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淳丧葬习俗

 石岩里人_牛歌 2021-07-11

高淳县居民历来习惯于棺木土葬,家家都有祖坟山。解放前,丧葬礼仪根据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优劣有繁有简,各不相同。但不伦简繁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一般富裕人家对60岁以上高寿老人逝世,大都将丧事当作喜事办,丧葬过程较为隆重、繁琐、铺张。

   人死之后,首先要送红贴请抬棺材的人穿老衣,俗称穿"寿衣"整容入验,俗称"下材"然后在棺材前设供桌,立牌位。牌位前摆放一碗饭,饭碗上摆放一个煮熟之后拨了壳的鸡蛋,俗称"倒头饭",在棺材下面点一盏油灯,俗称"长明灯"还要在棺材前边一侧不间断地焚烧香纸。

   家人要日夜守孝。有条件的,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亡灵,俗称"做道场"。在此同时,要派人给亲朋好友报丧,把出殡的日期通知亲友,俗称"把信"让亲友作吊唁的准备。出殡之前,要请门师(即风水先生)确定出殡、接回丧、化灵的日期以及访什么生肖、忌什么生肖〈如访鸡忌兔之类〉,并公示村民知晓。

   出殡那天,亲友都要前来吊唁。外甥、女婿、媳妇娘家要雇锁呐(现大都雇请锣鼓队和八音队),准备祭品(除猪头、公鸡、鲤鱼外,还要准备五至七个菜、八碗饭、水果、糖块、香纸,孝对孝轴,盖被、现在还要花圈。女儿女婿还要备金童玉女),凡是需要做饭的亲戚,都要给抬棺材的准备十双草鞋(现大都买球鞋)和香烟、糕点之类。人死之后,要请房中人帮忙料理,吃小饭。出殡前一天的晚饭和出殡当天的午饭所有的人都吃正餐。出殡前一天晚上,要吹奏锁呐,敲打锣鼓,为死者"暖材头"。

   出殡那天,亲友前来吊唁时,儿孙辈和儿孙媳妇辈要男左女右地分别跪在棺材的两旁,表示感谢前来吊唁的亲友,女的还要哭丧,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叩完头,前来搀扶时方能起来。亲友吊唁死者时,先叩一个头,发孝布的发给孝布后再叩一个头。未婚的晚辈,女婿、外甥辈以及尚未过门的儿孙媳妇辈,要发给披风,其中未婚的晚辈们要发给红、绿、白三色披风(一般每个披风长为6市尺)。吃饭时,每上一道菜,锁呐都要吹奏一番,孝子还要给前来送殡的主要亲友和抬棺材的人叩头、敬酒。

  出殡时,由幡杆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孝对孝轴和金童玉女。然后,锁呐吹奏。由孝子中的老大披麻带孝捧灵牌,灵牌需有一人用伞遮住,不让见太阳,其它儿孙、侄儿辈身穿白色孝衣依次跟进。埋葬前,抬材的根据风 水先生测定的方位挖好墓坟,由一位抬材的唱名,请主要亲戚逐个验看〈实际上是索要礼物〉,亲戚要往墓坑里撒烟、撒钱,名曰"喜坑"埋葬完毕回灵时,要在村头用稻草生一堆火,灵牌和送殡者要从火堆中跨过。抬材的回来后,还要进行"赶鬼"由门师和抬材的手捧筛子、柳条、铜锣等物,一边敲打,一边跑步将"鬼"赶至村外,俗称"净堂'。回灵后,要设置灵堂,中间摆放纸屋〈灵牌置于纸屋内〉,两侧摆放金童玉女,供桌上摆放菜饭等供品。亲友们回家前都要在灵位前卸孝,主家要回赠糕、饭团、毛巾等。凡是前来做饭的还要带一半饭菜回去,另一半留给抬材的享用。若死者刚好81岁,孝子还必须讨七家不同姓的饭吃。

   埋葬后一连三天,孝子天天要往坟上送灯火。三日后,全家人(包括外嫁的女儿)要上坟祭祀培土,俗称"上三朝饭"。七日(具体日子由门师定),要设宴招亡灵回家赴宴,俗称"接回丧"一月左右(不一定刚好一月),全家人要再次上坟祭吊,俗称"满月"。之后,根据门师算定的目子,焚化死者灵牌、金童玉女及一切纸扎品,俗称"化灵"。三年后,全家人要再次到死者坟上祭祀,取掉作为行孝标志的孝花和孝鞋,俗称"满孝"。在这三年中,每逢春节贴对联,都必须用绿纸或黄纸取代红纸,内容亦不同。对50岁以内的死者,一般都从简办丧。对在外边死亡的死者,都不得进村入家办理丧事,一般在外边搭起凉棚,将棺材置于其中而举办丧事活动。十岁以内夭折的幼童称"少死鬼"不得葬于祖坟山,大都埋葬于"破山"之中。民间还有为未婚男女攀鬼亲的习俗,但为数不多。解放后,丧礼中的迷信色彩已逐渐减少,请僧侣做道场的己不多见。60年代推行殡葬改革后,实行火化,用黑布代替孝布,用花圈代替孝对孝轴之风已开始时兴。但延袭了数千年的丧葬风俗依然在农村中盛行。特别是随着锣鼓队、八音队的兴起,其丧葬仪式的隆重程度与过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们普遍叹苦说:"现在死不起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