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园林意境的升华——诗文

 蚂蚁景观 2021-07-14
本文部分观点和图片来自网络,并参考了杨鸿勋先生的《江南园林论》。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最近正值暑假大家有没有去园林中避暑呢?
这期我们来聊聊园林和绘画中的诗文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古典园林中,除了有我们熟悉的园林要素,诗文的运用正好使得园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园林毕竟不是自然,想在方寸之间感受自然之妙,最简单,也是最省钱的做法就是作诗啦~

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说话要顾左右而言他,不直接说,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所以诗文就成了园主诉说心事的传话筒,想要更好的理解园林,那么园林中的诗文就是一个突破口。

所以我们能在园林中看到大量的匾额,题刻,楹联和摩崖。所以这期我们就来聊聊园林中那些妙不可言的诗文。
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一件事,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并不在于绘画视点和方法的迥异,而在于画面的组成。
西方绘画大多为油画,上面顶多有来自画家自己的签名。
而中国绘画作品则迥然不同,除了画面主体,画面周围的文字和印章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一种诗文和绘画的协作。
南宋赵伯驹-汉宫图
富春山居图乾隆题字版
所以说我们今天做很多仿古效果图依然喜欢在图中加首诗,或者盖个章。这个传统真的是源远流长啊~
小蚂哥多年前的一张效果图,中间是一个破羊圈加了植物和诗文是不是有了点感觉。
所以很多研究中国绘画的专家认为,中国画实际上是绘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可以说是一种拼贴式的综合艺术。
对比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美国兴起的拼贴波普艺术,中国真的早得不只几十年。
不仅在形式上中国绘画和书法、篆刻依然融合,在内容上更是相互烘托,从而产生出一层表面以下的意境。真可谓妙不可言。
比如:“齐白石先生在90岁左右时开始喜欢创作不倒翁系列。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带着官帽的丑角。
但如果我们加上齐白石别有寄托的题记,画的意境就铺展开来了~
1922年,齐白石画的《不倒翁》,就直面社会锋芒毕露了,题诗为:“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90多岁的高龄,仍然对宦海沉浮永不倒的贪官污吏有着锋芒的讽刺。这类的绘画后来演变成了中国最早的漫画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回头再聊。
而我们知道中国的古典园林都是从画中来,入画也是对一个园林极高的评价。所以园林里无处不在的诗文就不难理解了。
仇英后赤壁赋局部
园林中不仅仅是园名,园中的各个景象也多有标题和抒发情感的诗文题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园林中的优秀诗文升华了园林的意境。
大体来说,可以把这些诗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建士大夫林泉隐逸的思想,一类则为富贵享乐的显耀,这也是封建士大夫在左右摇摆中的无奈。当然建筑内常用论经盘道,修身齐家等不在我们的考察范围~
这些诗文我们也可以大体归为四类:记事、言志、抒情和写景。这次我们重点来谈谈写景的。
   拙政园“雪香云蔚”

比如拙政园湖山上种有梅花,山中有亭名为“雪香云蔚”。
此亭原有“山花野鸟之间”的匾额。楹联为南朝梁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楹联和匾额配合,大大开拓了山林野趣的意境。也显示出设计者文徵明的文化底蕴。
蝉和鸟的聒噪映衬出院子的幽静,意境就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产生了。
文徵明在拙政园图中描绘的就是一幅幅质朴恬淡的山林野趣和楹联简直是完美的对照了~
  沧浪亭“翠玲珑”

沧浪亭竹林中有一建筑题为“翠玲珑”,周围大面积被翠竹环绕,加以楹联题咏“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把一个林中空间描写得颇有竹林七贤的“抱膝长啸于山林间”的豪迈。
如果你能想到竹林七贤是为什么在山中把酒吟诗,那么更深层的意境便出来了。这就是诗文对于景观的魅力所在。
而楹联中把风和水比作长笛和鸣琴,再配合翠竹的相互映衬,虽然身在市井,但精神早已超脱于自然之间。
   网师园“撷秀楼”

网师园中撷秀楼的“撷秀”,即收取秀色之意,为住宅的后厅,也称“女厅”。主要供园主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


题咏沈复的对联“岩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在山崖前拄着拐杖悠闲地欣赏云雾起落,在松树下横摆着古琴等待白鹤归来。

两句诗颇有王维“坐看云起时”的豪迈,非常视觉化的展现了一幅我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般的风景,古人非常喜欢在描写风景时加入动物和应用之物,比如这句当中的松,鹤,杖,琴。
   狮子林“立雪堂”

