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师茗月:没有不好的认知行为模式

 郑立寒 2021-07-09
这期和心理咨询师茗月老师聊的是情绪相关的话题。

刚开始特别担心,我们聊的话题会不会跟之前的情绪相关的内容重复。然后回过头来发现,每个人对情绪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上期文章回顾:心理咨询师茗月:你的情绪,身体都知道

郑立寒:

我发现自己在冥想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很多的念头。
 
心理咨询师茗月:

会,肯定会。很多时候当这些念头闪现的时候,我们去体会一下,那些念头带给我们的感觉。可以感知一下身体的某个部位。
 
每一种情绪,每一种感觉,其实都会在我们身体上有一个相应的反射区,这也是身心合一嘛。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当你去感知那些念头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时刻特别受伤,你也可以转化为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当你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特别有感觉,然后你就去感受那个部分,去跟那个部分沟通、交流
 
比如说,我感到我的肩膀很痛,那我们可以去抚摸着我们的肩膀,跟我们自己说,“我知道,你真的很辛苦,对不起,这段时间以来,一直让你帮我在承担这些痛苦。谢谢你,我爱你。”(参考文章:如何用“暂时隔离法”和“零极限”来清理情绪?
 
就是这样去跟自己身体和解,很多时候,当我们身体能够放松下来的时候,相应地,我们的心理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郑立寒:

嗯。我也发现,身体跟情绪关联很大。
 
之前我也听过一些朋友跟我说,她经常生闷气,然后得了乳腺结节。
 
心理咨询师茗月:

对,有一本书《生命的重建》,关于这个方面讲得很详细。
 
咱们中医上,也早就有了这种说法。“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其实就是说,每一种情绪对身体的相关部位,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尤其像我们说,肠胃是情绪器官,你会发现,情绪不好的人,或者是经常有压力感的人,都是肠胃不太好的人。因为他无法去消化这些情绪。


郑立寒:

但是我好像听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器官)比较脆弱,你的情绪更容易堵塞在那儿。拿我自己来说,我的消化系统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当情绪堆积的时候,胸腔(食道)部位有很明显的感觉。
 
心理咨询师茗月:
 
一般规律上来讲,肠胃是情绪的消化器官。但是情绪也分很多种,比如说,喜怒哀惧是最基本的四个情绪,那这四种情绪,它相对应的器官也不同,就更不要说,从原生情绪衍生出来的派生情绪了。
 
比如说,有个人经常生怒火,那可能他不会肠胃有问题,可能会头疼,或者是心脏不舒服,或者是肝不舒服;如果他经常悲伤,那他就有可能心肺不舒服,或者是肠胃,这些都有可能是反射区,就像你说的,也要看个人的哪个身体部位比较敏感。
 
郑立寒:

我之前也听过一些心理咨询师的方法,说是可以释放情绪。比如说,现在我有情绪,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释放出来。比如说,喊出来,还有具像化情绪等等。
 
然后,我发现每个人释放情绪的通道好像都不太一样,有些人通过呕吐,有些人是通过拉肚子,像我,就是通过哭泣来释放情绪。
 
心理咨询师茗月:
 
嗯,这个肯定是因人而异。就像你刚刚说的,呕吐,拉肚子,哭……这些都是一种宣泄情绪的外在方式,但是,是否达到了情绪的释放?不见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的人她会越哭越伤心,她没哭明白,她就会越哭越伤心,她会陷到那个情绪里的。

可能当时那一下痛快了,我们把当时的那个情绪相当于吐出去了。
 
如果这个问题的根源没有解决,那么你后面在发生类似的情景时,依然会再次冒出情绪。就像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只要提出需求,就感觉自己不懂事”,那个女孩子一直带着这种认知行为模式,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当她提出需求被拒绝的时候,她依然会感觉自己不好,哪怕你跟她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哭吧”,她宣泄完了情绪后,下一次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只能说,我们把当下的那个情绪宣泄出去了,如果没有去做疗愈工作的话,在下一次的时候遇见这种情况,那个情绪还会冒出来。
 
郑立寒:

那是不是只有通过改变她的认知模式,先纠正她的认知,然后再纠正她的行为,以后当她提出需求的时候,她就觉得“我值得”,就是需要把核心信念给修正过来?
 
心理咨询师茗月:
 
我们心理学上用“疗愈”,为什么不用“修正”呢?
 
如果我们用“修正”这个词的话,就代表过去的是错的。实际上,我们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会形成很多模式,这个模式不能从“对错角度”去评判,因为这个模式一定在某一个时刻帮助过我们。
 
只不过说,长大之后这个模式不适用了。
 
就像刚才我们说那个女孩儿,她觉得表达需求就是不懂事的人,于是她不去表达需求,然后形成一个模式,就是“我有需求,要么我不说,要么我就努力地自己去满足自己”。
 
在她小的时候,她真的获得了一些好处,比如说,所有的人见到这个孩子都会夸赞,“哇,这个孩子很懂事,很乖巧啊”,然后因为她的乖巧懂事,她可能获得了一些额外的收获。
 
也就是说,这个模式曾经在她小时候给她带来过收益,但是长大之后,如果她继续这个模式,就已经不适应于现在成人后的生活了,那她需要去做调试,需要去接纳她自己这个部分,然后需要去看见,自己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情结,学会重新地爱自己,如果说“修正”的话,那就变成了全盘否认她以前的那个部分了。
 
郑立寒:

嗯。您说的确实有道理,我之前也听过这种类似的说法,就是你的防御机制、适应模式曾经都帮助过你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