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源地理 |原来你是这样的有机茶—— 走进安溪虎邱

 茶道新生活 2021-07-14
若搭乘时光机去寻访安溪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在中国茶叶史上,安溪虽然说不上是年轻人口中的“yyds”,但绝对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曾经的“无安不成市,无铁不成店”的神话到今天为止仍然是难以复刻的。

然而曾经有一段时间,安溪却受到很多挑战。庆幸的是,当《茶源地理》团队正式踏足之前,同步听到市场传来了安溪铁观音“要回归传统”“要去冰箱化”的消息。

当我们置身安溪这片土地时,我们看到了它正在重生。曾经的风波直接导致了很多茶农外出打工,这反而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再加上政府的及时引导和政策扶持,安溪在慢慢好转。深入其中,你还会发现原来也有像虎邱这样带给你惊喜的“世外茶园”。

 
作为安溪的老茶区之一,虎邱镇密集分布的丘陵山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园在这里大片开发。如同塞翁失马,正因为避开了过多的注视目光,这里的茶树获得了恣意生长的自由。因此虎邱在密布的山丘和溪涧之间走出了自己的路——开发有机茶园。
 
根据当地政府资料显示,安溪全县有21家有机茶园基地,而虎邱就占了6家,全镇有机茶园面积占全县的三分之一。而位于竹园村的周志超和陈育鑫的有机茶园便是其中的代表。


羊是茶园里的“正式工”
除草鸡”还在试用期 

周志超的新康有机茶至今已经深耕16年了,从2003年筹备,2004年垦殖茶园开始就按照有机标准来栽培管理,用豆饼、羊粪做肥料,施苦参碱等认证生物药,2006年周志超的新康有机茶成为虎邱第一批获得有机认证的茶企。
 
他的茶园位于虎邱镇竹园村,海拔600-800米的三清峰上。茶园散布在山地间,三面被竹园村的国有林场包围。“头带帽、腰系带、脚穿鞋”的有机种植模式在这里到处都能得到体现。茶园里植有铁观音、大叶乌龙、黄金桂、本山等十几个乌龙品种,茶园所在山头又被国有林的松、樟、柏等大树包围,走进茶园就像穿过灌木丛一样。

 
茶园只采用人工除草,除一遍草就要花费两个月、人工费十几万元,有时候有的片区除不过来就只能荒掉不采。目前茶园里仍留着边吃草边留肥的百来只羊,还有一些养来吃虫除草的鸡仍在“试用期”。因为担心外面买来的有机肥会有掺杂,茶园里施用的都是本地有机肥,有些片区则直接不施肥料自然生长。早期用过黄板防虫,但因为益虫也会被粘掉而弃用了,不喷生物药不用黄板虽然还是会有虫害,但春茶季虫害繁殖不多也影响不大。

 
周志超计划最终将自己80%的茶园走上自我循环的“高仿野生”模式。

把最大的管理权托付给自然
 
安溪官桥镇人陈育鑫,早年在成都做茶叶生意,从一开始收购茶农成品到收购毛茶,再到收茶青自己做,直到2008年,他决定回安溪寻找山场做基地,最终在竹园村找到了符合有机茶生产基地标准的300亩茶地。茶园里铁观音、毛蟹、本山等品种的茶树单株混植在一起,茶树又跟山上的杉树、杂草共生。

 
除了这些每年深耕、适度除虫的有机茶园,不同山的密林里还藏有180多亩、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下至今的连片荒野茶。除了每年春季请工人采一季茶,不同山上的这片荒野茶既不施肥除虫也不翻土深耕,陈育鑫把最大的管理权托付给了自然。
 
在往海拔接近800米的山林里走一段,茶在乔木和灌木丛背后一点点显露出来。眼前所见,是无数藤条状的细长枝条,若不见枝条末端的叶片,很难叫人想到这些都是茶树,且这些两三米高的茶树密密麻麻地聚集成一大片,使劲踮高脚往背后望去,它们如同从山上倾斜而下,疯狂地把大片的山坡填充得满满的。弯下腰贴近看这些细长的枝干,很多已经染上了一层薄薄的苔藓。这片茶园是1961年种下的,里面有好多品种,后来被丢荒了至少20年没人管,现在已经辨不出这些茶树的身份了。

 
虽然茶园天然条件很好,但坚持走有机这条道路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尽管有机模式管理下的茶园产量会低不少,但周志超和陈育鑫还是希望让自己的茶园自己慢慢实现生态平衡,走上循环经济的模式。正如陈育鑫所说,“整个自然界都在竞争,这些茶树每天都在跟野草干架,抢地盘抢营养。自然界有优胜劣汰的规则,人类不去干预,这才是自然啊!一定是自然的才有野味。”
 
末了,陈育拿出了一泡上一年的荒野茶,注水后盖上盖子静候片刻,透亮金黄的茶汤入口,没有高扬的兰花香先“香”夺人,轻柔的炭香褪去后,花果甜香、木质香缓缓析出,最妙的是这款茶里的各种优点竟都融合得十分平衡,没有哪种香气或味道要突然跳出来抢唱独角戏。在陈育看来,这茶就像一位老者,包容下许多东西与哲理在其中。即使出汤十来次,茶味依旧平稳悠长。

作者|茶道君
图片|茶道新生活记者摄

——————

想了解更多关于安溪的茶故事,请打开《茶源地理 安溪》。

♡有兴趣了解一下

暑天喝花茶好处多多


南北方存放白茶的秘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