立雪堂取自“程门立雪”这副对联反映了主人以松竹风月为友,脱俗超尘的情趣“立雪”指是北宋时扬时和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程正在午睡,两人就侍立等侯,这时下雪了,等程醒来看到他们时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狮子林立雪堂题咏“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用松、竹、清风、明月做为意象,用“真佳客,是故人”表达情感,真的是经典。
  网师园“濯缨水阁”

突出享乐的题咏有网师园的濯缨水阁的楹联“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
这两句诗听起来很美,但内容是讲享乐,妥妥富人炫富的节奏。
大致意思是说:“家里放置着翡翠,有着殷实的经济基础,自然会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窗下守护着芭蕉,像着更夫一样生活的人,自然会感觉到夜间下雨的冰冷啊。”
而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的名字也出自《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寄畅园“知鱼槛”

寄畅园临水建筑“知鱼槛”出自庄子和惠子的哲学辩论,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个我在寄畅园的文章中已经聊过,没有看过的小伙伴请点击传送门:
景观师这辈子一定要去寄畅园【NO.59】

  留园“闻木樨香轩”

留园中的“闻木樨香轩”名字出自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的一桩公案。
宋朝的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叫黄鲁直,他不但诗写得好,书法也独树一帜,与苏东坡齐名,号称苏黄,他两人也在一起共同学佛,共同学佛、参禅、盘道,他俩关系非常好。
他跟庐江的晦堂禅师学禅,虽然他的学问非常好,但是学了三年也没有悟道,这一天,他问晦堂禅师:说有没有什么方便的方法、法门方法告诉他,让他早一点开悟。
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在他们那个年代,两三岁的小孩都要学会《论语》的,都能背诵《论语》的,何况这么一个大的诗人呢,所以这个话对黄庭坚,在他听来就是一种侮辱,他不高兴,但是也不敢在师父面前表露,他就跟晦堂禅师说了,说了我读过。禅师就说了《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吾无隐乎,意思是说,你们不要认为我隐瞒了什么,我并没有保留什么秘密。
这个师父的话,黄庭坚不懂,老和尚一拂袖就走了,就出门了,黄庭坚闷闷不乐的跟在师父的后面,他们走到山上,秋天桂花(木樨花)正开,非常的香,禅师突然回头就问黄庭坚,你闻到木樨香了没有,你闻到桂花香味了没有,黄庭坚说闻到了,禅师接着说,二三子吾无隐乎,这么一喝,他一下子就悟道了。
他在《山谷诗集》中写道:山谷幽香,源远流芳,错生浊世,行为荒唐,迷途知返,桂花飘香,触鼻开悟,不再徜徉。他已经悟到这个真谛了,悟到一切有情无情的真谛了,不再徜徉。
轩有楹联,曰:“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下联取自明人的诗句“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个“动”字,把桂花香气袭人的景象写绝了。
   拙政园“远香堂”与留园“听留阁”


拙政园“远香堂”是以堂前的荷花为主题,借用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之意,比喻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有纯洁,高尚情操的意境。

同样以荷花为主题的留园“听留阁”则取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句,把人引向天籁之音的洒脱。

两个名字写一种植物,一个写精神,一个写感情都大大延展了园林的意境。

  怡园“小沧浪”


历史上的祝枝山是这么描述的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可能也就这么个长相了~

不过人长得丑,但诗文可是狂得不可一世。


苏州怡园中六角亭“小沧浪”木刻楹联“逐月涌当面,松风时在弦”就是引用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的狂草手书,衬托了景象的潇洒自由,意境横生。


  摩崖石刻与诗条石

诗文不仅在内容上和周围的景象融为一体,在布置上也非常讲究。我们常见的有匾额、楹联,还有不太常见的摩崖石刻和诗条石。

挂在园林建筑上的题名牌叫做匾额,横的叫做“匾”,竖的叫做“额”。楹联一般和匾额配合使用,悬挂在匾额下方的左右两边。

匾额楹联多在建筑上,刻在石头上的就叫做摩崖石刻。

名山圣境多有摩崖题刻,我们熟悉的有苏州虎丘山的“剑池”,传为越王勾践的墓地。


杭州西泠印社的“西泠印社”

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诗条石是镶嵌在半廊的墙壁上,沿园墙一侧的廊子多半不能开窗(为了私密性),为了使两侧均衡,打破墙面的呆板,常采用诗条石的方法,把诗文刻在条石上陈列式的欣赏。当然内容也不仅为诗文,也有书信,文章。

比如在环秀山庄廊子一侧就有很多的诗条石。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应该对园林中的诗文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把这些诗文的作用总结一下,至少有下面这三点。

  园林诗文的作用

1、诗文可以提高园林的格调。

2、诗文对园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诗文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


古典园林所以经典是因为诗文升华了意境,古典园林之所以让人看不懂,也是因为诗文的含义过于艰深难懂,可谓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