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德洪录50.1

 润泽园 2021-07-09

岩中花树

原文

【50.1】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

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

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此,不觉悚汗。

【50.2】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50.3】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50.4】一友问:“功夫欲得此知时时接续,一切应感处反觉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觉不见了。如何则可?”

先生曰:“此只认良知未真,尚有内外之间。我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认得良知头脑是当,去朴实用功,自会透彻。到此便是内外两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又曰:“功夫不是透得这个真机,如何得他充实光辉?若能透得时,不由你聪明知解接得来,须胸中渣滓浑化,不使有毫发沾滞始得。”

【50.5】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问:“如何'道’即是'教’?”

曰:“'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

【50.6】问:“'不睹不闻’是说本体,'戒慎恐惧’是说功夫否?”

先生曰:“此处须信得本体原是'不睹不闻’的,亦原是'戒慎恐惧’的。'戒慎恐惧’不曾在'不闻不睹’上加得些子。见得真时,便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闻不睹’是功夫亦得。”

【50.7】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50.8】先生曰:“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

【50.9】或问“异端”。

先生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50.10】先生曰:“孟子'不动心’与告子'不动心’,所异只在毫厘间。告子只在不动心上用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只为所行有不合义便动了。孟子不论心之动与不动,只是'集义’,所行无不是义,此心自然无可动处。若告子只要此心不动,便是把捉此心,将他生生不息之根反阻挠了。此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集义’功夫,自是养得充满,并无馁歉,自是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此便是浩然之气。”

又曰:“告子病源,从'性无善无不善’上见来。性无善无不善,虽如此说,亦无大差。但告子执定看了,便有个无善无不善的性在内;有善有恶,又在物感上看,便有个物在外。却做两边看了,便会差。无善无不善,性原是如此。悟得及时,只此一句便尽了,更无有内外之间。告子见一个性在内,见一个物在外,便见他于性有未透彻处。”

【50.11】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50.12】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0.13】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条理,便谓之信。” 

学员心得

同学:

关于良知今天又有了新的收获,良知真的就是自己的良师,由于自己的不觉知,自己的傲慢伤害别人时,自己就会流泪,良知是能感知到的,只是以前自己觉察不到老师说轻视别人是极大的恶,觉察到自己也存在这个要命的问题,这个问题几乎害了自己大半生,幸得老师指点,感恩

同学:

每日都看八颗心的图,今天“贪心”映入眼帘,一直以来我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笑是假笑或者不是从心底发出来的。最近时时在起心动念处调整自己如何做才能利益到更多的人加上反省功夫,切实一点点去做练习每天链接一位同仁。昨天我终于能感受到从心底笑出是什么感觉了才发现活着是如此的幸福念念去存天理

同学:

深悟:反观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私心之人,没有外在的私欲,从来不去计较能赚多少钱,觉得只要自己时刻在成长进步,做到这些,钱自然而来为什么自己的生命还是那么不舒展今天反省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贪名之心——渴望认真做事能证明自己,被别人认可,这不就是一份贪名之心嘛!

笃行:时刻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同学:

我发觉自己喜欢贪名、贪认可这颗心的背后是因为不自信再深一点缺少安全感再深一点是渴望被关注再深一点是需要得到爱仔细想想这些年无论跟谁交往都像个刺猬一样还真的没有对谁毫无保留真诚过原来是自己误了自己呀

同学:

良知是知昼知夜时时俱在的,每天记录三件善事后,夜晚时常有梦见默默做好事,与人交往说好话等事,总之善恶分明,践行为善去恶也不纠结;可想,夜间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时良知清澈可显,方是本体,如白天人亦耳目有所睹时尽能妙用夜间良知,可算是功夫得极致了。笃行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深挖贪念。

(转载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四部曲教育”,请勿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