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思燕害怕香蕉,原因竟然是这个......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之前霍思燕的老公杜江,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提到霍思燕有这样一个心理问题:霍思燕最讨厌的食物是香蕉,并不是因为过敏而是看到香蕉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应,涕泪横流,甚至逐渐无法呼吸。

一开始夫妻俩并不明白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直到和一位心理学专业的朋友沟通后才知道,霍思燕对香蕉的反应和她童年时候的一件创伤事件有关。

妈妈去世的时候霍思燕还很小,当她知道妈妈生命垂危的消息急忙赶回家时,妈妈已经不在了。

进了家门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妈妈的黑白遗像,下面放了一大把香蕉,当时还年幼的她就把这种应激反应投射在了香蕉上,此后霍思燕别说是吃香蕉了,就算是看到、听到香蕉这个名字都不行。

投射

心理学上说,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心理作用,叫投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因为每个人的投射性思维不同。

前几天微博有个话题:“你有哪些忽然难过的瞬间”引起众多网友留言讨论。

其中有一条引起剧烈反响:

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小编本人是有过很多次这种体验。

周末或者小长假,周围人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单身的你发现竟然没什么人可约,结婚了的专注于自己小家庭的活动,未婚的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或者仅仅就是懒得外出,准备好品类齐全的零食,死宅在家。

刷剧,刷抖音,刷购物网站,都刷完发现距离晚饭时间还早,就加睡个下午觉吧。

没成想这一觉睡到了晚上五六点,醒来迷迷糊糊,分不清此刻是清晨还是傍晚,四下安静,手机也没啥动静,坐在床上,望向窗外暮色渐浓,忽然有种被世界抛弃、怅然若失的感觉。

研究显示,这种长时间午睡后醒来5分钟左右的情绪低落,跟大脑前额叶的血流不足有关。

大脑的区域分为新皮层和旧皮层,新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逻辑思维),但是反应慢;旧皮层负责自发功能(原始的,冲动的),反应较快。

长时间的午睡(两个小时以上)醒来后的前五分钟,新皮层还没有完全醒来,人的大脑主要是旧皮层在工作,会容易体验到恐惧、暴躁、悲伤、无力感、消极感这些情绪,这些情绪跟抑郁症类似(此处同情抑郁症的宝宝们一下)。

起床后短时间的情绪波动也被叫作“起床气”。

大约五分钟后,前额叶血流正常,负责逻辑思维的新皮层开始工作,之前的抑郁情绪也逐渐消退。

关于午睡到黄昏后引起的这种空虚、抑郁情绪,小编也采访了身边的同事,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

有个同事说:对对对,黄昏本身就让人不舒服,一个人独自醒来面对沉重的暮色,真的让人感到绝望。

另一个同事却说:好矫情,午睡醒来怎么会难过?不存在的,睡了一大觉,不是正好精神抖擞去打游戏或者去蹦迪吗?

还有一个同事说,之前没有过这种体验,但是生完孩子从医院回来后,有过这种午睡醒来心情极度down的状态。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起床气,并不是每个新手妈妈都会产后抑郁。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形成的认知也不同,投射性思维也不同。

看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有的人天生敏感,心脏脆弱;有的人生来钝感,百毒不侵。

那些让你忽然很难过的瞬间,一定藏着某个身心的创伤,在特定的场景被激发出来。那些被忽视或压抑的潜意识浮出水面。

喜欢雨天的人,或许是童年经历中下雨天带给他的欢乐很多,所以下雨就会触发他的愉快的情绪。

有个朋友的哥哥是在秋天意外去世的,所以他就格外讨厌秋天,他把哥哥去世的悲伤情绪和秋天链接在一起。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个情绪里都藏着我们过往经历带来的认知和体验。

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投射

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投射的分析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例如一个来访者对自己的同事,父母,伴侣都不满、挑剔,其实是他内心对自己的不满的外化。

当咨询师引领来访者分析自己的过往经历,发现他从小在原生家庭得到的肯定非常少。父亲是严肃而不会表达肯定和认可的个性,母亲爱干净又容易焦虑。

导致来访者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得不够好,对自己的认同感很低,自尊水平也非常低。看起来那么自信傲娇的一个人,没想到他内心居然觉得自己不配被认可和尊重,不配拥有所有美好的东西。

像物理学里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一个人觉得外界不认同他,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他自然要先发制人,先去否定外界的人和事。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类人,好像在他眼里就没有什么是值得赞美的。自己的国家不够好,执政党不给力,教育体制不好,经济模式不合理,总之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他觉得满意的。

其实这种人,内心是极度地不认可自己,他把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彻底地指向外界事物。

正如心理圈一句经典的话:外边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

一个人所有的外在行为,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外化反应。

每个人的投射性思维会对婚姻,亲子,人际交往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觉察自己和别人的投射性思维,会让我们更容易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解开很多困惑,消除很多误会。

如果自己无法通过自我觉察去看到自己的投射性思维,但又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劲,需要进行调整改变,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或许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

今日测试:

要突破投射性思维,首先需要确认自己有没有这种思维,我们来做个测试看一下吧。

指导语:根据自己过去的经历来回答以下问题,每道题选择A记1分,选择B记0分

1、我常常对那些亲近我的人保持警惕

A、是      B、否

2、这个世界总是对我不太公平

A、是      B、否

3、我经常会感觉,身边的人都和我对着干

A、是     B、否

4、生活经常虐待我

A、是     B、否

5、我的很多失败并不是我的责任

A、是     B、否

6、有时我会觉得,我做错事情,并不该受到责备

A、是     B、否

7、在一些合作的事情当中,总是会因为“猪队友”而无法取得目标

A、是     B、否

结果解释:

本测评的得分在0-7分之间,分数越高投射性思维使用越多。

0—2分:很少有投射性思维,很好请继续保持;

3分以上:经常使用投射性思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别人产生印象的时候,往往会假设对方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并将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然后再去理解对方。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习惯以自己的认知标准去衡量他人。这种方式并不成熟,建议尽快改变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