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好汉不赚六月钿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07-17




好汉不赚六月钿




文/应可军

宁海的六月,日头比后娘的拳头还毒,那时节正是夏收夏种要紧关头,农民们要在短期内把早稻收割、晒燥、入仓,缴公粮。要把晚稻抢种下去。所以夏收夏种又叫“双抢”,就是要抢收抢种,因为晚稻种下去迟了,就会错过季节,收成会大大下降。双抢时间紧。割稻要跟时间赛跑。

这个季节台风会不期而遇,若遇上台风,植株倒伏,收割困难;熟透了的谷粒容易脱落;连续几天大雨,湿的稻谷容易发霉发芽。插秧要抢在立秋节之前,据说节前插的和节后插的秧,长势会不一样,收成也不一样。回首往事,我在高中毕业回村当农民期间,这几年中,年年参加“双抢”,至今想来,许多细节仍历历在目。

1971年7月填过一首《清平乐·农忙》的词:'炊烟袅袅,斜月清光皎。野外人行惊宿鸟,今日开镰割稻。东南劲旅相逢,军民欲决雌雄。共语年丰前景,争夸夏雨春风。”写的就是当时情景。那时天是蓝色的,月亮特别明亮。鸟也比较多。那时各行各业支援双抢的很普遍。整个生产队几乎是全队总动员,妇女也参加晒场的晒谷劳动。要趁太阳猛时翻晒稻谷,到处赶场,又要喂猪喂鸡,又要烧点心,比男劳力还辛苦。如果碰到台风天,更不用说了。那时的公路、街巷、有水泥地的地方都是晒场。只要是水泥地,就是天然的晒场。不管东南西北。汽车站的候车室、县府办公室、工厂的仓库都成了生产队堆放稻谷的仓库。参加双抢的有来自外县割稻客、部队的战士,工商界的员工干部,甚至有公安在押的犯人。所以说是“东南劲旅军民”。这是农业大国以粮为纲的特色。

那时我比较单纯,又写过《西江月·望夜》一词“蚊舞蛙歌萤影,星稀月冷蓝天。风移稻语说丰年,阵阵馨香扑面。愧对良辰美景,突知童稚缠绵。天真理想慕神仙,不解光阴如箭。”这星稀月冷蓝天,今天不见了。只听人说麦饼清吃,南瓜过粥,新稻米饭过菜苗。这也是蔬菜未上市、青黄不接造成的缘故。台风天、热天暑道,农民苦,只有这个季节表现最彻底。自古来,“好汉不赚六月钿”的俗语成了一些懒汉的托词。紧张又繁重的双抢终于结束了,田野里又是一片生机勃勃,一片绿茵盎然,又将迎来一个田间管理阶段,耘田、除草、灌溉、施肥,又将冀盼着又一季丰硕的好收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我们虽然吃过苦,受了累,现在回头想想,那些苦和累也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种磨砺,也是一个财富,使得我们在后来的路上不再畏惧所有的艰辛困苦了。经历过那个年月的双抢岁月,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都会选择咬紧牙关默默坚持,那份隐忍和坚持,会换来像金灿水稻谷一样的人生成果。正是这种精神、品格基石,沉稳的定力,才奏响了今天发展繁荣的交响曲。让我们体悯农民们的辛苦,珍惜今天的富裕生活,不忘初心,筑梦未来!

“冷在九九,热在三伏”“好汉不赚六月钿”。六月也就是三伏天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六月赚钱都不是好汉,如果六月天大家都不做事,那整个生活系统也就瘫痪了,正确理解好汉不赚六月钱这句话的含义:三伏天高温天气,野外劳作,露天高温的环境应该避开一天中最热的午后,尽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要逞强吧。

相关链接:

应可军美食文化专辑
应可军古戏台文化专辑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