一样,抑郁患者会利用大量独处时间来“反刍”自己之前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相当有深度的分析过程中,一个个细节被高度聚焦,因而能够得到更佳的选择。

总之,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诸多原因,共同主导了抑郁的产生。

治疗抑郁,

心理咨询与精神类药物互为表里

抑郁的治疗方式很多,例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比方说电休克、经颅磁刺激等)、运动治疗等。

不过主流仍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理咨询,另一类则是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场景,图片来自网络)

心理咨询治疗主要干预的是人的认知观念,或者说,是为了改变患者的想法和观念而开展的。

如果不能在认知上有所改变,而简单地告诉患者,时间是治疗一切的良药,指望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样过生活,这是不现实的。

就好比酷热难当的午后,对没有条件开风扇、吹空调、享用冰镇饮料的人说一句:心静自然凉。很明显,不会有任何积极意义。

心理咨询,是在对患者的病史隐私完全保密与尊重的前提下,双方平等、友善交流,对患者始终正面引导,让他放松身心,以此舒缓压力。

这种整理情绪的交谈,效率不能得到提前的预估,也不能极为精确地进行事后测量。但是确实行之有效。

谈话的主旨,可以是启发患者不断回忆此前所取得的成就,在若干次激情、快乐的闪光片段中,将话题升华,告诉他,苦与乐并非是严格对立的,其实它们更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曲曲折折的前途中,必有自由的创想;在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里,也蕴含有不单调、不孤寂的甘甜。

每个人身上的独特个性和卓越品行,就是从社会关系中不断给予和索取、双向激励的桥梁与钥匙。

抑郁症的另一种治疗方式,则是药物。在2008版的英国精神药理学协会指南中指出,药物治疗是抗击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不断有新的药物被制成并投放市场。我国相继引入了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等。

(精神类药物,图片来自网络)

新型的抗抑郁药值得信赖,它们具有见效快、副作用较轻、中毒风险较低、服用比较便利的优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并且,在药效上,各种抗抑郁药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高下之分,但是,不同的患者群体应该对症下药,才能使疗效达到最佳效果。

其中,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都是效果好、安全系数高的药品,在近年来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有时候,医师也会根据病情的区分而酌量对药物进行增减,或者采用不同的药物联合用药。

双管齐下,对病耻感说NO

其实,对付抑郁症,还是应该尝试双管齐下,不必跟它讲什么客气。

精神类药物虽然有见效快的好处,但是一旦停药,很容易病情反复,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尚不明确,有些患者则出现了耐受上的异常。因而,不能因为开发出这些药物,就觉得有恃无恐,高枕无忧。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人与人之间的掏心窝子的交谈,其实就是最好的一味心药。

在临床诊断上,一般可使用HAMD量表来评定患者的罹患程度,在认知障碍、体重、睡眠质量还有种种躯干生理机能上都有所体现。

由于心理咨询更重视人的认知状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上,患者能够更为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关系重建、沟通能力恢复与加强的训练上。


(精神类药物并非万能,图片来自网络)

也就是说,配合心理咨询治疗,患者能够改善与亲友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家人而言,也是一个莫大的福音。

抑郁症患者往往为了提振精神,或者躲避心理郁结,而沉湎于酒精的麻醉中,甚至会一去不返地走上吸毒的道路。有些则易怒、焦虑,不仅自伤,而且伤人。因而,家人朋友对抑郁症患者最大的期望,首先是能够恢复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而心理咨询和精神类药物的双剑合璧,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

不过,有了好的治疗手段,还得患者自身能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首先就是要消除病耻感。

(摆脱病耻感,是治愈抑郁症的第一步)

此外,经过了前面的科普,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聊天,进入精神科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得了精神病。

必须先破除这种心理魔障。心理咨询和精神科的本质,都是为了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并没有道德上的褒扬与贬低之别。

或许有一天,会有更加优秀的药物被研发上市,也许会有更为精确的心理量表被撰写提炼出来。但对于心理疾病萌发到一定程度的抑郁人士而言,从现在起就进入治疗状态,积极对抗,不再逃避,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窦成学. 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19.

[2]汪慧芳.阶段性心理健康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的辅助效果观察[J]. 中国农村事业卫生管理,2018.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张国玲,于滨,张红,等.心理疗法辅助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